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为头越)-第29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我不能理解的是,我们的大多数银行,此时竟然也和他们一样紧缩、惜贷,这个时候,难道不是我们大举扩张的难得的战略良机吗?”

    “美国大批的银行缺钱,而我们的银行恰好都有钱,更难得的是,在这样的危机面前,美国的所有人,都不会像平常一样,戴上各种有色眼镜来看待我们的投资,而是,怎么说呢,有奶就叫娘,”

    “我一直在观望,期待国内能有一家银行,能借机收购美国一些整体资质还不错,但因为金融危机,而陷入困境的银行,但我始终没有听到这样的消息,”

    “不说美国,哪怕是在我们的香港呢?我们知道,香港有不少银行也陷入了困境,”

    “我们有没有在这样难得机遇期里,扩张我们在香港这个国际知名的金融之都里的版图?”

    “同样没有吧!”

    “巴菲特有一句话,我很认同,大家贪婪的时候我恐惧,大家恐惧的时候我贪婪,从大家的角度来说,这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不管具体原因的从众心理,要不得啊同志们,”

    笑的、诧异的、面露愠色的……所有人,此时都不敢和冯一平对视。

    有些问题,只是他们不愿意去想,只要一想就知道,之前真是他们扩张的绝佳时机。

    可以用来辩解的理由千千万,但从结果来说,随着各国政府的大手笔救市,他们已经完美的错过了这样的机会窗口。

    比如美国,以后要想收购他们的银行,取得商业银行的牌照,那又一定会是阻力重重。

    “国际经济形势,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华尔街,将很快走出困境,到明年,他们又会有让所有人眼红的高额奖金,”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国家金融行业的日子好过,不要因为华尔街今年的狼狈而小看他们,在对外输出危机方面,华尔街玩得比美国政府还要娴熟,”

    “大家等着瞧,老欧洲的一些国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有的是麻烦,”

    有些人又面露喜色,这就很好嘛,美国乱一阵子,欧洲跟着乱一阵子,那我们不是被动的总体表现最好?

    “各位暂时也别高兴,我们面临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冯一平直接说。

    好些人好无奈,大佬,你怎么连客套的夸我们一句都没有,只是批评呢?

第六百五十七章 剖析() 
夸你们?凭什么呢?你们这些连礼物都不知道送的家伙。

    “对美国接下来救市的主要方向,大家有什么看法?”冯一平提问道。

    “我想,大概率应该会通过减税,以及包括其它措施在内的手段,重振制造业,增加工业出口,”一个瘦长脸的人抢先说道。

    从他西装上别着的徽章就可以看出来,这位率先发表自己看法的先生,来自工行。

    他的观点,大家都没有异议。

    这并不是太难得出的一个结论,鉴于华尔街捅出的大篓子,以及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降低美国经济对金融业的倚重,提高其它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量,振兴制造业,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

    “那大家觉得,美国如果采取这样的措施,会有效的促进美国经济向好吗?”冯一平问,“我们都知道,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有很多种,美国可能的这个选择,会是最优解吗?”

    果然,你冯老板又要把话题转向你想谈的那个方面。

    虽然他们自己可能只想着痛痛快快的赚钱,但国有四大行在国民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扮演着其它重要的角色,配合国家的经济政策,是他们的政治责任。

    正因如此,他们对正在拟定中的刺激计划,自然会有了解,目前看,计划里并没有重点提升制造业的考虑。

    这个,好像有点奇怪,为什么针对美国所遭遇的问题,大家都能直接得出提振制造业的结论,但在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时,就觉得没这个必要?

    难道说,我们的制造业比美国还要强?

    他们中不乏无所谓脸皮的人,但即便是那些人,此时也不好大声的说,我们的制造业,就是比美国强。

    他们顶多只能说,从数据来看,我们的制造业,比美国大。

    大,但不强,这就是我们制造业的现实。

    不说那些传统的高精尖领域,比如精密设备,或者能体现一国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大飞机等,就说现在看起来我们发展得不错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高科技公司,其中必不可少的芯片,又有多少是我们能设计,能生产,而不依赖进口的?

    如果能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这些突破,能为我们的制造业,能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

    “针对美国可能采取的刺激计划,针对我们的现状,大家觉得,我们需不需要进行一些改变,有没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冯一平进一步问。

    你这样说,那答案,不是不言而喻吗?

    冯一平也没指望他们此时争先恐后的马上表示支持,“这些天,我一直在和同行们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一致觉得,如果依然按照现有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真不容乐观,”

    “也许,在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收益依然不会错,但长期来看,”他摇了摇头,“那样发展下去,可能就无所谓长期了,”

    “还是以美国举例,以我对美国的了解,很多公司,只有在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时,才会和原本一些主业并不相关的公司发生竞争,比如微软和苹果,谷歌和微软,”

    “但按国内现有的趋势来看,哪用发展到微软谷歌那样的水准,他们才会发生竞争?”

    “也许用不了几年,我们360行的公司,无论水准高低,无论实力强弱,都将产生竞争,或者说,他们将会被一个行业一统,”

    “无论是从事互联网的、生产汽车的、生产电脑的、生产手机的、生产鞋服的、生产榨菜的、生产食品的、生产酒水饮料的……”冯一平扳着手指头数着,“他们最后都将进入房地产行业,都去搬砖建房子,”

    不少人此时交换了一个默契的眼神,果然如此!

    但是,冯一平的这个看起来荒诞的论断,还真有可能成为现实,或者说,正在成为现实。

    据他们所知,不少冯一平提到的这些行业里的代表企业,已经有几个地产项目正在开发中。

    “这样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冯一平自问自答,“那就意味着,房地产,将成为我们的绝对的支柱产业,”

    他在演讲台上敲了敲,“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绝对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

    “看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必然?”

    “但,这样的必然,值得我们骄傲吗?会让我们高兴吗?”

    “如果我们都跳出彼此职业的巢窠,从普通民众的角度去审视这样的未来,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那些掌握着核心资源的利益方,都会希望房价上涨,而到那时,我们生而为人,天然就希望能有属于自己空间的基础需求,恐怕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一套安居乐业保障的房子,会成为很多家庭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我很希望我这样的话,会是言过其实危言耸听,但遗憾的是,在有些城市,这样的担忧,正在一步步的变成事实,”

    “而这样的地域,正在呈快速扩大的趋势,而这样的趋势,看起来,正愈演愈烈,”

    “在座的各位,当然都属于高收入群体,但即便是对各位而言,现在入手我们一线城市的一宗房产,想来也是各位家庭非常重要的一个决定,一项并不轻松的投资,”冯一平当然知道,这是建立在假定在场的这些位,都是守身持正的前提下。

    但实际上可能是,这些家伙和他们的家人,此时唯一烦心的问题,是如何不惹人主意的成为又一套高端房产的实际所有人。

    三姑的身份证,上次已经用过了,那这次用六姨的还是七舅的?

    因为,就没有一家房地产公司,不需要银行的资金支持,能让在座的这些人持有他们的一套房产,那是很多房地产开发商梦寐以求的好事。

    在场的所有人,都露出真是如此,我们现在负担国内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子,也真不轻松的表情来。

    冯一平马上把话题转回去,“这样的未来,也是对我们的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尤其不友好的一个未来,”

    “高昂的地产价格,甚至有可能拉低我们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的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