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宫里的八十一个女人-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长孙无忌那里知道,这尹德妃早已尽知此事,那可达志刚被扣押,建成和元吉俩个,已抢在长孙无忌二人没回奏皇上之前,让尹德妃给皇上吹了枕头风。

    这李渊垂暮之年得张婕妤、尹德妃俩位娇娃宠妃,真使他的心都变得年轻了许多,仿有返老还童之感。俩位宠妃,年纪都在十六、七岁,一位善诗,一位善画,抱在怀里又像小孙女一样会撒娇,这真让他爱不释手,隔三岔五轮流着宠幸,倘若是她们亲自找他来,便必是有所求,一般也是有求必应。

    这并不是李渊不忌红颜误国的古训,他知道他不至于就是殷纣王,俩位宠妃不至于就是妲姬,因此他的江山也不会毁于她们的手里。

    他身为帝皇,九五之尊,但当了皇帝,已是年迈,虽应是后宫嫔妃无数,但他却不多设,就这俩位宠妃。这俩个小美人,天生丽质,稚嫩可爱,身上的那种幽幽的、淡淡的体香那么醉人。李渊感觉到有她俩个便足够了,因此,i常生活,确实离不开她俩。他也知道凡事有点过于袒护了她俩,但有关她们所求的事,只要无碍大局,他也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长孙无忌和屈突通,连夜向他奏明调马之事,他责成这两位大臣调查此事,可仔细一想:这种事情有谁敢干呢?肯定是那不争气的太子和元吉搞的鬼

    。尤其是太子,于国事无慑众之力,搞yin谋诡计倒是有了心计,这将来怎能挑得起治理江山社稷之大任呢?

    李渊本来早就有废太子之心,要是这一次查出来,真是他掺和元吉搞的鬼,那他也只能咎由自取了。李渊这么想着。那时候,他坐在寝宫榻边案前龙椅上,批阅着奏章,心里正惦记着可达志的案子,尹德妃便走进寝宫来。

    那尹德妃素来到寝宫,从不提前通报,她慑手慑脚的走进来,李渊没有丝毫察觉。她偷偷的绕到李渊身后,冷不防的,从后面捂住李渊的眼睛,李渊吃了一惊,正要发作,但感到捂住眼睛的那双小手,软绵绵的感觉,便知道是尹德妃。

    在宫里,敢对他这位帝王无礼,只有这俩位宠妃,别人谁敢冒杀头之罪对皇帝无礼呢?在他眼里,这俩位宠妃都还是小孩子,都会撒娇,张婕妤显得文静点,而尹德妃显得尤为淘气。李渊握住那双捂住他双眼的小手,装着生气的说道:

    “是德妃吗?”

    没人答应。李渊慢慢抽回一只手,朝身后尹德妃的腋下抓去,那双小手才忽地松开了,旋即一串银铃似的笑声从身后响起,李渊扭转身子,顺势一搂,把尹德妃楼到了怀里。

    那尹德妃在李渊怀里笑了一回,笑得李渊心都要醉了。忽然,尹德妃止住了笑声,脸sè骤然间便变得yin沉起来,她盯着李渊看,许久才说道:“陛下,臣妾听说燕王要赠给太子一批马匹,充作长林军护骑用,太子说,长林军兵马配备,是须由皇上御批的,实不敢受燕王礼赠。可不知燕王为何托可达志把马送了来,这回可好了,可达志被城门军士扣下了,看来要祸及太子了,可这太子是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辨了。”

    李渊还陶醉在刚才尹德妃的笑声里,看她那双迷人的眼睛盯着自己,便低下头,要朝她那樱红小嘴吻去,她却说着许多话,李渊听着,知她又是为太子是说情来了。

    这太子啥事都不行,舞文弄墨却是个好手,平常与这俩位妃子寻诗讨画是常有的事,也难怪俩位妃子总爱帮他说话。可仔细一想,她说的未必就不是实情,或许也真是那燕王送太子马匹呢?就算不是,这案子又涉进了一个燕王,都是自己皇族中人,这该如何是好?

    李渊当这皇帝,建立大唐江山以来,也算得是一帆风顺,但也有他最挠心的事,这就是他的几个儿子,他煞费苦心的褊这个护那个,就是不愿看到他们骨肉相残的局面。

    如果这事一查到底,弄个水落石出,其结果无非是太子、元吉二人密谋,针对世民干的。世民现在仍在河南赈灾,若此事闹得太大,连世民也掺和进来,那还不闹个天翻地覆的。这么想着,李渊觉的还是息事宁人为好。李渊正想着这些,忽有太监传报长孙无忌和屈突通觐见。

    那长孙无忌知道尹德妃定是为太子说情而来,他想,索xing就当着她的面以实情回奏,看她又能如何?遂说道:“回皇上,审得调马案人犯可达志供认,这三百匹战马是太子派他从燕王处调回来的,我俩再派人往幽州燕王那里核实,此情属实,可事关太子,请皇上圣裁。

    “可有太子调马手谕?”李渊漫不经心道。

    “回皇上,没有太子调马手谕。”

    “没有太子手谕怎么就断定是太子调马,不是别的原因?”李渊冷冰冰的说,“此案移交刑部处理吧!”

