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君养成计划-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文远见皇上如此关心自己,心里一暖,低头道:“臣还真有一桩心事。”

    朱时泱道:“哦?说给朕听听。”

    陆文远遂道:“臣有一名家人名叫陆平安,先前与臣一起住在范哲甫的客栈里。后来臣与范哲甫闹翻,便被范哲甫当做了人质,一直软禁在客栈里。前些天皇上将臣救出东厂时,他便威胁臣说如果对皇上乱说就要平安的性命。要不是两个刺客出现,引起了皇上对山西灾情的重视,臣还不知敢不敢对皇上说起呢。后来我一出宫就回客栈看了一眼,那里的店小二说平安早就自己逃跑了,臣也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找又不知去哪找,是以一直在担心。”

    朱时泱叹道:“这个范哲甫,也真够狠毒的,连个仆人也不放过。不过你也不要担心,说不定他真的跑掉了,过几天就会回来的。”顿了顿,又道:“要不朕派人帮你找找,那个陆平安长得什么样?”

    陆文远想了想,道:“嗯……大眼睛,高鼻子,尖脸儿,比臣高一点。”

    朱时泱笑道:“听你这么一说,看来长得还不错嘛。不过也太没有特点了,恐怕符合的人很多,就没有再具体一点的了吗?比如衣服什么的。”

    陆文远沉吟道:“衣服……他逃跑的时候臣没在身边,因此也不知道他穿了什么,但他平常爱穿一件青色短衫。”

    朱时泱点了点头,刚想往下问,却听外头一阵响动,桂喜慌里慌张地冲了进来,道:“皇上,内阁严大人来了,说是有急事……”

    他话音未落,严庸早已一步跨了进来,在殿中跪下道:“皇上,不好了,刚才宫外百里加急来报,河南流民爆发起义,数股队伍已集结成一股,正朝着京城来了!”

第32章 带兵() 
朱时泱与陆文远一时大惊失色,流民起义不是小事,很多朝代都曾毁在这上。大明自开国以来,除了西北边患,还未有过如此大的变数。朱时泱毕竟年轻,当下慌了神道:“怎么会这样?这可如何是好?”顿了顿,却又愤恨起来,咬牙切齿道:“都是范哲甫与陈堇成两个作下的好事!朕这便去下旨砍了他们!”

    陆文远忙阻拦他道:“事情紧急,皇上先别管他们了。赶紧解决眼前危机要紧。”

    朱时泱着急道:“那快传令派兵镇压流民,绝不能让他们踏进京城。”

    陆文远道:“流民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又兼苦遭旱灾,怎能用兵镇压?只怕如此会激起民愤,引来更大的变数。”

    朱时泱道:“流民就那么几个,朕派兵前去先杀一部分杀鸡儆猴,只要剩下的肯投降,朕绝不为难他们。”

    陆文远道:“自古民怕兵,到时两方交战,士兵们杀红了眼,流民被逼到绝境奋起反抗,是说停就能停下来的吗?”

    朱时泱恨恨道:“那便把他们全杀了,朕的天下那么大,还差那么两个流民不成?也省得朕花钱赈灾了。”

    陆文远正色道:“皇上又说气话了。民是社稷之本,怎能随意杀戮,这难道是明君该做的吗?”

    朱时泱气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该怎么办?”

    陆文远道:“此事非同小可,只怕得尽快召集群臣……”

    严庸打断他道:“如此怕是来不及了,那帮流民此时已快要行至山西太原,一旦向北继续突破真定,便会长驱直入到时京城就岌岌可危了。如果开朝会,少说也要一天,再着手安排,又不知要耽搁多少时间进去,如今我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要赶在流民队伍开至太原前将其阻住,委实是一时半刻也耽误不起了。”

    陆文远一时也手足无措,但不一会儿又低头沉思起来。朱时泱见他不说话,便在一旁追问严庸流民起义的情况。两人正说着,却听陆文远忽然开口道:“若是皇上和严大人信得过臣,不如由臣领兵前去阻拦。”

    朱时泱和严庸闻言吃了一惊,朱时泱道:“朕当然信得过你,但你一介文官,处理政务尚可,领兵打仗恐怕……”

    陆文远笑道:“谁说臣要领兵打仗了。皇上只需派给臣五千精兵以防万一,另外立即派人将赈灾银两尽量换成米面。剩下的,都交给臣便是。”

    朱时泱迟疑道:“朕这就着人安排,但你……”

