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三国之忽悠人生-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袁绍一脸的犹豫。要知道袁绍乃是庶出之子,在家中素来无人看重,但是从小得这位叔父提携,两人之间的感情胜过父子。

    “老夫心意以决,本初不必再言!但有一事本初要时时记在心中!”

    “请叔父赐教!”

    袁隗长长叹了口气,说道,“老夫原先本想从龙,没想到竟然半路杀出个董仲颖。唉~,功亏一篑。本初,袁家以后就交给你了”

    袁绍皱着眉头,动了动嘴似乎想说些什么。袁隗好似明白了袁绍的心思,摇头说道,“公路他差你远矣,为又人心高气傲,成事不足啊!袁家切不可落寂在我等手中!”

    “是!”

    是日,董卓宴请百官,酒行数巡,按剑说道,“今上暗弱,不可奉宗庙;吾尊先帝遗诏,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果然不出叔父意料!袁绍思量一下,挺身说道,“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怒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亦拔剑曰:“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两个在筵上对敌。

    李儒疑惑地看了一眼袁隗,见其也是一脸惊奇,于是小声对董卓说道,“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袁绍自手提宝剑,辞别百官,奔冀州去了。

    董卓明白李儒之意,对太傅袁隗说道,“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心中暗喜,拱手说道,“董公所言甚是。”

    董卓哈哈大笑,厉声说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群臣震恐,皆听尊命。

    宴罢,董卓随口对李儒问道,“袁绍此去若何?”

    李儒疑惑说道,“此事倒是出乎小婿意料,不过也罢。袁绍叔父袁遗在我处,袁绍断不敢造次!这袁家四门三公,门生遍天下,倒也麻烦。这样,不若给袁绍一郡守,以收其心。”

    董卓点头从之,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

    九月朔,请帝升嘉德殿,大会文武。卓拔剑在手,对众曰:“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为宣读。”乃命李儒读策曰:

    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

    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看不顺眼,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逼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种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处。

    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

    董卓自率军初次进兵洛阳时,见城中富足贵族府第连绵,家家殷实,金帛财产无数,便放纵手下士兵,实行所谓“收牢”运动。这些士兵到处杀人放火,****妇女,劫掠物资,把整个洛阳城闹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掌控朝廷后,董卓残忍不仁的恶性更加膨胀,经常派遣手下士兵四处劫掠,残暴百姓。

    半月之后,曹操矫诏以伐董卓,诏中大言董卓不仁,暴戾,乱汉之举,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第二十一章 汜水关() 
十八路诸侯陆陆续续带兵赶至汜水关外百余里处,约三十万,宣称五十万大军。各路诸侯安营下寨,军营连绵足有两百余里,蔚为壮观。

    众诸侯于曹操军中赴宴并商讨讨董诸般事宜,席间说起进兵之策,河内太守王匡率先提议道:“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若欲进兵需立盟主以调度三军、约束各部,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席间众人纷纷附和。

    曹操微微一笑,起身拱手说道:“诸公何不听操一言?”

    众人皆屏气凝神,静听曹操下文,唯有勃海太守袁绍眉头轻蹙,神色间颇有不悦,起身说道:“孟德,吾等起兵勤王乃是为了匡扶汉室,可不是为了响应你的讨贼檄文,这一点,还望你明白才好。”

    曹操呵呵一笑,小眼睛里掠过一丝狡诈之色。曹操可是与袁绍从小玩到大的,他那点用心早已洞若观火,袁绍如此急于表露心意,不过是担心曹操要以盟主自居罢了。

    当下曹操也不点破,复又拱手团团作揖,向众人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乃汉朝名相之后,可为盟主。”

    “呃。”

    曹操此言一出,袁绍顷刻怔住,顿时脑子转不过来了。直到众人纷纷出言附和,袁绍才回过神来、再三推辞道:“绍资历甚浅又鲜有声名,断不可为盟主。”

    曹操笑道:“此乃众望所归,本初就不必再推辞了吧。”

    袁绍复又假惺惺地推辞一番,做沉思状说道:“不如这样,由我为盟主,孟德任副盟主如何?”

    没办法,袁绍刚刚想了想此次十八路诸侯讨董,矫文是曹操发的,商讨也是在曹操军中,足可见曹操此时声望。如果这孟德没有当上盟主,自己又有些威望不足,恐难以服众。还不如给曹操一个有名无实的副盟主之位,这样曹操就无话可说了,自己又能好好的当这个盟主,何乐而不为呢。

    众人纷纷附和,曹操无奈只好应允。

    次日,曹操命人于汜水关外筑台三层,台上遍列五色旌旗、白黄铖、兵符将印,十八路诸侯依次排列台下,恭请袁绍登台,号角齐鸣、三通鼓罢,袁绍身披金甲、头顶金盔,佩剑慨然而上。

    袁绍昂首阔步走到台中,目光掠过台下各路诸侯,朗声说道:“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倒行逆施,祸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心忧社稷沦丧,遂集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当齐心戮力,必无二志,如违此盟,天下共击之。皇天后土,神灵鉴之。”

    会盟既罢,袁绍升帐点将。

    令其弟扬州刺史袁术总督粮草、供给各营。又令江东猛虎孙坚为先锋,率八千精兵试探性进攻汜水关,袁绍随后尽起各路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奔汜水关而来。

    “报”一名小校疾步闯入大厅,“噗”地跑倒在厅,疾声道,“太尉大人,汜水关告急!”

    “什么?”董卓脸色一变,历声道,“快讲!”

    小校复单膝跪地道:“江东孙坚率八千精兵,正攻打汜水关。还有冀州袁绍率五十万关东联军距离汜水关已经不足五十余里,樊稠将军请求董公派遣大军前往增援,迟恐有失。”

    董卓环顾厅中诸将,疾声道:“诸位,汜水关告急,何人愿领军前往救援?”

    厅上吕布锵然出列,朗声道:“布愿领军前往。”

    吕布话音还未落,华雄赶忙出列大声道:“何需吕将军领兵亲往,末将华雄誓斩孙坚首级而回。”

    “杀鸡焉用宰牛刀,小将愿往!”华雄话音方落。又有一员年轻的小将闪身出列,董卓视之,却是吕布部将张辽。

    董卓见张辽英俊不凡、英气蓬发,更兼麾下众将争相愿往,全不畏关东联军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