第三十七章 大家摸不准李渊的口味() 
武德七年八月十二i,高祖皇帝李渊从仁智宫避暑回到了京都长安。一别几个月谁也不承想京城竟变了个模样,原先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京城,南方的果品,北方的皮货,沿海的鱼虾、瓷器、丝织品摆满街道,那四川、湖北、陕西来的唱班杂耍随处可见。

    高祖皇帝离京往仁智宫避暑的那天,京城百姓还喜气洋洋的夹道相送,可今天回到京城,却见街道冷冷清清,偶尔三五成群的市民聚在一起似乎都在谈论西边的战事

    。

    这一支从仁智宫避暑浩浩荡荡回来的帝辇龙舆的队伍中,那些王公大臣包括皇帝老儿在内都无不知晓,突厥在西线已经连克数州,边防军队无力抵抗,前方战报屡屡告急,当天从前方发回来的战报,第二天便传到了老百姓耳里,也难怪京城老百姓人心惶惶,甚至有传说突厥不出两个月便打到长安来,那些沿海和南方来的商贾以及戏班子早以逃之夭夭,京城百姓也多屯粮积货,有的甚至准备逃往南方去。

    回京半月有余,直至九月初李渊才召集文武大臣在垂拱殿商议如何抵御突厥之事。各位文武大臣五更起身,早早便来到垂拱殿外等着皇帝上朝。

    这天早上,长安城中乌云密布,时而从天边传来一两声闷雷,凉沁沁的秋风剪地扫过垂拱殿前宽阔的宫院,卷起地上的尘埃直扑那些等在殿外准备朝见皇帝的文武大臣的脸。直到那李渊临朝,忧郁的坐在那龙椅上,等在殿外的文武大臣才鱼贯入殿,朝李渊跪拜叩首,山呼“万岁!”

    李渊无jing打采的朝众大臣环顾一周,慢慢抬手道:“众卿平身。”看着众大臣站起身来,在殿中两旁各自归位站定,李渊抬起头,目光仿佛注视着殿前朱漆的栋梁,许久才慢条斯理的说道:“众爱卿大概都懂得目前边境上的局势了,朕到仁智宫不足三个月时间,国家内外形势就出了这么多的乱子,先是杨文干造反,接着又是突厥犯境,虽然杨文干已被剿灭,但突厥犯境之事确实是大问题呀!突厥犯境之事自前朝至今屡屡不止,这些天,边关频频告急,突厥连克我代州、朔州、原州、陇州、岷州、松州、yin盘、并州等地,除朔州总管秦武通击退朔州之敌,宁州刺使庞太师和秦府护军尉迟敬德分别击退原州、陇州之敌外,其余各州,均被突厥占领。突厥之患,今年尤剧,闹得国不安宁,民不安生。依朕看,突厥的问题是到了该花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众卿看看,该如何是好呢?”

    站在殿中的各位文武大臣,听李渊这一番软绵绵却又含威不露的讲话,仍是静得鸦雀无声。李渊那双目光闪烁一下,闪出一道冷峻的光来,在众大臣脸上扫了一回道:“难道我堂堂天朝,竟没有人想出一个御敌的好法子来吗?”

    听李渊这么一说,众大臣sāo动起来。其实,众大臣并不是没有可奏之本,大家是摸不准李渊的口味,李渊从仁智宫回来便在深宫里暗暗筹划着如何抵御突厥之事,一方面暗地里听取大臣的意见,不知何因,这老皇帝竟想到要迁都,想迁离长安以避突厥之患,甚至已暗地里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往南方堪探可以建宫之地。众大臣摸不准皇帝的心理,但老皇帝心里清楚得很,突厥近年已强盛起来,相比之下大唐多年征战,国力空虚,一旦大战起来,鹿死谁手也很难断定,突厥所以长期侵扰中原的原因,目的是想取长安,因为长安有他们的很多侨居的亲眷,有他们大量的商机和财富,倘移居南方,焚毁长安城,突厥便不再有入侵中原的必要。

    能平息干戈,使国家免遭战乱,他李渊宁可背这“不抵抗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