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最流风-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锋可真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位文化牛人、著名的华夏文化收藏家,可惜啊,老人夫妇已经去世了,要不然,李锋一定要去当面拜访一番。

    张伯驹,在华夏近代绝对是一位传奇人物,被称为是‘民国四公子之一’,特别是在其生平婚姻以及文化收藏领域,都非常有传奇性。其本身也是位大学问家,无论是书画还是诗词、京剧等传统文化,都算是其中翘楚。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其颇具传奇色彩的几段婚姻以及其文化收藏经历,成为近代以来,国内文化圈中的张伯驹特色。

    其跟其夫人潘素先生的爱情故事在文化圈广为流传,而他的收藏以及捐赠,更是成为了国内文化圈的盛世。

    比如陆机的平复帖,距今1700多年,比王羲之的手迹还要早几十年,被誉为‘华夏第一帖’;隋代大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距今1400多年了,为华夏现存最早的国画,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

    上阳台帖,这是诗仙李白的唯一传世书迹,毫无疑问,在国内文化圈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了。

    其他诸如唐代杜牧的张好好卷;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华夏保存下来的第一位女画家,宋代…杨婕妤的百花图等等,一大批堪称国宝的国内文化艺术品,都是张伯驹的收藏品。

    这些藏品,要是留给后人,随便任何一件要是在后世的拍卖行出现,出现的价值都将是不可思议的天价。

    启功先生评价其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章伯钧评价其为:“不论中国文学如何发展,都不会再有张伯驹!”

    周汝昌老先生评价其为:“阅读张伯驹,我深深觉得,他为人超拔是因为时间坐标系特异,一般人时间坐标系三年五年,顶多十年八年,而张伯驹的坐标系大约有千年,所以他能坐观云起,笑看落花,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力如尘埃。”

    “”

    其他诸如华夏文化圈名人对其生平的评价之高不胜枚举。

    这位可敬的老人将通过几乎是倾家荡产而得来的一身收藏,最终都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当初在解放之前,老人一家都有机会离开华夏,比如文化名人如张大千等等,都是旅居海外了,但是这位老人当初却是心忧,要是自己也旅居海外,那自己的收藏不是要流传到海外了。

    最终决定留在了国内,事实上,到了10年动乱期间,老人一家是吃尽了苦头,不过,其一身的收藏精华却都被其保存了下来。

    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在李锋简单的通过孙伟了解了之后,难免在心里肃然起敬,确实是位值得华夏的后辈子孙都记住的人物。

    除了张伯驹本身之外,其夫人潘素先生也是大名鼎鼎的文化圈名人,其传统文化、书画作品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第643章 筹建文化名人故居项目() 
在孙伟的介绍下,李锋见到了传奇人物张伯驹老先生以及跟其最后的一位夫人潘素先生的女儿…张传彩女士以及其丈夫,人家也是国内比较有名的书画家。

    老人夫妇希望能够建立张伯驹故居纪念馆,之前找过政府了,这个时代想要成立这样的故居、可不容易。

    李锋不知道的是,后来张伯驹故居纪念馆还真成立了,成为了后海一景,不过那时候是新世纪10年之后的事情了。可惜,如今的张家后人可是为了这故居纪念馆吃尽了苦头,如今的张家后人生活也比较拮据。

    老人都退休了,而张家的小辈也没有特别出色的人,比如张传彩的儿子,也仅仅是京城开出租车的,也就一普通人而已。

    李锋有时候也是感概,想想张家捐献掉的那些文化瑰宝,后人生活得却是如此艰辛,不知道要是老人泉下有知、是何感想。

    虽然,张家也算是文化名人的后人了,可是人走茶凉,想要凭借着如今的身份,在国内办事还真不容易。

    因此,李锋在思考了一番之后,表示同意张传彩夫妇提出的意见,办理张伯驹夫妇故居纪念馆,而且说愿意直接交给张家经营,而且会跟自己的四合院文化旅行等结合起来。

    对于张家说的愿意直接捐献四合院的说法,李锋表示不能接受,说是愿意直接收购下来,之后建立‘故居纪念馆’,是免费参观运营,纯粹慈善性质的。

    最后,李锋甚至提出,愿意让张家直接后人,直接进入公司,成为故居纪念馆的员工,让张传彩夫妇是感谢不已。

    事实上,李锋明白,自己一点都不亏。

    现如今这样的名人故居纪念馆,虽然还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可是等到未来华夏国内的经济上来了,这样的名人效应是很高大上的。

