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红楼去写文-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贾琮又向着贾赦道:“老爷大概不知道,这章公公的族侄姓章名楼,他有个仇人姓梅。而薛家哥哥有个堂妹,许的亲家也姓梅。”

    贾琮表示,喝酒泡女人,他没贾赦在行,但是编故事么,这是他老本行。

    贾赦心里一阵发毛,强撑道:“这什么梅家什么薛家,同咱们家有什么干系。”

    没干系才怪,贾琮抬起头,撇了撇嘴:“我怎么知道?没准老爷也得罪过他呢?”

    “放屁。”贾赦喝骂一声,但表情却心虚得了不得儿,这就是当纨绔的坏处了,得罪过什么人,自己都不清楚。

    不过这时候,林之孝却说道:“要说这章楼,我也听说过,原是京中有名的败家子,但要说得罪,咱们府里应该没得罪过他。”

    林之孝既说了这话,贾赦顿时一颗心落了地,可随即贾琮一句话,又让贾赦将心提了起来。

    贾琮嘟了嘟嘴,不满道:“那也说不准,没准是迁怒呢。那姓梅的,可把章大哥给得罪透了。何况大姐姐在宫里,都能得罪忠顺亲王,再得罪个章公公也没什么奇怪的?”

    贾琮随手又往元春脑袋上抹了一把灰,反正他年纪小,元春应该不会和他计较。

    “琮哥儿说得也不是没道理。我是听薛姨太太说过一嘴,说宝姑娘的妹妹许给了京中的梅翰林,只是年纪小,他们家又在外地做生意,这门亲事两家也没往外宣扬。这章楼当年被害得家破人亡,害他的那个梅仁医,据说家里有门亲戚是翰林,仗着这门清贵亲戚,可干了不少令人发指的恶事。京中若没有第二个姓梅的翰林,那章公公族侄的仇人,肯定就是梅翰林的亲戚。”

    林之孝半响才笑道:“不过,章公公心疼族侄,略动动指头,也就够了。何苦扯上咱们家。”

    能从宫中出去当守备的太监,哪个不是位高权重,何况金陵这块地皮上的守备太监,那可是监管着整个江南省的,权势之显赫。

    贾琮揉了揉眼睛,非常诚恳地提问道:“咱们家和薛家不是金陵四大家族么?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那种。”

    贾琮这问题一提出来,林之孝哑口无言,都知道四家有亲,互相照应,有人要整治薛家的姻亲,其他三家难道会看着?

    肯定不能。

    贾赦虽然只顾吃酒,但是在京中这么些年头,政治触觉还是有一些,他长叹一声道:“章公公这是在敲打咱们。可薛家是贾政的亲戚,怎么就非得找上我?”

    “袭爵的是老爷啊!”贾琮非常贴心非常无辜的提醒了一句。

    “偏你这么知道!”不提袭爵还好,一提袭爵二字,贾赦立马炸毛了,谁家袭爵的老爷,混成他这德性的,好处没拿着,名声却坏了不少。

    虽然他不袭爵,名声也好不到哪儿。

    下一句就该是还不离了我这里了,贾琮耸了耸肩,吐槽了一句,默默等着贾赦接下来的释放通知。

    然而等来的却是外头小厮的传话:“赵国基可了不得了,如今竟做了官了,穿了衣裳,正来瞧赵姨娘和环哥儿呢。”

    贾赦心口一塞,顿时堵上了一块大石头,好处怎么都叫二房得了。

    贾琮却是长出一口气,他的秘方总算没白给出去,章公公办事如此痛快,果然是信人,便宜赵国基了。

    过了好一阵儿,赵国基来给贾赦磕头,贾赦果见他穿着武官的服色,头戴着官帽,腰间缠着官带,毫无往日低三下四的奴仆气,倒有几分精明果决之色。

    贾赦道了几句闲话,说了些精忠报国的老套场面话,又问赵国基怎么就得了官做。

    赵国基却朝着贾琮满脸堆笑道:“我有今日,还多亏了琮哥儿呢。那日琮哥儿说,环哥儿日后出息了,叫人说起来,奴才秧子四个字总不太好听,让我多在外头结识几个人,说不得就有造化呢。也就那么巧,章大爷回京来找我,我帮了章大爷几个小忙,章大爷在章公公跟前替我美言了几句,稀里糊涂的我就得了这身衣裳。”

    贾琮顶着贾赦的目光,腼腆一笑,小声道:“我不过是想和环哥儿多出去转转。”

