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胆大包天-第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家人找关系进国企,只是没几天就跑到私企去当推销员了,这让他积累了一些经验,并且把赚钱当成了他的人生目标,他准备将经商作为自己的事业。

    他们这种人认定的东西就很执拗,很难改变。

    文化格局所限。

    所以,李均一副少年老成,语气都稍显得严肃地对着大舅说道“大舅,现在温洲皮鞋的名声是彻底做臭了,再起来是需要很多年后,大舅,你这光有信心做真皮鞋,这其实是往火坑里跳,自欺欺人而已。”

    “你个臭小子,你瞎说什么,你是在诅咒你大舅是吧,啊?”

    “真不是啊大舅。”

    “那你是以为我们温洲以家庭作坊起家的打火机能打败欧美,日岛国,还是韩棒子国的打火机巨头?”

    “能打败。”李均说道。

    “你个小屁孩,你怎么念到高中就这么狂妄了啊,小李均,你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温洲人讲究脚踏实地,别吹牛。”

    大舅摸着他的八字胡也是很严肃地说道。

    “大舅,你说我吹牛皮,那我给你分析分析好了,我们温洲若是大部分进口打火机的零部件,肯定难以在市场立足,因为那些零部件由某一家打火机厂商单独生产,那成本也是高得惊人,竞争优势也难以显现,但在温洲,我们是家庭作坊式啊,小工厂生产,对于一个小企业甚至作坊而言,虽然规模很小,由于仅从事一个部件,甚至一个零件的生产,或者只进行零部件装配,产出量就可以非常客观,我们温洲有这种专业化分工的作坊,若是你以后做打火机,以后可以用专业化分工,形成规模经济,加上……”

    李均也是尽力了,不断掏出很多干货来说服大舅,他想着一定要说服大舅。

    温洲企业正是20世纪八十年后期开始进入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市场,就是现在,若是大舅快人一步做这事情远远比作皮鞋厂成功的概率要大得多。

    所以李均尽力想说服大舅,避免他第一次创业皮鞋厂继续重复上辈子失败的那些事情。

    李妈在房间里也劝服了李爸,既然大舅想闯,钱也是正常借贷,会付利息,那么就让大舅试试,省得他怨恨,到时候亲人做成仇人。

    要不是看在李妈和那个大舅有点血缘关系的份上,李爸是决计不会把钱借出去的。

    在他看来这冒的风险很大。

    对于李均劝他放弃皮鞋,做打火机的活,大舅嘴角泛着笑意道“李均你书念得不错,你这纸上谈兵得也很不错。”

    李均:“……”

    这时候李爸和李妈走出了房间,李爸一声不吭,李妈将家里的两千块钱拿了出来,那是一摞票子,虽然只有两千块,但是都是李爸和李妈省吃俭用的,五块的,十块的,一张纸叠起来的,所以体积很大,那些钱一看他们就是攒了许多才攒到的。

    “这是两千块,现在姐夫也同意借给你,希望你好好珍惜,这些钱我们攒得不容易。”

    “你姐夫说你要建厂子,你做的产品要注重质量和诚信,现在温洲生产的低压电器被通报和检查,温洲的皮鞋被焚烧,温洲的企业可以算是吃到了不讲信誉的苦头,你定要吸取了教训,端正行为,这样温洲人的商品才能重新获得市场的信任,商品再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才会畅销全国乃至全世界……”

    ……

    李均大舅拿到钱,感觉到李爸和李妈的不容易。

    然后离开李家,但是一路上想到外甥李均对自己说的话,他感觉到一种铺面的压力,温洲皮鞋现在在风口上,若是自己现在就杀进去,自己会能在短时间就能让市场对温洲皮鞋获得改观吗?因为那种失去信任,估计是一年两年是挽回不了,至少的需要五年以上才能重建新的口碑,自己若是建立皮鞋厂,能撑到那个时候吗?

