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第1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际公益组织。

    各国公益组织。

    实验室。

    公益项目。

    一个个都找上门,想要在基金会的蛋糕上吃一口,很多人都吃到了,导致更多人趋之若鹜,也让他的日程排的满满的。

    不过。

    他也恪守底线。

    一般不接受邀请,这些日程不是玩,而是工作,比如学校、大型会议邀请他演讲。这么多使官邀请,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他知道。

    这些人是要争取基金会自由资金。

    刚捐的六十亿欧元是没有指定国家的,于是这些国家想要争取一下,但是,毛里塔尼亚这个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来找他情有可原。

    但沙特也太不顾面子了吧。

    又不是贫困国。

    请我干啥?

    “都推了,我这几天没时间,顺便告诉他们,这笔自由资金的用途,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只会用于贫穷国,三日后公布援助对象。”

    西蒙早有准备。

    没点计划。

    怎么可能把几十亿欧元扔出去,钱多也没这个玩法。

    “是。”

    秘书得令。

    一边接电话,一边回电话。

    对于西蒙的拒绝。

    各国驻法使官一看也不多说,很多并不是想要西蒙偏向他们,而是希望公平,既然方案都出来了,那就不怕别人违规获取名额。

    就是有些想要违规的人有点失望。

    西蒙油盐不进。

    半身入土。

    自身也是富豪,根本不可能靠回扣让人家帮忙。既然如此只能算了。但是,他们还有一个补充方法,那就是鼓励海外国人捐款。

    于是。

    在这种心思的作用下。

    不过两日。

    沙特、印度等大部分在海外有‘富’民的国家隐晦地发出声音,希望他们向祖国捐赠,改善自然环境,这样能省下一大笔钱。

    沙特响应的人很多。

    直接捐给了沙特王室,他们知道,王室不会贪墨那点钱。

    但印度就尴尬了。

    三天。

    海外捐助将近十亿美元。

    可并没有入印度政府的监管,而是海外印度人成立了一家‘印度自然恢复基金会’的组织,和欧维慈善基金会一样,专门监管资金使用。

    所有的钱不会过印度政府的手。

    直接给缅亚环保技术公司。

    尴尬。

    算了。

    好歹有收获。

    印度政府为此大肆宣传,鼓励更多人海外印度人捐助,当然,也鼓励本国富豪捐助,他们今年欠的钱够多了,真没什么钱。

    。。。

    四月五日。

    周六。

    别墅楼顶。

    唐青悠哉地躺在摇椅上晒太阳。

    这两周外面可算是热闹劲过了,缅亚环保技术公司的余量只剩下了一万三千多平方公里,不出意外的话,这个月底就能剩下零头。

    唐青倒是不急。

    大头都到手了,剩下的慢慢来,八万多平方公里,光是已经收到的预付款就有两千多亿亚元,余下的预付款也会在月底到账。

    接着。

    随着改造进度。

    余款会在未来三年陆续支付。

    第一次。

    各国都有实验的意思,没有下大单,卖的慢点正常。明年看情况,要是各国有意向,那就增加点,没有这个意向就还是十万。

    明年或许不会这么火爆。

    但三年期满。

    当完全确定了功效,肯定会迎来一次订单爆发。

    总之。

    这钱迟早会到兜里。

    躺在椅子上,唐青眼前的空气中投影出了一片建筑物的俯瞰图,在阳光下,全息影像的裸眼清晰度依旧能保持有效识别。

    投影中。

    近百辆工程车正在拆房子。

    不远还有上百辆卡车待命,把砖石清理出现场。

    今日。

    智慧空间研发中心的拆迁开始。

    十二月底。

    这里将正式投入使用。

    

