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又春-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班67个学生,黎又春捐得钱最少,只有两块。

    两块钱十二个馒头,母亲郑红梅要忙活很长时间,才蒸出十二个馒头。

    可捐钱最少的黎又春,作文却在市里获了奖。

    因为作文里描写的贫困的母亲觉悟高,在债台高筑的家庭中,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挤出两块钱捐给灾区。

    很多人被文章中描写的那个伟大的母亲和贫困而懂事的孩子,留下感动的泪花。

    市里的领导给黎又春发了奖,教育局局长甚至亲切地摸了摸黎又春的头,说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孩子。

    黎又春成了全校为数不多获得市领导表彰的学生,学校高度表扬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的黎又春。

    无论是面对市领导还是面对学校的老师,黎又春都表现的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说起这篇作文的创作背景,也是条理清晰,虽然途中几度哽咽,却让人觉得无比真实感动。

    很多听黎又春报告的老师和同学都红了眼,觉得黎又春实在是太可怜了,黎又春的妈妈真伟大。

    只有又春自己知道,事情根本不是这样。

    事实情况是,为了这两块钱,郑红梅和黎大诚吵了一架,黎大诚觉得他们这样的家庭捐款就是打肿脸充胖子,让黎又春直接给老师说明情况,或者是他第二天到单位给班主任打个电话,他们家自己还需要捐款呢,哪有闲钱捐给人家!

    郑红梅就觉得人家都捐了,自家怎么也得捐,不捐人家怎么看待他们儿子,儿子怎么在学校做人?何况就两块钱,你爹妈治病花了这么多钱,我都没有给你计较,咱儿子就要两块钱你竟然还给我甩脸子闹脾气?!

    为了捐不捐,他的父母吵了整整一夜。

    最后惊动了邻居,邻居们也都知道黎家的情况,掏了两块钱给了又春。

    让又春觉得刺眼的是,黎大诚和郑红梅一边说“多不好意思”,一边又不真正推拒邻居的两块钱。

    没有人知道这两元钱对又春来说多么烫手。

    他的父母,因为两块钱吵架,又因为两块钱和好。

    这一刻又春终于明白,为什么不要“嗟来之食”是多么伟大的一个举动。

    在真正的贫穷面前,自尊低如尘埃。

    更让黎又春觉得难过的是他自己。

    最好的解决方式,其实是不要这两块钱,给老师说明情况。

    可是他不愿意。

    他可以站在学校操场的讲台上,面对全校师生讲述他家的贫穷,但是却不愿意承认,他的父母会为了两元钱争吵。

    因为前者的重点是,虽然他们家虽然物质上很穷,精神上是很富裕的。

    后者只会赤…裸…裸的揭露,他们家不仅物质穷,思想上也是贫穷的。

    他只有用谎言精心包装贫穷,麻痹自己,满足心里那一点点可笑又可怜的虚荣。

    他仅剩的一点点自尊。

第2章 我的少年() 
“黎又春,作业借我抄抄。”

    “黎又春,你的英语试卷,快拿过来。”

    “黎又春”

    学习好又得老师喜欢的学生,只要不是特爱打小报告,在班里的待遇通常不会太差。

    哪怕黎又春这样,从来不参与学校组织的任何需要花钱的活动,也没有参加任何小团体的私下聚会。

    在同学们的眼中,黎又春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无论再难试卷,再多的作业,他总能游刃有余的完成。

    因为家庭原因,黎又春和班里所有的同学,关系都像是隔了一层玻璃,看似很好相处,实则拒人千里之外。

    在初三二班这个大集体,他总是独来独往,好像和班里谁的关系都不错,但是问他和谁关系最好,大家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初三是漫长求学路上的一个小分水岭,很多原本成绩还可以的孩子在这个阶段开始掉队,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来说,有时候作业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他们根本不会。

    也许出于面子、也许出于经济、也许是出于根本没有这个意识,面对学业上的障碍,他们采取的不是克服而是放任自流,抄作业,往往就是放任的第一步。

    不是所有好学生,都愿意拿出自己的作业给别人抄,尖子生费尽心思做出了老师布置的难题,他们大多都选择独享这一荣耀。

    黎又春不属于这个范畴,他极少借旁人的作业对答案,但是却不吝啬借出自己的作业,不记得班里第一个借到黎又春作业的学生是谁,总之大家很快就知道,尖子生里,黎又春的作业是可以借到的,他虽然成绩出色,但不像班里其他好学生一样,作业捂着试卷护着,生怕别人看到一眼。

