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重工-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要负责分店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遇到一些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的事情,可能还得请范姐找找熟人之类,这么多的事情,一个月500块钱并不算多了,就是不知道范姐愿不愿意来帮我。”

    “这……”范英有些迟疑,她看了看杨海帆,说道:“海帆,小陈说的是真的吗?”

    杨海帆点点头,道:“没错,抒涵说的都是真的。其实我和抒涵算是同一个集团公司的,我们这个公司的机制很灵活。我原来在轴承公司的时候,我们的一线工人工资拿得高的,一个月也有好几百,这是我们老板定下的规矩,他说一流的人才就必须拿一流的工资。”

    “你们老板不会是个外国人吧?要不就是华侨。”范英猜测道。

    杨海帆笑道:“他可不是外国人,他也是个知青出身,对了,当年还是和抒涵一个知青点的呢。不过,他很有头脑,也很有魄力,短短几年时间,就建起了这么大的一个集团。我现在在集团里负责筹建一家工程机械公司,总投资不少于4000万美金呢。”

    “4000万……还是美金?”杜俊彬咂舌道,“海帆,你是说,这家公司是由你负责筹建的?那你岂不是一把手?”

    “是啊,老板信得过我,让我负责呢。”杨海帆略有一些得意地说道。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样风光的事情,杨海帆肯定是要找人吹嘘吹嘘的。同学中颇有一些瞧不起杨海帆的,觉得他留在南江,成了一个乡下人。杨海帆要让他们知道,自己现在的境界,是他们必须仰视的。

    “如果是这样……那我答应了。”范英咬了咬牙说道。说罢,她又用诚恳的语气对陈抒涵道:“小陈,你说的那些工作,我都可以接下来。像开饭店涉及到的工商、税务、卫生、消防这些单位,我也都能找到一点关系,日常应付一下不费劲的。工资方面,我不用那么多,要不……打个对折,就拿两百五十好了。”

    说把工资打个对折的时候,范英打了个嗑巴。她的确是觉得500元的月薪太烧手了,她怕自己的贡献对不起这么高的薪水,让自己的老同学为难。不过,硬生生地把人家送上门的钱打个对折,这事还是挺让人心疼的。她觉得自己刚把话说出来就有些后悔了,为什么要说打对折呢,打个六折,或者六点五折,不也可以吗?

    陈抒涵笑道:“范姐,打对折的话就不必提了,再说,两百五十也不好听是不是?如果范姐觉得拿的工资高了不好意思,那就抽时间帮我们培训几个技术过硬的面点师出来吧。我们下一步还要在其他城市开分店的,人才越多越好。”

    “没问题,这事包在我身上了。”范英兴致勃勃地说道。

    陈抒涵道:“既然范姐答应了,那我想我们的合作就尽快开始吧。过完年,我就要去办租楼手续,然后需要开始装修,还要办各种许可证。我没法在浦江多呆,不过我会从新岭派几个人过来,他们在浦江人生地不熟,可能需要范姐帮忙带带路,指点一下。对了,范姐家里能走得开吗?”

    杜俊彬接了过来,说道:“小陈,你放心吧,我不是还在家里呆着吗,保证做好后勤工作,让范英没有后顾之忧。”

    “哈哈,你就好好当个家庭妇男吧。”范英打趣地向丈夫说道。

    陈抒涵道:“到时候,军功章有范姐的一半,也有杜哥的一半。”

第四百一十一章 改革时代() 
对于春天酒楼以及辰宇工程机械公司,冯啸辰的态度都是原则上指导,在具体的经营上并不干预。他知道自己的长处并不在于企业管理,而是拥有穿越者的预见性,以及前一世作为一名装备产业主管官员所拥有的大局观。让他具体去做某个企业的管理,反而不如那些职业经理人做得出色。

    陈抒涵、杨海帆这些人也许并不算是最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但却是冯啸辰目前能够找到的最合适的人选了。幸好在80年代做企业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胆子大一些,有一点经营头脑,不特别地“作死”,基本上都能够成功。而陈抒涵他们,则会在这种锻炼之中不断地成长起来,成为有能力在市场上搏击风雨的商界精英。

    春节过后,新的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适应,战略所84级的硕士生们不再如上学期那样紧张与拘束,各自的导师也分别给他们布置了科研课题,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之外还要进行学术研究。不过,这种科研课题并不像后世那样要求看多少外文文献、做出什么美仑美奂的数学模型,而是针对当前的改革实践,做一些典型案例研究,所有的研究结果都是与现实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

    1985年的中国,城乡各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1984年底的全会上,国家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使自1978年以来的改革进入了快车道。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要点就是放权,严格的计划经济让位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大一统的中央集中管理体制让位于“扩大地方自主权”,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一时间,个人、企业、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套一句圣人语录,可谓是“万类霜天竞自由”。原来因为担心政策有变而不敢有所作为的民间资本纷纷进入市场,出现了“十亿人民九亿商”的繁荣场面。国有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承包制改革,一大批“改革能人”粉墨登场,口号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响,改革措施一个比一个更让人震撼。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在自己的地盘上呼风唤雨,大搞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电视机厂、电冰箱厂、摩托车厂之类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使宏观经济出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轮“经济过热”。

    经济实践的多姿多彩,也带来了理论研究的繁荣。在经济学界,各种学术观点竞相登场,“改革研讨会”一个接着一个,而几乎每个会议都会伴随着激烈的理论争吵。不过,不管是持何种观点的学者,他们的血脉中流淌的都是忧国忧民之心。他们殚精竭虑,穷经皓首,或是高举着马列的大旗,或是手捧着凯恩斯、萨缪尔森的原著,在反复地推演着国家的走向。

    沈荣儒作为一位中央智囊一级的经济学家,自然受到了各个学术会议主办方的青睐。他办公室里的会议邀请函堆积如山,来自于学术界老友的邀请电话接连不断,让他不胜其烦。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不能随便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一些级别比较高的会议,他只能让自己的助手或者学生替自己去出席,冯啸辰这个关门弟子便充当起了导师替身的角色。

    “这次会议上有什么收获吗?”

    每次冯啸辰外出替沈荣儒开会回来,沈荣儒都要这样向他了解会议的情况。这些学术会议结束之后,当然都会发一些会议简讯以及论文集之类的资料,上面能够反映出参会者的主要观点。不过,沈荣儒更愿意让冯啸辰从自己的角度给他介绍一下会议上的亮点,他已经发现,自己的这位年轻弟子有着敏锐的学术观察力,看问题的角度也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

    “还是老生常谈,计划与市场之争,另外就是关于价格改革的一些意见。总体来看,现在倾向于进一步放权的呼声越来越高,有几位学者直接提出取消一切管制,让市场由大乱而生大治,据说这也是美国一些制度学派学者所推崇的观点。”冯啸辰答道。

    沈荣儒道:“是啊,这几年国家一直都在放权,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所以放权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大了。另外,地方政府从放权中间尝到了甜头,他们对于放权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冯啸辰笑道:“可是学者们提出的放权,和地方政府所要求的放权可不是一码事。学者们提出的是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包括放弃定价权,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地方政府却是希望保留对下属企业的干预的,他们只是希望中央政府不要插手他们的事务。”

    “这就是矛盾了。”沈荣儒道,“其实,中央、地方、企业,这三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就算是最下面一层的企业,在关于放权的问题上,也是有所保留的。他们担心政府如果彻底不管他们,他们在市场上会遇到风险。”

    冯啸辰道:“没错,这次会议上有学者发布了他们在部分国企进行调研的结果,他们发现,许多国企一方面希望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