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野性时代-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误会,误会,马记者你看错了,本店从来不卖假货。”张国强说着就往宋维扬手里塞钱,100块,封口费。

    “钱,我是不收的,违反报社纪律。”宋维扬故意拿捏。

    张国强心中一紧,软声讨好道:“马记者,郑记者,大家都不容易,你看这事能不能私下解决,就不要见报纸了。”

    宋维扬语气缓和说:“你这里的衣服虽然是仿造的,但看起来质量还不错。”

    “那是,绝对高仿,用料都一样。虽然不是欧洲正品,但也是进口的港产货。”张国强连忙附和。

    “是不是港货,我要穿了才知道,”宋维扬指着陈桃说,“正好我表妹从关外过来,她可以帮你们试穿女装。”

    张国强顿时弄明白宋维扬的意思,敢情是来敲诈的。至于什么表妹?估计是刚泡到手的外地女工吧,舍不得钱置办衣服,就跑老子这里来打秋风了。

    张经理心里直骂娘,嘴上却热情道:“马记者,郑记者,还有这位小姐,你们随便挑,随便选,每人都可以拿一套回家慢慢试穿。”

    宋维扬说:“一套恐怕试不出来好坏。”

    “每人两套。”张国强气得吐血。

    “那我就不客气了。”宋维扬终于笑起来。

    “应该的,应该的。”张国强只能赔笑。

    半个小时之后,敲诈了服装店的三人扬长而去,分分钟消失得不见踪影。

    既然要做大事,那就得有一身行头充场面。郑学红的西装太老土了,陈桃的衣服则更糟糕,他们又舍不得花大价钱,于是乎就上演了刚才的那出好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上下造假成风,即便是正规商场,都能随随便便买到一大堆假货。

    其中“温x皮鞋”成为假货的代名词,前后已经公开烧了三次,尤以87年那次闹得最大。起因是商业部长(也有说是部长千金)在某商场买了双皮鞋,穿一天就直接脱胶,新华社记者闻讯立即写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打假运动。

    事后调查发现,商业部长买的那双皮鞋,其实不是温x产的……

    假货越打越多,老百姓苦不堪言,直到1994年终于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于是一个英雄出现,他便是王海,专门买假货双倍索赔。王海走到哪里,当地市场就一片恐慌,竟然喊出“防火防盗防王海”的口号。当他抵达花都的消息传出后,花都几大商场的老总竟然连夜开会,大家统一口径,拒不赔偿王海买的几万元家伙,逼着他去打官司。

    据1998年有人估算,光是王海对社会游医的打假,并促成卫生部下文件取缔,此举每年就能避免消费者20亿元的损失。

    咱们回到特区,距离中英街最近的沙头角,充斥着数不胜数的港产a货。

    特别是高仿名牌,一两百块钱的进价,转手就能卖出十倍利润。这几乎成为当地人尽皆知的秘密,专门骗那些想去中英街购物,但又没时间办理特殊通行证的外地人——去中英街还要另行办证。

    宋维扬只用了半天时间打听消息,半天时间踩点做计划,便轻轻松松弄到六套“价值”过万的衣服。

    这种无本买卖做起来,宋维扬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黑吃黑什么的最有意思了。即便刚才那家店不上当,他们换一家即可,总有做贼心虚的愿意配合。

    陈桃快乐得像只百灵鸟,一路上哼着歌,笑道:“特区果然满地黄金,这么好的衣服,一分钱不花就弄到手了。”

    宋维扬提醒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是一锤子买卖,可千万别想着再来,否则早晚会被人打得生活不能自理。”

    “知道啦,我不贪心。”陈桃咯咯直笑,只想快点回去把新衣服换上。

    (今天有事,只有一更,明天三更补上。)

013【拼桌】() 
出租屋里,落地柜玻璃裂开一条缝,把镜中的宋维扬斜分成两半。

    领带是从路边摊买来的,大红色,金利来。衬衣领子笔挺有型,配合修身西服,有一种富家公子的潇洒贵气。中分发型也剪成利落短发,少了些奶油味,多了些精神和干练。

    跟刚离家时的形象相比,现在简直完美,至少身上的西装更合身了。

    “老弟,这领带要怎么套啊?快把我勒死了。”郑学红在旁边求助。

    宋维扬终于收回自恋的目光,转身教郑学红系领带。局长大人也不知咋弄的,已经把领带套成死结,栓房梁上可以直接用来上吊。

    二人还没把领带整明白,陈桃就从隔壁屋过来了。

    一身ol套装,波浪长发,身材高挑,前凸后翘。特别是那黑色丝袜配上高跟鞋,极致诱惑,令人浮想联翩,仅凭美色就能让无数男人心甘情愿被骗。

    “哎哟!”