    贾珍能替贾蓉捐官,他如何不能替赵国基捐,赵国基替他办了这么多差事,也值得一个官儿做。

    穿越者嘛,要论真本事,或许不怎么样,但要说钻空子的能力,却是一等一的。

    赵国基这官衣裳一穿,在荣国府里走了那么一趟,府里的视线焦点立马转移了。

    也没人说什么赵国基吃里爬外,祸害荣国府的话,现在传的是赵国基运气好,居然抱上章公公的粗腿,那可是实权的大太监呢。

    不过,随之而来的还有,章公公和薛家不可不说的故事。

    面对着连累荣国府受尽惊吓屈辱的薛家,府里主子虽然面上如故,但下人却没这般涵养,难免流传了一些不甚好听的言论。

    幸而这些言论,才刚刚流传开来,薛宝钗的那种病根又翻了,薛家上下忙着照顾薛宝钗,也就不怎么过来走动,这些言论,自然是听不见的。

    而赵姨娘见着自己兄弟得了官,那个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偏又没个人可诉,只得去找探春。把你舅舅当了官儿了这句话,在探春跟前念了几十遍。

    探春本来呢,也有些儿高兴,毕竟亲生舅舅做了官儿,到底是喜事。

    可赵姨娘在跟前一念,探春不免想到了王夫人,接着又想到了王子腾,心下一衡量,给赵姨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是我哪门子舅舅?我舅舅才升了九省统制,出京上任去了。一个攀附阉人的奴才,别说只是捐官,就是真考上做了官,也是奴才!”

    赵姨娘气得青筋直跳,不免又同探春闹了一遭儿,平白添了一肚子气。

    此时贾琮房里,寂寂无声,只得一地寒风,半窗冬日。

    贾琮坐在桌案前,拿着本四书,对着摊开的白纸,冥思苦想,章公公那句话是什么来着?

    太上皇颇信道教。

    有了,啪嗒一声,贾琮合上四书,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下一首词来:

    【我本大罗仙旧侣。籍列蓬壶,犹记钓鳌去。曾入广寒攀桂府,几番窃听霓裳谱。

    今日行经灵诰处。蕊榜高悬,姓字犹留否。回首高寒怜玉宇,翠微小立浑无语。】

第33章 桃花梨花() 
等等,这首词的作者好像是女性啊。

    ‘诗为心声……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贾琮突然想起清朝横山先生评论诗词的一句话来。

    要知道,写诗作词么,都是有阅历限制的,虽然世上不乏有天才有奇遇,但是太出格,总是容易引发质疑的。

    比如一代文宗欧阳修,文章千古,诗词冠绝一时。

    然则就是词写得太好了,‘江南柳,叶小未成荫……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描写少女稚嫩年华,天真烂漫,惟妙惟肖,令人身临其境。

    于是,被人以诗词指证他私通侄媳儿媳,以至于千百年后,还有人为他到底私通没私通打笔墨官司。

    不过,欧阳文豪被指责私通侄媳,除文章外,倒还可能有党争的关系,因为他之后的王安石,朱熹等人都享受了这一待遇。

    可如果真是党争,那么贾琮只能对这些人政敌的下限和想象力致以问候,为什么总跟人侄子媳妇过不去!摔!

    不能东渡去扶桑找点经验么。

    话又说回来,欧阳修这样的文宗都因为诗词被人质疑过,贾琮这样寂寂无名的穷写手,虽不用担心被别人质疑,可也要讲究些文理,好歹要对得起稿费啊。

    写本书,主角男,开篇却又用女人诗,这就好比写三国开篇不用杨才子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也不用苏学士的大江东去,而用曹大大的无材可去补苍天,不是过度创新,就是跑错片场了。

    不用这首,还能用哪首?

    贾琮迟疑了一阵,手指在案上轻敲一下,脑海里又蹦出一首诗来:

    【我本前身鹤上仙,人间罚住一千年。玉笙尘梦头如雪,待得醒来海变田。】

    用白石翁沈周的这首诗?

    但是,白石翁貌似和唐寅并称吴门四大家。

    而唐寅么,薛蟠有云,庚黄是也。

    唐寅的春宫都有了,白石翁的诗词还能少么?

    用这首诗,倒不如直接用唐诗宋词。

    贾琮搜肠刮肚的想着,他如今才知道,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

    真羡慕那些带着系统和过目不忘能力穿的穿越者,人家穿平行位面抄名著不说,还能挑选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