    或许因为这个原因,黎又春在班里人缘貌似还不错。

    至于私下

    私下还是有很多人看不上黎又春,觉得他假,觉得他装,嘲笑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能穿校服,讨论他那双穿了不知道几百年的帆布鞋,议论他家里有多穷欠了多少钱、以及他有个卖馒头的妈妈。

    有些学生甚至还信誓旦旦地发誓,他在黎又春身上闻到一股发酸的馒头味儿。

    每当说到这些,他们都会露出畅快的笑容,仿佛彼此有了共同的秘密,距离也会因此变得更近。

    这些酸溜溜的话绝大多数是不会传到黎又春的耳朵里的。

    因为这些说酸话的学生和黎又春的生活毫无交集,偶尔有一两句“漏网之鱼”,黎又春也只是气愤难过一小会儿。

    一旦上课铃响,他又会恢复全神贯注的状态。

    很难相信,说黎又春坏话的绝大多数都是男生。

    关于女生总有一些不好的词汇,比如三八、八婆,好像嘴碎的永远都是女人,却不知道男人八卦起来比女人更加恶毒,也更加的隐蔽和道貌岸然。

    女生谈论起黎又春,绝大多数都在讨论他的长相,惋惜他爷爷奶奶生病,感慨她妈妈卖馒头供他上学。

    “家长会我见了黎又春的妈妈,长得和他一点都不像,黎又春的妈妈看上去很显老啊,而且不好看。”

    “黎又春妈妈做的馒头好吃,我们家也常买他们家的馒头,我妈妈还说人家用咸菜馒头供出了一个年级第一,给我吃那么多补品我还是那么笨。”

    “哈哈,我爸爸也这么教训我,一样一样!。”

    “咱班好多男生都不喜欢他呢,私下说话可过分了。”

    “嫉妒呗,人家就是比他们帅比他们学习好,哈哈哈——”

    学生时代说恶劣也恶劣,说单纯也单纯,女孩子对一个男生产生好感,往往有几个决定因素,长相、性格、学习、爱好。

    家庭背景反而是最无关紧要的。

    班里女生绝大多数都暗恋着自己眼中的黎又春,她们都用一种隐晦、自以为没人发现的口吻,像是议论陌生人似得提起一遍又一遍地黎又春的名字,以掩饰她们对少年的喜欢。

    甜蜜又惆怅。

    98年的j市,月收上千的工作非常难找,黎又春的父亲每月基本工资是500,奖金各种提成加在一起,也不过610元。

    这还是在电厂,换个效益不好的单位,一个月也就三百出头。

    初三二班,除了黎又春家里因为债台高筑而特别拮据的,班里同学大部分条件都差不多——工薪阶层,家里不算特别好,也没有特别坏。

    当然,也有极个别特别富裕的。

    比如黎又春的同桌,俞小凡。

    很长时间,黎又春都想不明白,老师出于什么目的,将俞小凡调到自己旁边当同桌。

    直到初三上学期开家长会,老师和他妈妈聊天的时偶然透漏了一句,“班里好多孩子都偷偷早恋,心思不用在学习上,黎又春不是那样的孩子。”

    黎又春这时候才恍然大悟,这是班主任对他的信任。

    俞小凡家庭条件和又春家几乎是两个极端。

    又春家特别穷,俞小凡家就是特别有钱。

    俞小凡的爸爸是公安局局长,妈妈是民营企业家,上过j市当地的报纸,厂里效益一年千万,班里有同学去过俞小凡的家,在这个电脑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俞小凡家里有两台电脑,她本人也是班里的文艺委员,活泼可爱,爱好广泛,钢琴古筝舞蹈书法好像什么都会一些,在班里非常活跃。

    班上的同学都很巴结俞小凡,可是俞小凡却只喜欢和黎又春说话。

    黎又春是班上最好看的男生,尽管他一年到头天天穿着那一身又肥又丑的校服,但看起来比那些穿杰克琼斯的男生更好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