    刚走两步,陈桃突然脚下一崴,吓得花容失色,精英白领女性的形象瞬间破灭。

    宋维扬笑道:“以前没穿过高跟鞋吧,多走走就适应了。”

    “脚大,鞋紧,不习惯。”陈桃小心站起来说。

    这姑娘浑身上下堪称极品,就是脚太大了。她从小光着脚丫满山跑,没有鞋子的束缚,脚板恣意生长,现在穿40码的鞋都够呛……

    不多时,郑学红也收拾齐整了。

    三人穿着战袍,意气风发,走在村子里就像考察项目的侨商团队。

    公交是不可能坐的,太不符合形象,到了城区直接招来一辆出租车。

    “几位老板去哪儿?”司机问。

    宋维扬说:“深业大厦。”

    司机明显被他们的形象给欺骗了,打着方向盘套近乎:“几位老板是台商还是港商?”

    宋维扬说:“新加坡来的。”

    “原来是归国华侨,”司机顿时更加热情,拿出一张名片说,“台商和港商我遇见不少,新加坡的还真比较稀罕。你们要是在深城住得久,想出门随时打我电话,保证不绕路,我跟那些骗外地人的司机不一样。”

    “没问题。”宋维扬把名片随手交给陈桃。

    司机继续闲扯:“这位老板的普通话很标准,完全听不出来是外国人。”

    宋维扬说:“新加坡也讲普通话。”

    “你们不是讲粤语吗?”司机诧异道。

    宋维扬说:“讲闽南话的更多,但政府早就大力推广普通话了。”

    “这样啊,”司机又问,“你们来深城投资的吧,是不是又要开发什么小区?”

    宋维扬笑道:“是买了一块地皮。”

    司机顿时激动起来:“那个,老板,你坐我的车,咱们也是有缘分。小区要是修起来,能不能给我一个比较靠前的号?”

    “行啊,没问题,”宋维扬回头对陈桃说,“陈秘书,你把这位先生的名片收好,开盘的时候再联系他。”

    “好的,少爷。”陈桃无师自通,应付自如。

    好吧,其实是看琼瑶小说看太多,她觉得“少爷”这个称呼非常有逼格。

    司机还以为真遇到大富豪,乐得满脸开花,连连说:“谢谢老板,谢谢秘书小姐。”

    1993年的深城房地产行业,关键词只有一个,那就是——排队!

    罗湖那边的最高房价已经破万,却供不应求。但凡有新小区开盘,人们就挥舞着钞票疯狂抢购,中海集团开发的海丽花园,更是创下七天七夜的排队纪录。

    若能弄到一个靠前的号码,司机都不用买楼,把这号转手卖了就可以净赚上千元。

    接下来,司机对他们更加殷勤,沿途介绍着特区的各种情况。从政策新闻到街头传说,五花八门就没有重样的,倒是让宋维扬获取了不少有用信息。

    “老板,深业大厦到了。”司机轻踩刹车,稳稳停住。

    “多谢。”宋维扬微笑而去。

    ……

    三人直接找到大楼物业,宋维扬问:“你们这里还有写字间出租吗?”

    物业人员见他们似乎是大客户,立即微笑道:“整套的没有了,只有零散的办公桌位。”

    “办公桌位什么价钱?”宋维扬问。

    “800到2000不等,得看具体的楼层和位置。”对方回答。

    宋维扬说:“麻烦带我们去看看。”

    物业人员把三人带进一个写字间,指着角落说:“那个桌位就800。”又指着靠窗的说,“那个桌位1000。如果三位不满意,我们继续去楼上看,楼层越高,办公桌租金越贵。”

    “不急,我先看看情况。”宋维扬微笑道。

    整个写字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