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贤臣难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许多民众甚至眼神无光,如行尸走肉而活,早已失去活下去的信念。为此,太子殿下承诺北关民众,回京之后定会请示陛下,最大程度促发北关四十七城休养生息之法。

    此言一出,北关国民无不涕泪横流,感激不尽,对太子殿下爱戴之情更甚。

    有的信佛之人甚至在佛前座下日日为太子殿下诵经念佛,祈求太子殿下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于是,太子殿下收获了无数民众的感激和爱戴,携带一干死心塌地的属下,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了。

    ……

    近几日的京都真是空前热闹,连着几天红绸满街,张灯结彩。

    先是恩科下榜,东街宋太公家的许辞少爷仅仅十五岁,便荣得文状元。许辞这五年来名声大好,一直深得东街之人的喜爱。

    听到他中了状元,人人都跟自己家儿子中了状元似的,玩命儿地闹腾,舞龙舞狮扭秧歌。

    紧接着第二日,抗击迦楼军的镇北大将军公孙拓的三弟公孙御也得了武状元!

    武状元好啊,而且还是护国大英雄的弟弟,东街人又一次玩命儿似地闹腾。

    最后第三天,护国英雄太子殿下带三军大将班师回朝,入京复命!

    我去,如果说前两个好事儿好比是过七夕和中秋,那这件喜事儿就是过大年啊。

    东街居民又一次饱含高涨的热情,投入第三次的玩命儿中。

    而年过不惑的太康帝更是破例携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宮相迎!

    太子入京那天,恰好天空出现返北的候鸟。

    天上鸟飞不绝,盘旋不离,婉转鸣啼。

    史官记载:太康二十年,太子李昊琛抗击迦楼军,凯旋归京。时天降祥瑞,百鸟来朝,经久不离。

    李昊琛就在这百鸟朝拜的奇景中,踏进了城门。

    只见领头之人一身玄铁甲胄,身跨高大的纯黑战马,缓缓走进众人视线,此人正是太子殿下李昊琛。

    他早已褪尽了少年时的青涩瘦挑,挺拔健壮的身躯裹在玄甲之中,尽显肃杀之意。原本白皙俊美的脸如今除了英俊依旧在,更添了几分男性狂野之美。

    常年野外作战令他的肌肤呈健康的蜜色,脸如刀割,刚毅俊美。性感的薄唇微微抿起,一双寒潭似的深邃眸子中凛冽清冷,令人不寒而栗,不禁寒颤连连,望而生畏。

    经过战争的洗礼的他浑身充斥着嗜血煞气,不怒自威。仿佛被他看一眼都像是被死神死死盯住。

    原本热闹的街头,在李昊琛出现之后,一片死静。

    可他就是那位敢于在最危难之时,不退反进,前往前线抗击敌军拯救了大曜国的太子殿下,他是我们的英雄!

    “英雄!英雄!”

    “太子殿下威武!”

    不知是谁先在这安静的时刻开的口,接下来,没有经过任何商量的国民,井然有序、一个接一个,加入到激动兴奋的呐喊之中。

    “英雄!”

    “英雄!”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李昊琛目不斜视,稳如泰山地从兴奋的国民中走过,连身下的玄黑骏马都丝毫未惊。只是黑马身边的白马却有些经不住这种场面,低低哀嚎,左右摇晃要挣脱束缚。

    刚才一直被李昊琛夺去视线的人这才发现,原来英勇的“血煞魔帅”太子殿下手中,竟牵着一匹看起来纯洁无暇的白色骏马。

    那匹骏马比它身边的黑色战马小了一圈,通体白色,额前有一撮火焰般的嫣红额毛。

    它本是与这支队伍中格格不入,可不知为何,牵在本应最格格不入的李昊琛手里,反而又是极为和谐。

    见白马受惊,李昊琛座下的黑马扭头轻轻舔舐了白马额头几下,又蹭蹭它的脖颈,白色骏马这才慢慢平静下来,依偎在黑马身边寻找慰藉,亦步亦趋地前进。

    跟在李昊琛身后的公孙拓、隆仲涛、杨林峰三位大将完全被众人忽视了,公孙拓内流满面,一匹马都比自己抢眼,简直是不让人活了。

    李昊琛一路走过,神色都未曾变过。直到路过东街街道,看到一人。他的神情迥然一变,瞬间化成了一潭春水。

    他停下脚步,凝视的那人,那人也凝神一眨不眨回望着他。

    对方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也是极为耀眼的相貌。一身红色衣衫,高挑纤细,容貌俊美无双,肤如白雪凝玉,一双猫瞳似的大眼睛似笑非笑,正定定望向李昊琛,眼中水雾重重,似有千言万语,正是长大后的许辞。

