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厚先把后世见过那种简笔画和漫画的情况给两人说了一下,由于刘厚缺乏画画上的基本知识,所以也说得不清不楚。

    这可把两人难受死了。两个人按照刘厚的要求画了一幅又一幅,刘厚总是觉得不满意,碍于刘厚的身份,两人又不敢有什么怨言,只好老老实实地重画,再重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刘厚也讲得口干舌燥,两人更是画得手部酸软,画出来的东西终于勉强满足刘厚那种后世漫画审美观。两人看着自己的作品,不由得面面相觑,这画好看吗?一点也不觉得啊?

    没有办法,这代沟有将近两千年呢。不过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小公子那是什么人,益州之主的未来接班人,他们不过一介贫民,能得小公子收留已经是大恩大德了,人家让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之所以一定要让他们画简笔画,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工作量。毕竟简笔画寥寥数笔就能完成一个图案,将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而一本拳谱,涉及的动作很多,如果每个动作,都要用繁复的中国画手法画出来,还不知道要用多少时间。刘厚最是没耐心,想到要办的事,总恨不得马上办成,所以他不想让这两人将时间浪费在画一些没用的细节上去。

第十一章 动画畅想() 
第十一章动画畅想

    接着,刘厚让人拿来两本书。现在刘厚手握造纸、印刷两大工厂,书本对他来说已经成为寻常之物,在他后院里随处可见。

    刘厚也不管那两本是什么书,叫两位画师在书角上画画。事实上他对那些古文书一向兴趣缺乏,所以,每逢蒋琬给他上课,他就觉得倍儿头痛。

    他让两位画师将一个人的动作细分为十几个步骤,然后在每一页的页角分别画下这10几个步骤。两位画师虽然不明所以,还是忠实执行了刘厚的命令。

    当两位画师都画好了后,刘厚将他们都叫过来,用两个手指捏起一本书的书角,慢慢放松,书页飞速跌落,于是,大家就看到书角上画的小人活过来了,好像在做一个连贯的动作。

    两位画师和还留在现场的华佗却是眼睛瞪得比灯笼还大。他们惊呆了,这小公子,难道是神人不成,怎么就能让画画里的人变活了呢?

    这不过就是动画的基本原理而已,书页快速翻动,一张张图画影像传入眼里,由于视觉残留作用,人会觉得这些动作是连贯的。

    这也是刘厚小时候读书时就会玩的游戏,那时候同学之间没少玩这种东西,很多人课本的一角上都画有这种“动画”。

    “你们两个跟着华神医和左仙翁,将五禽戏和太极拳每个动作都画详细画出来。要将每个动作尽量细分,最好能象这样,形成能连成连贯动作的动画。

    另外,请两位师傅将口诀、心法什么尽量讲解详细点,将每个动作的说明也要详细点,用尽量白话的方法记录下来。”

    刘厚后世也看过一些武术书籍,例如《易筋经》、《八段锦》等。他最烦就是那些书中的插图,简略得不得了。基本上每个动作就是一张图,两个动作之间怎么变化,手脚怎么动、怎么摆,完全不得而知。

    这你让人怎么练?所以往往按书来练就是按步骤摆成插图上的几个造型,至于各个造型之间怎么连贯,完全不得而知。

    还有就是有些心法、口诀都是文言文甚至歌诀,一般人很难看得懂它的意思。

    更有甚者,一些文字里带有一些某个教派或流派的“专有”名词,如果你不是对这个教派或流派有很深的研究,根本不懂这些词语代表什么意思。

    例如:

    意发真知,灵知也自应。三家合一家,倏尔身心定。

    虚室却生光,静中又复阳。采来勤锻炼,化就紫金霜。

    灵窍慧光生,性现尘情灭。朗朗夜明珠,无处不皎洁。

    噪性化真性,人心变道心。若非神火锻,矿里怎分金?

