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大家都来了,可是听完刘厚介绍的情况后,大家都默然无语了。现在山下都是洪水,人也无法出去,还能有什么对策?幸好山上存粮不少,相信能支持到洪水退却的那一刻。

    良久,终于先由费祎第一个开口了:“岭南之地本来就多雨水,我问过当地的土著,这场豪雨几十年难得一遇。

    岭南之地贫瘠落后,河工荒废,河堤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修过了,这些年来,洪水泛滥的事情时有发生,只不过这次的洪水特别大了点,来势特别凶猛了点而已。

    未必是什么人为的因素。在弄清楚什么原因之前,还请太子不要太责怪鄂将军了。当务之急是要确定鄂将军的生死,还有全力救援被洪水冲散的藤甲兵。”

    听到费祎的话,刘厚渐渐冷静了下来,这次是自己太大意了,他早就知道岭南之地环境恶劣,却没有想到恶劣成这个样子。他印象中岭南多瘴气、多蚊虫、毒虫,天气炎热,容易患各种传染病,却没有考虑过天气因素。

    事实上,岭南之地河道纵横,雨水丰沛,水利设施几近于无,的确是很容易发生洪水泛滥的地方。幸好自己还算警觉,提前将大营迁到高地上,否则这一次自己要学诸葛亮唱那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到了现在这种局势,的确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了,别说北上救援关公了,刘厚自己现在都遇到了危机,这种危机一旦处理不好,自己的部队也要损失惨重,在天地之威面前,人类何其渺小!

    现在能做的唯有救灾而已,神马争霸中原、神马北伐都只能暂时放到一边了。只是刘厚很奇怪,怎么没有人关心百姓半句话,连费祎这样的饱读圣贤书的书生也只是建议去搜救藤甲军。

    来自后世的刘厚见多了电视里的救灾场面,都是出动军队去救援受灾老百姓的,所以这个时候,发生这种大洪水的情况下,刘厚心底自然而然就浮现出后世那种救灾的电视场景。

    于是,刘厚下达命令全军总动员,将小山坡上的树木、竹子全部砍伐下来,统统扎成筏子。

    筏子很快就扎好了一批,不过却下不了水,原因是山下的洪水水流太喘急了,筏子刚一放下就会被冲得没了影子,这种情况下下水不知道是去救援人还是等着给人救。

    刘厚很无奈,只能等待,一直等到第二天天亮,山下的洪水水流才变缓慢,于是,刘厚一声令下,下山救人!

    除了留下五千火枪兵在山上保护大营,保护自己外,其余人马一个不剩被刘厚赶下山,去救援藤甲兵和百姓。刘厚特意交代,遇到落难的老百姓,一定要好好对待,将他们救回高地,待自己好好安置他们。

    刘厚发布的这个命令令到费祎等一干手下很感动,都盛赞这个太子贤明,爱民如子,但是,有识之士却隐隐有些担忧。

    几万人的救灾队伍的确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很快就有藤甲兵和灾民陆陆续续被救了回来。

    藤甲兵虽然骤遇洪灾,但是各位别忘了藤甲还有一个极品功能,那就是可以浮在水面上,其浮力足够承载一个人,当初兀突骨率领大军就是这样渡过桃花水的。

    鄂焕带领的五千藤甲兵正在作战状态,穿上藤甲无疑相当于于穿上了一件救生衣。因此,五千藤甲兵虽然被洪水冲走,真正丧命的却也不多。

    只是他们被冲的极散,有些人甚至被冲到十几里之远,所以寻找、救援起他们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直到大洪水的七天后,才陆陆续续救回了三千出头的藤甲兵,反而是百姓就回来了近万人。

    这个时候,到费祎头痛了,凭空多出来近万人,每天就要多耗费粮食几千斤。本来蜀军扎营在小山坡上,储备了够大军一个月食用的存粮,但是,现在人多了,粮食就开始紧张了。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可以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百姓被救上山来,到时候粮食危机会进一步加重。

    这也是为什么费祎等人一开始没有提救百姓的事情。毕竟大军作战在外,一切都要小心,每一个决策都必须先保证大军的安全为第一要旨。如果有可能会导致大军陷入危机的情况,他们肯定会第一时间将之解决掉。

