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不敢?吃饱了饭,我们就不怕突厥,我们只要和东面的部队联系上,就足以阻止突厥往东进犯,突厥深入我境相持太久,后援不足便会退却。”李世民说着,把马肉分成两半,然后用盘子盛了饭端到施文庆跟前又道:“来,先吃饱饭再说。”

    施文庆面露难sè,看着秦王几次朝他示意,便索xing站着三下两下把那碗饭和马肉吃完,然后把盘子递给侍卫说道:“殿下没啥事了,小的告辞了。”

    施文庆正想转身,李世民却止住道:“你坐下。”看着施文庆仍不敢坐下又道,“坐下来嘛

    !”施文庆便坐了下来。

    “你是哪里人?”李世民问道。

    “浙江人。”施文庆道。

    “浙江?”

    “是的。”施文庆答道。

    李世民听了笑道:“你们浙江就是出能人,房玄龄就是你们浙江人嘛,他是个能人,你也是能人嘛。”

    施文庆听了笑道:“他是浙江的才子,我那能和他相提并论。”

    李世民听着施文庆说话,不禁想起秦州大明湖初遇房玄龄的事来。这浙江才子,当时虽是布衣百姓,却洞观朝野,深察朝政。当时房玄龄劝他诛杀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他听了心惊胆颤,如今想起昨晚梦中之事亦也心惊胆颤,两件事一成一败均可在一念之间,但就是这一念让他难作决断。

    又想了这次西征突厥,倘若元吉与他齐心协力,打败突厥指i可待,但元吉离心向背,很不得借突厥之手消灭他。每想起要以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建成和元吉,李世民便有切肤之痛。

    每想起这些,小时侯的事情便一一展现在眼前:那时的大哥建成xing情仁厚,对他和元吉呵护备致,元吉虽有点乖诈,却也幼稚可亲。同胞之情,骨肉之情,那种血缘融合的牵肠挂肚的感觉,与这剑拔弩张,骨肉相残的感觉同铸一炉是多么的难以相熔。

    李世民总不敢往这方面想,他常常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自己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时,头脑里也是糊里糊涂的,其实这还用问吗?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一个“权”字。

    建成虽位居太子,世民却功震朝野,太子虽在其位,功微不足以树威,他能不担心有朝一i他皇位的继承权旁落?元吉知道他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却因与世民有睚眦之隙,深恐世民有机会做皇帝对他不利,因此,处处作梗,以至心起杀机。

    至于李世民也同样为这“权”字所困扰,父皇有意废掉建成而立他为太子,他却惟恐朝野指责,答应了,又怕父皇感到他有野心,故便极力辞让。但他又何曾不知,如果皇权落在建成手上,将意味着什么呢?尽管他也曾诚心诚意的给建成和元吉机会,让他们摒弃前嫌,让他们知道骨肉情重,知道兄弟应该言归于好,但是他这种努力没有丝毫作用,反让他们二人觉得有机可乘,心起杀机,非要除掉他这同胞手足不可。

    李世民想到这些,联想起昨夜那个惊怕的梦,不禁暗自问道:“自己是不是太软弱了?”但是,一想到房玄龄说过的“宫治”,那分明是兄弟相残的血淋淋的场面,又不禁不寒而栗。

    那施文庆坐在一旁看着李世民俯首沉思,又不好说话,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只局促的搓手等着,看着李世民抬起头来便尴尬笑道:“殿下没有什么事吩咐小的,小的告辞了。”

    李世民经施文庆这么一提醒,方回过神来,微笑着朝施文庆道:“啊,好,好。”看着施文庆出了庙门,便回头朝杜如晦道:“东面有什么消息没有?”

    “暂时没有。”杜如晦道。

    “要尽快想法和东面取得联系,同时密切注意颉利和突利的动向,有情况随时报告。”

    杜如晦应一声“是”,正想转身出庙,李世民却也站起来道:“咱还是先看看将士们吧。”说着和杜如晦出了山庙去。

第六十四章 两位将军确实遇到了杀手() 
再说李世民在出征西讨突厥的时候先派周文举,后派李世勋往灵州调李靖兵马。周文举在途中险遭截杀,李世勋于泾州又受李世民之命,星夜驰往安州,在孤村救了周文举,又兼程赶了二i路方到了灵州。

