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胆大包天-第7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海啊,你看你每亩田收多少稻谷,折换成钱才多少,你还一天到晚干得累得不行,遇到缺水多虫的年份,靠庄稼根本挣不了几个钱,给李老板承包的话,你不用干活就能得到一笔,我们村的人还可以在大棚里打工,那又是一笔收入,绝对比我们村只纯粹的种庄家要赚多得多。”

    村干事王中保在不断地做工作。

    此时乡长已经召集了乡领导班子。

    他们坐着拖拉机下乡。

    这年代乡里还没有配备汽车,也只有县城里才有几辆公车,不像后世。

    拖拉机哼哼着,比村长骑自行车快不了多少。

    乡长让拖拉机手开得快点,再快点,投资商看中江宁乡那个偏僻的地方,这不就是不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王家村的项目一落实,那整个江宁乡也将会因此而受益。

    所以乡领导刘乡长十分重视。

    乡领导到达王家村后,也发现那个要投资的老板是“熟悉”的人。

    乡领导班子都认识那人。

    当年李均捐款江宁乡小学的时候,乡政府都被惊动了。

    来自帝都的均瑶公司确确实实地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提高了整个江宁乡小学的教学水平,他在县里都得到了重点表扬,江宁乡小学的教学十分出众。

    焉能不出众啊!

    李均当年从帝都高薪挖来了一对夫妇,他们在辅导小王瑶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江宁乡小学的教学,两位老师深知道环境也是影响一个人的学习的,所以,他们提升了整个江宁乡小学的教学情况,这样让小王瑶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后世华夏纷纷在帝都花六七百万,上千万去买房,那是为什么,不就是帝都有最好的师资,当然还有城市教育资源的倾斜。

    帝都多大学,对本地考生天平极度倾斜。

    帝都两百人之中就有进燕大青华的,但是其他省份则是只有不到十几个的名额,上万人才有一个名额。

    以致于后世曾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一片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文章。

    那位文章的作者是一位老师,他写道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都是家里条件很好的,上重点的名列前茅。

    特别是后世那些家庭除了家庭教养外,父母也舍得花钱,给孩子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起跑线已经低了好几个级别,寒门学子不断地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引起热议和共鸣。

    就以某市重点高中来说,一个班级六十二人,一个班全部上重点,2个出国,1个香港,5个清北,剩下的全是211和985的高校,家庭条件是一个比一个好,从政的,经商的,最差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农民,打工家庭的孩子只有那么一两个,而且绝对是那种对孩子超级负责的家庭。

    而农村基本孩子都是放羊长大,父母本身就是文盲或者低文化水平,对孩子的教育仅限于吃饱穿暖,孩子的学习是那个,鲜有问津,所以寒门难出贵子,虽然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考出高考状元,能够上名校,但是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头,比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要多得多。

    李均为小王瑶在江宁乡小学是真金白银的砸,不仅是教学楼,教学环境,图书,体育设施,仅仅是那两位帝都招聘来的老师聘请工资是别人绝对想不到的。

    他们夫妻其中一个人的工资是其他老师十倍还要多。

    还有李均的额外奖金。

    他们在燕京都绝对是高收入的人了。

    看两人在燕京已经买房了就知道他们的收入多么丰厚了。

    若是在燕京他们起码要奋斗二十年,而现在两三年就可以了。

    所以,他们要是不尽力,也对不住李均开出的两份高薪了。

    乡领导见到是熟人,在村委,谈判进行得很顺畅。

    王瑶爸爸作为村民代表,他们共同商讨了在王家村建立蔬菜基地的具体细节。

    一直从下午到晚上九点,就各个细节都进行了草拟。

    曙光农业公司,这是李均在村委会上讲叙的即将成立的公司名字。

    这个公司在村民眼里,是未来让他们奔小康的公司,在乡领导班子眼里,这是他们未来出政绩的地方,做好了,他们各自未来也是无限光景。

    至于。

    这始作俑者李均大老板他在王家村有自己的公司,以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地来王家村看自己的未来老婆了!

    

第931章 激昂!() 
在王家村建立曙光农业科技公司不为挣钱,哪怕是赔本赚吆喝,在李均看来也是值得的。

    随着乡领导的到来之后,宣称和对村民的谈判突然变得容易些多了。

    尤其是乡领导对那个人的热情让大家诧异不已。

    “李老板,居然是你啊!”

    曹乡长一万个没想到地说道。

    那老板能来投资,凭什么来投资,只怕也只有那个李老板,他对江宁乡小学做慈善,然后看中江宁乡王家村这边的田地。

    “早该想到啊,早该想到啊!

    因为有了政府的介入,不被农民信任的商人李均同志很快被村民给信任了。

    农民朋友们相信乡领导不会欺骗他们。

    接下来的日子里。

    王家村。

    曙光农业科技公司成立。

    在王家村挂牌,李均从帝都调来了人才,甚至高薪在新希望那里挖来了农业专家。

    现在只是一个电话的事情。

    李均能立即拥有全国最优秀的人才,这是李均如今的实力,也可以说是他财力的一种象征。

    这些时日,李均还在金陵不断买下了后世非常优质的地皮,很多都是在未来金陵地铁旁边的地皮。

    那些地皮,李均怎么清楚,因为他前世来金陵会经常坐地铁,那年,他们一起去过多次中山陵,紫金山,十三陵……

    那时候他们在金陵地铁上还吃着辣辣的鸭脖。

    那些幸福的日子,他不会忘记。

    所以对金陵以后的地铁线路很多清楚。

    王家村,李均对曙光农业科技公司的远景是将曙光做成下一个新希望集团公司!

    新希望集团公司的故事,这些乡下村民不知道,但是李均,还有看报纸的乡村领导们知道!

    所以在公司成立大会上,全体村民在场的村打谷场。

    李均向他们说了新希望公司的故事。

    作为经济学老师对于华夏这家农民公司的事情如数家珍。

    川省古家村刘家兄弟买小鸡然后成立育种小鸡农场,再养鹌鹑,到了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还带动了全县养鹌鹑,最高峰的时候全县养了1000万只鹌鹑,比号称世界鹌鹑大国的德、法、日还要大!

    对于他们把自己养殖鹌鹑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县里的养殖专业户,很多人说他们傻。

    因为到了1987年,新县的养殖专业户小兵团作战,使用刘氏兄弟的饲料和农具,在孵化率、产蛋率和饲料转换率三项指标上都比刘氏兄弟高出2%到3%。

    在家禽养殖和家禽饲料方面,刘氏兄弟不愿意和身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他们开始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不过,华夏有一家名为“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当年占据了华夏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正大”在华夏投资一亿元建了一家饲料厂,虽然价格奇贵,但因为对猪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农民购买“正大”饲料还需要排长队。

    有些农民问刘家兄弟:“你们为什么不生产和正大一样的猪饲料呢?”

    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2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

    “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

    “吃一斤饲料,长一斤猪肉,希望饲料就是好!”

    在随后的征途之中,刘家农民兄弟打败正大,奠定了“希望”牌饲料在华夏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

    刘家农民兄弟成为华夏首富。

    他们在农村创业,他们的市场在广阔的农村。

    谁说农民不可致富,农业不可致富。

    李均跟王家人讲了新希望集团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