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政道风流-第9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于德江笑呵呵的发了言:

    “政东省长怎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

    于德江并没有称呼陆政东为副书记,而是省长。用意不言自明,这涉及到人事了,这样的事情应该是由省委这边来考虑的。

    陆政东微微一笑,早听说于德江善于软刀子伤人,果然不假,他这话就是讲个哦周书记听的,谁都知道周书记最看重这一点。

    陆政东道:

    “说不上突然吧。应该讲是很早之前就有这样的考虑,本来在安新就想采用这样的模式,不过安新是发达城市,加上一直还在思考之中,觉得也不是很成熟,所以就没提出来。不过,对于省里像这两大块欠发达的地区还是很适合这种模式的,就说通常的常委班子构成吧,除了书记、副书记,就是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真正懂经济工作的只有一个市长、一个常务副市长,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其他常委也懂经济,但毕竟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这怎么行啊?重大经济决策中出现分歧怎么办?按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多数人的意见就一定正确吗?我看不一定。”

    于德江马上表示反对,当然,语气很缓和,脸上挂着笑容:

    “政东省长的话很有道理,但是,常委班子的构成是有成规的,什么人进班子,什么人不能进班子,这都是由规定的,而且政东省长也讲,其他常委也有些事从事过经济工作的,虽然工作重心不在经济上,但对经济也还是很了解的嘛,何况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对于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所有的领导干部想必都是对这方面非常关注,并且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陆政东笑道:

    “德江书记说的有一定道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过去做过经济工作,未必就能主持领导今天的经济工作,就拿这两大板块来讲,这些年这些地方的主要领导,应该讲也是省里经过慎重考虑安排的精兵强将,可是这两大板块,这些年发展是发展了,但发展的速度依然还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少,一直没太大的起色。

    出现这样的结果,不是这些同志不够优秀或者不够努力,这里面有一些我那么不能回避的客观因素存在,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能做得更好,穷则思变,改变其实也就是改革,变也就是打破一些条条框框,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这是我们党一贯的宗旨,也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

    陆政东这话有理有据,显然是有备而来,而且于德江也没想到刚刚还一副万事不萦怀的陆政东会突然如此,让他一滞,面色难看起来。

    金道申有些好笑的拿起茶杯饮茶,怎么也想不到陆政东来了这么一手,于德江想出头没出成,反而是丢了不小的面子……

第十六章 宣示存在() 
金道申对于于德江内心深处也是有些许不满的,作为组织部长,和分管人事的党群副书记关系也是有些微妙。

    于德江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以为陆政东初来乍到只能隐忍,可不想陆政东却根本就不吃他那一套,见到于德江被陆政东呛了回去,心里也不禁有些乐得看戏的感觉,同时金道申也在庆幸,幸好出言争论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周书明看似有些责备的看了于德江一眼,随即笑着道:

    “政东同志的意见很好,这个问题我们接下来的书记碰头会再详细研究一下吧。”

    周书明也还是要维护于德江的面子,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常委们都点头赞同,陆政东又说道:

    “至于这几个地方常委班子的构成,我觉得还是要慎重,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嘛,不能着急匆忙将新班子组织起来,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上很难不走弯路,还是等要先摸摸底多筛选筛选,真正要把合适的人放到这些位置上,这样才会磨刀不误砍柴工。”

    既然两位主要领导都同意,其他常委自然都无异议,贝壳山两大板块班子成员的调整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陆政东拿起茶杯喝了口水,很久没有和人唇枪舌剑的争论什么了,今天他不想和其他人期争论,但于德江既然要伸出头来,那他也不会一味的退让。

    于德江所说的也是事实,这样基本固定的模式在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已经沿用了几十年,而且目前从上到下仍然在这样做,而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减少党委副职、减少领导职数、扩大交叉任职就是大势所趋。

    在中*央层面,总*书记一职没有设副职,可在地方上,书记却是有数名副职,各分管一块。这样问题就来了,很多工作既有党委那边的副书记分管,也有政府这边的副书记或者是常委负责,容易形成磨擦。

    两个人分管会让下面人很尴尬,这不是两人之间的矛盾,而是对工作理解的不同。

    陆政东在绵西的时候就曾听下面的一个分管经济的副区长抱怨,一名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的分工与他有重叠。他在工作中有什么想法,都要先和分管的副书记沟通。在修建小工业园区时,小工业园区管委会把效果图分送副书记和常务副区长,两人在绿化问题上出现了分歧,一个要求种植草坪,一个要求种植灌木。

    副区长汇报数次,两人就是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最后。他只能从组织的角度出发,服从副书记的意见,但怎么跟常务副区长讲,这恐怕也是让他非常头痛的问题。

    而这样的重叠分工使得副区长不能轻易做决定,甚至连这样的小事都不能做决定。这倒不是说彼此有什么矛盾,而是一些具体原因造成的。就说开会为例,如果他想召集分管的部门开个会议,一般都要和分管副书记先通个气,得等几个人都有时间会议才能开得起来。成为常委后,就可以直接对一二把手负责了,对上沟通会更畅通。决策效率会提高不少。

    减少领导职数就是减少副职书记,交叉任职就是增加政府领导兼任党委领导,一来是为了在决策层加强懂经济的人数,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提高党的执行力。

    这种减少领导职数,适当增加交叉任职的制度虽然现在还没有推开。但趋势和呼声已经有了,作为分管人事的省委副书记,对于这一点不可能不清楚。

    于德江之所以出言反对,恐怕也是有那么一点点私心在作祟……

    陆政东到贝湖省里,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权威。于德江既然跳出来,他也就正好借此机会,宣示自己在贝湖的位置。

    当然,陆政东也不至于在这样的场合谈减少副职书记,那不啻于把除周书明、于德江、以及他之外的所有副书记又给推到了对立面。

    陆政东这么做也还有一个考虑,那就是让周书明放心,陆政东很清楚,即便是他现在在周书明面前显示出配合的姿态,周书明也不可能真正消除对他的很深的戒备心理。

    而和于德江发生争论,这对周书明来讲,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几个副书记中,最有分量的党群副书记于德江,詹继东和他关系处得不怎么样,那他陆政东想在贝湖翻起浪来就很难了。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陆政东心里淡淡一笑,有句话讲做时过境迁,既然他敢这么做,那么他也就有在不久的将来扭转乾坤的可能……

    常委会宣布散会后,周书明又留下了几名副书记,召开了一个临时碰头会,主要解决一下陆政东提出的关于贝湖两大板块后续问题。

    还是在这个会议室,在周书明示意下,工作人员将会议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室外地闷热仿佛一下涌了进来,不过也一下冲淡了会议室里弄浓浓的烟味。

    虽然在公众场合以及上电视的镜头里,见到这样的级别吸烟的领导很少,可在实际上,还是有不少人抽烟,而且抽得还厉害,特别是讨论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就抽得更厉害。

    涉及人事,金道申这个组织部长自然留了下来。

    金道申翻开了笔记本,一丝不芶的介绍着这两个板块中拟定准备调整的人员,有两位年纪稍大的领导,估计下届换届肯定退居二线,工作安排都不那么敏感,都给安排的闲职,这是一个基本的安排,大家自然都没有异议。

    周书明就微笑道:

    “好吧,那现在讨论下这几个市的班子构成。”

    说着看了眼陆政东,问道:

    “政东同志,你觉得这样的方式能收到奇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