    李靖统三十万大军驻扎灵州一线,东突厥虽虎视眈眈,却因早闻李靖威名,多年未敢轻举妄动。这些年李靖一直戍边在外,虽很少回京城,但对宫中发生的一切也早有耳闻。

    他心里清楚,这些年来边境相安无事,凡事应以国家为重,平i里除督促部下练兵励马,便在书房里读书作画,对于皇族中兄弟纷争之事也无心插足。

    这天早上,李睛在院子里舞了一回剑,然后洗漱,吃了一大碗侍女送来的熊掌炖燕窝粥,便进了书房来,正待捉笔续画那幅《chun郊励马图》,却忽听侍卫传报京城来人求见。

    李靖叱侍卫传进来人,见来人正是李世勋和周文举,遂丢下画笔,脸露惊讶之sè,迎上前道:“不知是二位将军到,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说着,便让了坐,又是一阵寒暄,便有侍女端上了茶来。李睛看着李世勋和周文举喝着茶,一边试探的问道:“二位将军远道而来,想必有要事吧?”

    李世喝完了一杯茶,把茶杯置于桌上,从怀中掏出秦王调兵令递给了李睛,李睛接过黄绸调兵令,看了黄绸上李世民用正楷写的几行字,不禁脸sè骤变。

    原来那黄绸上写道:本王本无权调动都督之兵,但此次西线征讨突厥,唯调都督之兵方可告捷,否则西突厥将长驱直入,我大唐江山危在旦夕。望都督以大局为重,速引兵西线,则可以重石击卵,突厥败绩指i可待矣!

    与其说这是李世民的调兵令,不如说是李世民写给安州大都督李靖的借兵书,按理说要调动安州这几十万兵马,必须有皇帝的旨意才行,李世民领兵征讨西突厥,挂的是西征元帅之职,实无权调动东线军队,再说东突厥虎视眈眈,东线军队调往西线,一旦东突厥入侵,此责任由谁来负?

    再者没有皇帝旨意,他李睛擅自调兵,皇帝怪罪下来,他李靖也吃不了兜者走。因此,这也难怪他李靖一看调兵书,便骤然变sè。

    “来人———”李靖看了调兵令,啥话也不说,只朝门外喊道。李世勋和周文举一听不知啥意,骤感一股凉气直沁脊梁。

    却见那侍卫应声而至,李靖吩咐道:“两位将军长途跋涉,想必太劳累了,先把两位将军安顿好了再说。”

    李靖看着李世勋和周文举两人出来书房,即传来军师刘懋,李靖把调兵令递给刘懋道:“先生先看看这个,再说说你的看法。”

    这刘懋是李靖都督府的首席智囊人物,年纪四十开外,中等个儿,穿一身草青绸长袍,外套黑缎暗雀纹坎肩马褂,足蹬白底黑面布鞋,脸sè白净,一双星眼炯炯有神。

    那刘懋接过李靖递过来的调兵令,仔细看了两遍,笑了笑道:“大概都督为这调兵令犯难吧?”

    “正是。”李靖说道

    。

    “都督以为该不该往西调兵呢?”刘懋微笑着试探李靖道。

    “这正让我感到两难呢,没有皇上旨意,往西调兵,如果有人弹劾,皇上怪罪下来如何吃得消?如果不调兵,不仅有负秦王,一旦西线失败,突厥则长驱直入,到那时,社稷动荡,生灵涂炭,这事态比前者更严重。再者,往西线调兵,东线空虚,东突厥乘虚而入又该如何是好?我正为此事左右为难呢。”

    李靖搔首朝刘懋看了一眼,探询着说道。

    刘懋沉吟半刻,说道:“都督所虑不无道理,但依我看,皇上派秦王五十万兵,齐王五十万兵,倘两兵同心协力,足以抵御西突厥,但是,秦王、齐王向来不和,这一点皇上难道没有想到?由此看来,秦王调兵,皇上不置可否。”

    “这如何见得?”李靖不解的问。

    “其实皇上知道此次西线之战秦王非调都督之兵不可,如果不调都督之兵,这一仗很难打胜。”刘懋一哂道。

    “那么皇上为什么不亲下调兵令呢?”李靖不解的问。

    “原因有三:其一,皇上派秦王和齐王一起西征,目的是给他们兄弟二人一个机会,通过协同作战,摒弃前嫌,言归于好,这当然是只有极少把握的事,但皇上仍想试一试,因此,皇上封帅派兵,表面上看没有丝毫偏袒;其二,皇上深知你的兵除了皇上自己,唯有秦王能调,倘若他们兄弟俩仍然不和,那西线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