    想想,等到未来,经过一番宣传,等到未来华夏国内的收藏热起来的时候,‘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故居,这样的噱头,很是吸引人。

    这样既能满足老人的心愿,又能够为自己名利双收的事情,李锋自然不想放过。当然,按照如今来看,李锋这是做好事了。

    很快,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下,李锋准备让孙伟配合张传彩夫妇、跑跑关系,让张伯驹故居尽快落实下来,以便今后的宣传等,方便以后的游览,让更多人了解张伯驹老人事迹。

    跟张家后人一阵闲聊,李锋也清楚了,老人夫妇虽然不是长安俱乐部的会员,这次也是跟文化部的官员一起来的,说是想要在俱乐部中的大老板,找找关系,没想到还真碰到李锋了。

    原来张传彩夫妇想要建立父母亲的故居纪念馆,自然需要经过文化部的认可,而文化部最初是不同意的,必经这样的故居纪念馆建立起来,最后还是需要文化部出钱的,毕竟这是一个非盈利项目。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这次实在是让张家后人催得没办法了,正好长安俱乐部有这样的一个富商活动聚会,就说在聚会当中有很多的富豪,要是运气好,碰到有兴趣资助张家的,自然就没多大问题了。

    之前跟几位国内的富商谈过,可惜,国内的经济刚刚起来,大都没兴趣出钱资助,而孙伟刚好之前跟张家接触过,听说了这事情,就引荐给了李锋。

    等到张传彩夫妇离开,李锋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过了11点多了,而此时的宴会厅中人流也慢慢的稀疏起来了,看来大多数人都离开了。

    原本李锋还想着去找找巩皇什么的,结果一圈下来,发现人家没在了,估计是早走了,心里还真有点小失望的。

    最后,看着时间也差不多了,跟主人进行了一番告别之后,晚上收获满满的李锋也离开了俱乐部,心想得意的想到,这8000美金的会员费倒是没有白费,就今晚上的收获,就超额的全部回来了。

    没错,上次来长安俱乐部之后,李锋也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会费就要8000美金,在这个时代的华夏,确实是天价了,难怪,长安俱乐部一直以来就被称为‘华夏最顶尖的商会俱乐部’。

    2天后,后海张传彩夫妇的四合院中。

    “刘哥,你觉得建立张伯驹故居能不能行,我可以让这故居挂靠在华夏的官方慈善组织之下,这故居是非营利性的,我们自负盈亏。”

    知道了张老先生的生平,怀着对张老先生的敬意,李锋特意亲自上门了一趟,顺便叫上了刘一民。李锋很清楚,想要真正的在国内成立合法的私人名人故居,对于其中的道道,刘一民才是专业人士。

    “放心吧,对于张老先生夫妇的高风亮节,我也听说过,毕竟这是四九城中一直流传的故事,既然小锋你都出面了,我想问题不大。”看着张家后人有点期待的神情,刘一民笑着对众人回道。

    “谢谢李先生,刘先生两位的帮忙。”

    听了刘一民的话,李锋轻松了口气,同时,张家后人顿时激动得连连表示感谢。张家后人为了筹建张伯驹夫妇故居问题,都不知道跑了多少关系,吃了多少苦头,这次终于是看到希望了,难怪人家激动了。

    “李先生,既然要建立我父母亲故居,我会捐献这祖产四合院,今后免费为公众开放,等过几天我们一家都会搬出去。”张传彩老人此时却是再次提起了之前的建议,愿意免费捐献祖产四合院。

    “老夫人,既然我已经决定了,总不能让你们无家可归,不是吗,这样吧,我再京城也投资了不少房地产项目,我让人为你们两老以及儿子一家都准备一套120平的商品房。”李锋笑着回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