    现在洪水隔绝道路,后勤补给跟不上,粮食吃一天少一天,如果洪水一时不退那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舍弃老百姓了,可是太子会同意吗?费祎知道,以自家太子的脾性,是断然不会这么做的。费祎这几天急的嘴角都长燎泡了,他很想去给太子殿下建议放弃继续救援百姓,可是他又怎么都开不了这个口。

第五十六章 粮食危机与瘟疫() 
第五十六章粮食危机与瘟疫

    上回说到,蜀军救回了三千多藤甲兵和上万百姓,费祎很担忧粮食问题,而刘厚现在比费祎更忧心,在后世,每次天灾后他都能听到一句话“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是说,在大的自然灾害之后,很容易有瘟疫大流行,也就是传染病大爆发。

    这个很好理解,大灾必然会导致大量人员和动物的死亡,这些人、动物的尸体会腐烂,滋生大量的细菌病毒,很容易污染水源、食物。

    而大灾之后,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们无法得到清洁的饮水和食物,饿急、渴急的人很可能就地食用、饮用被污染的食物和饮水,这就很容易造成疾病。

    再加上,大灾之后,遭受灾难的人心理、身体普遍疲惫,抵抗力下降,也是容易患病的原因。

    为了预防疫病,刘厚将所有被救的老百姓动员起来,让他们在小山坡上到处挖坑,祈求能挖出几口水井来。幸好岭南地区地下水很丰富,即使在小高地上,最终也挖出了几口深井。

    这些井水加上一些小山溪的泉水,勉强能满足山上这么多人的基本饮水需要。至于要洗澡、洗其他东西什么的,那就没有那么多干净水可以浪费了,要么就去洪水里打那些黄红色的洪水来洗,要么你就得忍着。

    另一方面,刘厚将所有随行军医都动用起来,让他们去给老百姓讲解、宣传卫生知识。刘厚的部队在这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日常的训练科目里就包括各种卫生知识。不喝生水,不吃生食、腐烂变质的食物更是写入军纪的条款。

    所以,对于自己的部队,刘厚是不怎么担心的,他们只要按照平常那样做好就行了。但是这个老百姓可不行,他们完全没有卫生知识和卫生习惯,这些都需要刘厚强行灌输给他们。

    要做的东西很多,包括组织人手修建大量厕所,统一无害化处理粪便,统一处理生活垃圾,所有人的衣物、被褥全部要清洗、暴晒,修建简易窝棚给这些百姓临时居住,还不能让太多人聚集在一起,以免人群密度过大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组织人手杀除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等等等等。

    刘厚除了将所有的大夫都派了出去,还派出了卫生执法队,对不遵守卫生习惯例如随地大小便、随地扔垃圾、随地吐痰的人,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些事情繁琐、工作量大,还好有费祎和他的文吏团队才堪堪调度得开。

    刘厚也没有闲着,不断地在制定新的政策,下达新的命令,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方面谁也没有刘厚做得好,费祎也不行,因为他拥有多了两千年的科学知识和预防疾病知识,所以,很多重要的决定都是由刘厚亲自作出的,即使很多决定都是大家无法理解的,但是也被刘厚强行推行下去。

    例如除“四害”就被很多人认为是脱裤子放屁的举措,是这个太子闲得蛋痛的胡闹。

    只有刘厚知道,很多传染病都是通过这“四害”传播的,他小时候经常经过居委会,看到那里的宣传栏上贴着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海报,里面对这些知识有很详细的介绍。

    刘厚小时候很喜欢见到字就读,例如招牌、海报、宣传栏、甚至门牌,他见到后都会在心里默念一下,这也是很多刚学认字的小孩都有的习惯。刘厚这个习惯一直到成年后还没有完全舍弃,这对他学认字有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知识。

    所以,刘厚下了严令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执行他的这些命令,甚至不惜派出部队去监督这些措施的执行。有不少在除“四害”工作中偷奸耍滑的人被处罚,甚至被吊起来打鞭子示众,这才使得大家认识到这个太子不是闲得蛋痛为了好玩才下达这样的命令的,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敢再阳奉阴违了,都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