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诚意() 
沪市。

    浦新区。

    金科路。

    川杨河对岸。

    一大群的男女老少站在岸边,遥望着曾经居住的家园,眼中尽是回忆和不舍,那里是他们长大的地方,今后,就只能在照片中见。

    今天早上八点。

    拆迁开始。

    听说要半个月完成地面建筑的清除。

    看着对岸上百辆挥舞着钢铁铲钻的大家伙,还有不断来往的重型卡车,他们毫不怀疑,半个月后,这里连瓦片都不会再有。

    岸边。

    一个七旬老汉叹了口气。

    “今天,我家那房子估计就被推了。”

    旁边的老伴道:“怎么,后悔啦。”

    “当然不是,时代在进步,滚滚浪潮,势不可挡。这里本就是市里规划的科技园区,科技是什么?是一个国家最硬的实力。”

    “拆得好。”老汉语气坚定。

    闻言。

    旁边一个中年人撇了撇嘴。

    “好是好,就是拆迁价太低,唐青那么有钱,当初应该多要点。”

    老汉哼了一声。

    “有钱也是人家的。”

    “他那么多钱,多给点怎么了。”中年人不服气,他是老汉的儿子,本以为能拆迁致富,可区里有统一的拆迁补偿标准。

    多一点可以。

    再多。

    没有。

    而征地期间。

    唐青公司的人从未出现,区里全部征地完成,才转交给了青元科技,导致他们想反悔都做不到,不然,那就是在敲诈区里。

    这罪名可不小。

    “如果那样,还有没有规矩了。”老汉道。退伍这么多年,他一把老骨头了,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不给组织添麻烦。

    “好好好,就你守规矩,老古董。”中年人就发发牢骚,没真想和父亲争个对错。

    老汉哼了一声。

    看向一个方向。

    不远处。

    施工牌上贴着一张图………智慧空间研发中心规划设计图,一个月前就立在了那里,看到上面的效果图,他们不免感觉唐青的手笔之大。

    大气。

    美观。

    科技感十足。

    每栋建筑都极有特色,他们看得也很满意,至少不会辱没了这地。

    “这里终于开工了。”

    “可惜,我是学医的。”

    “唐青真会选地方,就在复旦旁,整个地方都被川杨河和支流包围,完全就是一个小岛。”

    “好希望去里面工作。”

    “你们就别想了,人家就算招医生,也是招有经验的。”

    “失望。”

    几个年轻人在老汉旁边聊着。这些人的身份不用猜,就是一公里外沪市中医院大学的学生,至于‘复旦旁’,因为复旦大学张江校区就在旁边。

    只有一河之隔。

    零三年开建。

    现在已经建得差不多了,但还没启用。

    今年下旬开学,才会有院系搬过来,至于哪些院系,老汉也不知道。

    “爸,走吧。”

    “嗯。”

    另一边。

    “哒哒哒。”

    施工队紧锣密鼓地忙着。

    按照计划。

    整个项目要在十二月底,也就是新年之前竣工。时间很紧,工期计划排的满满的,每天总结和汇报,当初让招标企业很是犹豫了一下。

    然而。

    有钱能使磨自转。

    钱到位。

    一切就都不是问题,在正常价格的基础上,进度奖励计划让他们干劲十足,按照合同,只要十二月底能竣工,加上阶段奖励。

    足足有三个亿之多。

    三亿。

    疯了。

    多出三亿的利润,建筑公司当然是义不容辞………干。大不了多找点人,增加点施工时间,二十四小时三班倒都行,只要钱给够。

    这里又不是闹市区。

    只要控制住不鸣笛,晚上叮呤咣啷的也不会扰到民。

    距离这里二十多公里。

    沪市最大的钢构厂,他们也在为研发中心日夜忙碌,由于大量采用钢结构,他们需要提前把楼板墙柱梁等在这里焊接成模。

    数十亿的民用钢构项目。

    他们还是第一次接到。

    日夜努力。

    为三个月后的第一批钢构进场做准备。这两个月,主要还是土方和基础工程,由于没有超高建筑,地下室也不深,倒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不然。

    像环球金融中心那样。

    两年。

    都还没有出地面,那速度叫让人焦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