    陆文远笑道:“皇上不必担心,只再信臣这一次便是。只是臣不在京时,京中的一切情况就全靠严大人了,严大人也需做好万全准备,以防臣一旦失手,也好有所应对。吏部侍郎傅潜和沈文斌,刑部侍郎赵咏宁都是可托付大任之人,严大人尽可放心遣派。”

    严庸点头答应,一时各个分头去准备。经过一个通宵外加一个午上,一应事务终于堪堪准备妥当。午后时分,陆文远在皇城外向皇上告别,引着五千精兵和几十车米面,急往山西而去。

    太原位于山西道中部,自古以来人丁兴旺,市井繁荣。然而陆文远一路引兵至此,沿途所见却皆是一片荒凉。

    城中房舍十之**破败无人,门户大敞,原先居住在此的百姓已离家逃难多时了。街道上横七竖八地倒毙着灾民的尸体,引来一群群乌鸦在半空中盘旋嘶叫。只有小部分活下来的人见官兵到来,三三两两地从破落门户中走出观望,一个个瘦骨嶙峋,面带菜色,眼神呆滞,显然是深受灾害之苦。

    兵马行至城门下,陆文远抬头仰视,只见城墙高大坚实,巍峨壮阔,其势易守不易攻。看来此次平息流民起义就在此一举了,只要自己能守住城池,安抚流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当下便吩咐官兵们在城中安营扎寨,暂时整顿一番。

    一直忙到正午时分,城中已军营遍布,各个帐中的官兵开始埋锅造饭,不一会儿,四处便升起了炊烟。陆文远在城头上看了一会儿,就见副将石守邺上了城楼,来至自己身边道:“大人,末将有事要报。”

    陆文远道:“你说。”石守邺便道:“方才我在帐中巡查,见城中百姓受到士兵们埋锅造饭的香气吸引,都聚在军帐周围不肯离开。有些士兵上前驱赶,赶得急了,便引起了百姓的不满,有几处帐中已经骂将起来了,幸好被末将撞见,才拉了开来。自古民兵不合,末将只怕他们还没等到流民来造反,就先和城中的灾民打起来了。大人得快些想想办法,缓和一下士兵和百姓的关系才是。”

    陆文远低头暗忖,这城中百姓分散在各处,短时间内恐怕很难将他们聚集到一起统一救济,况且如今他们已见到了士兵造饭,只怕不愿舍近求远。如此,该如何是好呢?

    陆文远苦苦思索,却没看见石守邺在一旁一脸玩味地盯着自己。原来这石守邺才是这五千精兵的实际将领,他身为一介武将,却要听命于一个文官,心里自然是有些不服气。又见陆文远生得单薄荏弱,一身书卷气,只当他好欺负。前来找他汇报此事,是想借机刁难他一下。其实这五千精兵一直由石守邺带领,只要他命令士兵不许驱赶百姓,问题就可轻轻松松解决了。但他故意不肯为之,就是想以此试试陆文远的能耐,看他到底值不值得自己效命。石守邺一念至此,更加盯紧了陆文远不放。

    陆文远沉吟了一时,心里已经有了计较,抬头道:“石将军,请吩咐号兵吹号,立即集合士兵。”

    石守邺闻言一愣:“可士兵们才刚吃上饭,陆大人这是……”

    陆文远道:“石将军照做便是。”

    石守邺见他面无表情,一时也猜不透他意欲何为,只得领命去了。须臾,城头上便响起了低沉浑厚的号角声,众士兵们得令,连忙放下刚端起不久的饭碗,在城中的空地上集结。

    陆文远从城头下来,站到军前一处高台上,向军中望了一望,只见士兵们个个一脸迷惑之色,显然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打断他们吃饭。更有人偷偷转头望向来时的营帐,在那里,本来聚集在营帐周围的百姓见官兵们离开,纷纷冲向饭锅狼吞虎咽。

    陆文远知道他们是怕百姓将饭抢光,当下开口道:“各位壮士长途奔袭来到此处,刚吃上饭就被我打断,想来心中不快。我知道你们腹中饥馑,但这些城中灾民只会比你们更加饥馑。我方才见到你们之中有人驱赶、呵斥他们,可如果他们是你们的妻子儿女,父母兄弟,你们还会如此对待他们吗?”

    他一番话说得言辞恳切,既不打官腔,又不像寻常文官那样措辞晦涩。士兵们听得懂,便都竖起耳朵等听下文。石守邺也暂时放下心中疑虑,看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