    许辞见太子殿下看向了他,恭敬做了个九十度大拜礼,“恭迎太子殿下凯旋而归。”

    太子殿下轻轻颔首,拍了拍身侧白马,隔着拦路的侍卫,声音放柔了道:“我亦遵守承诺,这是给你的,名唤‘焰火’,上来一试如何?”

    许辞听后展颜微笑,眉毛扬起,像一团耀眼的火焰,令周围的景物瞬间都褪了色,“正有此意。”说罢推开拦在路两旁的士兵架起的红缨枪,走了进去。

    太子殿下轻笑摇头,递过手去,将许辞拉上那匹白马。

    这小辞,五年过去,还是如以前一般不知收敛,肆意妄为。只是眉眼间的煞气消散干净,看来宋太公照顾的他极好。

    李昊琛这一笑,人群中顿时炸开了锅。

    令迦楼军闻风丧胆的冷面嗜血将军竟然笑了,对着一个少年笑了!

    这少年究竟是何人?

    东街之人都认识许辞,可不代表全京都人都认识他。

    “你们这些无知的西街人,他是我们东街的‘济世辞学堂’的少东家许辞少爷,人称‘济世辞少’。”

    “无知的北街人,他还是今年的新科状元。”

    “无知的南街人,他以前是太子殿下钦点的太子伴读。”

    “哼哼,他是宋太公的干外孙,如今住在宋太公家。”

    “哈哈,当年他娘亲王氏可是当了回女中豪杰,休了礼部尚书许长宗。”

    “天哪,你们东街居然有一个这么厉害的人物。”

    “哇,原来当年休了许尚书的,便是这个漂亮娃娃的母亲。”

    人群中炸开了锅,走远的许辞并不知道,自己和太子的这一举动,将五年前王氏休夫的那笔旧账又重新翻了出来。

第21章 归还帅印() 
各朝各代,三军元帅之职都是皇上临时授予。一旦战事结束,元帅都将进京面圣卸去职务,归还帅印。

    太子殿下回京当天已将帅印及时上缴,卸去了元帅之职,如今空有太子头衔。

    五年之前他虽贵为太子,费氏党羽轻易就敢弹劾他。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他带煞而归,虽当朝卸职,已无实权,却早已声名远播,一身气势无人再敢轻视。

    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背后有八十万大军靠山和北关四十七城国民爱戴,五年的同生共死之情令那些铁铮铮的汉子甘心拜服。

    一时间朝堂上除了对太子及其三位将领的称赞,别无他言。

    太康帝满意地点头,公孙拓对自己虽是忠心耿耿,但身负傲气。

    即便是他令公孙拓辅佐太子,公孙拓也只是听令行事,非真心实意。

    琛儿用这五年的时间,将三军团结一心,搓麻成绳。外退迦楼,内降将领,实属不易。

    而他虽满身煞气令一般人惧怕不已,可却也并未恃宠而骄,当日归朝便卸职缴印,令费党抓不住把柄。

    ……

    大曜皇宫,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太子殿下已换下玄色战甲,改成一身白色绸衣,那一身煞气微微收敛了几分。

    太康帝这才真心笑起来,忙召他起身赐座。

    “琛儿,你这五年做的极好,父皇很满意。”太康帝上下细细打量已长大成人的李昊琛,欣喜之情更甚。

    馨儿,你在天有灵,我们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独挑大梁,你可有看到?

    “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之幸,只是父皇,儿臣尚有一个恳求。”李昊琛未曾起身,恭敬之意更甚。

    “奥,何事?但说无妨。”太康帝来了兴致,挑挑英挺的眉问道。

    “北关四十七城遭受五年战火波及,民不聊生。儿臣临行前,曾许诺他们回京之后会请求父皇,对他们施行最优厚的休养生息之策,以保障他们尽快将生活导入正轨,还请父皇责罚儿臣越权而为!”

    此事本该是地方官员上表,不该是他这个太子言说。

    这件事情太康帝早知此事,却刻意不提,是存了随机应变的心。

    如今李昊琛谈起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