    这几句道家修炼口诀,什么是“紫金霜”,“夜明珠”又代表什么?什么“矿”什么“金”。这些都是一些隐喻,非对道家典籍有很深了解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的。

    刘厚很烦这种,这样搞法,分明是不想给人看明白嘛。那还谈什么推广,还谈什么全民普及?刘厚编印这两本功法书,目的是全民推广,当然要写得越明白越好,越浅显易懂越好。绝对不允许出现哪些难以理解的隐喻。

    所以他要特意吩咐两位画家,其实他们也相当于兼职编辑,要他们将两位老神仙的意图问清楚、理解清楚,别到时候两位老神仙雅病发作,满嘴“专业术语”,写出来的书没人理解就惨了。

    两位画师领了差使,兼之得了一个那么新奇的“动画”法子,高兴得不得了,两人兴高采烈地去办事了。刘厚继续做他的撒手掌柜,继续跟华佗学习起五禽戏来。

    一边练还一边想着,这日子无聊死了,很久没看过电影,要不,弄点动画片来看看?又想怎么实现动画的放映呢?要不用走马灯的原理?

    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动画片的制作哪里有那么简单,不要说要有好的剧本,单是画那么多的画,那个工作量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水平,半个小时的动画片,估计这两个画师画一年也未必画得出来。还是等他们将这个事情办好后再说吧。到时候开个电影院,专门放映动画,又能多一条财路,想想都叫人兴奋。

    可惜懂画画的人太少。本来刘厚这次拉拢人才的行动,也想多挖几个文人、智谋之士回来的。可惜他出世太晚,三国时代走到现在,三国格局基本形成,有名的人物基本上已经名花有主了,想要拉拢别国的名臣基本上没戏。

    三国后期几个有名的人物之一邓艾还是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小屁孩,因为不是很熟他的生平,不知道他在哪里长大,也就无从寻找。钟会、田续那都是世家子弟,更不用想打他们主意了,而且刘厚对这两人也没什么好感。

    所以,这次招募回来的读书人确实是有限的很。唉,有什么办法能尽量多招揽有本事的人呢?刘厚不由得为蜀国的未来担忧起来。

    魏国所处中原,文风鼎盛,人才辈出,颍川书院培养了郭嘉、荀彧、荀攸、戏志才等大才,堪称魏国的清华北大。

    幸好自己的便宜老爹还算聪明,当年跑路路过水镜山庄时,拐走了卧龙和凤雏。本来还有个徐庶,可惜最后给曹操捉了他母亲,以他母亲为筹码逼降了他。

    可见这个年头对于人才的需求,各大枭雄是多么迫切,为了获取人才,连曹操也那么不择手段。

    可惜水镜先生司马徽早已故去,庞德公隐居于鹿门山不知所踪,否则请这两人过来重建水镜山庄,未必就输于颍川书院。

    不过这个年头,人才的主要出处还是世家大族,只有世家大族才有足够的资源培养出人才。魏国和吴国世家无数,既给两国的统治带来了麻烦,但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两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反观蜀国,格局还是太小,人口少,文风也远没魏、吴两国鼎盛。人才日益缺乏,以致到了后来,出现“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尴尬场面。

    刘厚脑袋里闪过无数想法,其一当然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没有人才,那就自己去培养人才。这一点其实已经在着手进行了。随着造纸和印刷业发展起来,刘厚已经开始大量印刷各种书籍。

    下面就是要找机会跟刘备建言,多建立图书馆和书院。当然,这些东西涉及资金、师资等方方面面问题,不是能一撅而就的。培养人才也不是一两年能出成效的事情,必须从长计议。

    刘厚的打算是建立一个学堂,招收流民中的小童进去免费读书。相信这一举措会得到很好的反响,必定会为世人所称道。获得名声的同时,若干年后,自己也能收获大批人才,是个一举两得的事情。

    刘厚另外一个想法是科举制度。曹操的“唯才是举令”效果显著,着实是收了不少人才。要和他对抗,刘厚手上有更先进的武器,就是科举制度。

    科举在后世虽然屡遭批判,但是,无可否认,在当时这一制度是个划时代的创举。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材,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