    王平凡想了又想,觉得很难,而后世也是如此,温洲皮鞋经过了许多年温洲皮鞋才走出那场阴霾。

    现在是1988年,再过五年,温洲鞋业才再次恢复元气,温洲鞋商率先在全国喊出质量立市,品牌兴业的口号,重塑信用温洲。

    1994年,华夏政府开始制定《温洲质量立市实施办法》颁布15条严厉措施,对于产品,比如皮鞋制假屡教不改终生“出局”,不良企业上信用黑名单,质量问题要“连坐,问责各级政府和企业领导……那是进行了一场触及温洲商人灵魂的改革。

    那需要六年之久,温洲皮鞋业才重新振作,再过六年后它才浴火重生涅,一共花了十二年,温洲皮鞋才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离开李均家。

    大舅在想“外甥建议自己做打火机,打火机?”

    他心里想着,然后心里突然仿佛有什么东西要被钩住了。

    他的眼神闪过精明的光芒。

    “皮鞋厂的事情那就先放一下,先调研一下打火机!”

    此时中北海的特派员已经在温洲考察。

    对于温洲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初步认定,他觉得“温洲家庭作坊”不是资本主义。

    温洲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

    他肯定了温洲民间创业行为,因为他们是采取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饿的方式构筑了以家庭工业为基础,形成以股份合作经济为导向的“走南闯北,拾遗补缺,小商品,大市场”的经济格局。

    这是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新路子,这条路子的独特方式,就是乡村家庭工业的

    蓬勃发展和各种专业市场的兴起。它同乡镇工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具有鲜明的不同特色,特派员把它称为“温洲模式”。

    不过这个特派员的话,让中北海仍然是持谨慎态度,之后在1989,1990,1991年都分别派特派员多次下温洲,对温洲人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进行调查。

    

第102章 命运是一场泥石流!() 
大舅王平凡开始着手调研打火机,这一调查,就发现,火机会取代火柴成为未来的点火神器。

    另外通过做生意的老乡侨包还调查发现:

    日岛国的高档打火机要比华夏贵20倍,欧盟生产的打火机用砂轮打火,可以更换打火石,但是价格昂贵,这个打火机似乎大有可为,不过先要解决电子点火问题,做出塑料手机取代金属火机,那么前景是无比开阔。

    李均月假在家也是宅。

    第二天一个初中,十分铁杆的找李均来玩。

    铁杆叫黄侯军,他去年以优秀的成绩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专生。

    他读书的成绩其实比李均还要更加的优秀。

    堪称学霸中的学霸。

    那么他怎么会成为一个中专生了呢?

    在华夏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有那么一批素质优异的初中毕业生,为了实现离开乡村那一朴素愿望,报考中专,成了国家包分配的中专生,这批学生进入四个领域,工商财,农林水,医疗卫生,师范学校。

    由于毕业之后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转为城镇户口,这两个条件,对当时城乡二元化社会里的农村青少年以及家长,所产生的诱惑,都是无法抗拒的。

    离开乡村,在城市、工厂或者单位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每月领一份稳定的薪水,是当时每一个农村青年的梦想。因此,当上述四个领域的中专学生,改为在初中毕业生中招生之后,报考中专的初中毕业生,非常踊跃。

    八九十年代,几乎所有的初中学校,都要进行筛选考试,只有进入全校前十名二十名之内,才具有报考中专的资格。

    那些考不上中专的学生,只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这些人将户口迁入城镇,怀着一种失落的心情,去上高中。

    在这样一种报考氛围中,能够幸运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大都是读书天分非常出众的孩子。

    按当年一批老中专生的感叹来形容,就是:“要是我们不考中专,,那么,那些年上京大清大的学生,也许将换一批人。”这话当然有些绝对。但是,说他们是考重点大学的最有力竞争者,任何人都不会否认。

    当年在初中任教的一批有识之士,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在经过几年将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组织报考中专之后,有少数初中学校,对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者,实行保护政策,不让他们报考中专,而是让他们考高中上大学。

    李均本来也是准备考中专的,不过被父亲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