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三国之孙权大帝-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贺邵想了想说道:“臣以为第一就是要消除叛乱带来的影响,安定民心;第二就是要尽快恢复生产,确保百姓的生活;第三,会稽郡南部山区人少地方大,应该尽量的进行开发,特别一些比较平坦的地方;第四,想办法增加人口,扩大百姓。”

    孙权一听,这个人还是比较务实的,而且还有调理,也算不错了,这个时候能主动做事就好,那直接定了贺邵太守之位。

    善后事宜慢慢的进行,江东的士族势力、各大世家除了早就投靠支持孙权的部分之外,基本上都已经在这一次叛乱中给清理掉了,从此以后孙权的改革就完全没有了掣肘,各项制度推行起来就更加的迅速。

    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一次的动乱之后,世家士族力量的减弱,很多士族隐藏的家丁佃农被解救出来成为自由农,而投靠孙权的这些士族或者一些中立的士族都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从此各大世家的隐藏的这些人口基本上都叫出来了,江东境内的户口进一步得到了补充。

    而由于在这次动乱中第一师的孙瑜的错误,暂时被撤掉了师长一职,而第一师暂时有孙翊担任师长,整编过后继续驻守会稽郡。而新编的五个师则在战后整编成四个师,其中第二十三师的人马部分补充到第一师,其余则补充进战争中牺牲的其他四个师,短期间孙权不打算增加太多的军队,而是想把精力集中在建设之上,要彻底的消化这次改制,让自己的新制度彻底的为大家所接受。

    (本章完)

第138章 觅封侯() 
    在这次战后,孙权迅速的平定叛乱,军队的实力让孙权在江东境内的威望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而宣传部的组建完成,各地对孙权的个人威望也进行了一些包装和宣传,效果也开始慢慢的体现,至少在江东境内所有的百姓基本上都知道他们的领导是孙权。

    而且新的期刊被定位一个季度一期,而且有陈琳这个文坛高人在,影响力也非常巨大,特别有意思的是曹操派来的一些密探,有一大半都被江东的生活所吸引,甚至开始忘记自己密探的职责了,他们看到了期刊对江东体制的宣传,也看到期刊上对江东军队战绩的一个介绍,更有孙权对大家的一些讲话,主要是孙权讲述的对百姓的一些关心的话语,也有一些是陈琳写的关于孙权的文章,提到了孙权写的悯农的两首诗,让所有人都知道孙权是一个多么的亲民爱民的好领袖。

    当然这些东西最后也是藏不住的,最先收到回报的就是郭嘉和曹操,当然不是带的纸质的书本,而是通过几个密探记下来之后到北方之后默写出来的。郭嘉跟曹操看过孙权的制度之后,觉得孙权的体制设置太完美了,大汉的制度虽然也什么东西都有,但是在地方一把手的权力太大,军政一手抓,很容易造成地方的割据,而且在中央很多的部门也没有,比如审计部、专门的财政部,等等,但是这些期刊上也没有具体的一个功能介绍,但是曹操能从名字里就能明白这些部门的大概的功能。

    “奉孝,你对这个期刊怎么看啊?”曹操特意来到郭嘉的营帐中,前来咨询正在养病的郭嘉。

    “主公,这个期刊很厉害啊,虽然推广白话文很需要魄力,现在天下的文人雅士都会对孙权不满,对他推广白话文和剪发剃发不满,但是这些人无法影响他在江东的地位,也无法阻止他的改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会给孙权以后征战天下多出很多阻力,这个对主公来讲是一件好事。”

    “那肯定还有另外一面咯?奉孝何不一起说出来呢!”

    “主公,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个白话文就是我们日常讲的话,所以只要识字之后,读书的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有利于后续人才的培养,而且百姓可以很容易的就读懂官府的文告和政令,这样地方的官府就不可能再去欺压百姓了,可以更好的得到百姓的支持。”

    “是啊,而且在这个期刊里面还有很多宣传孙权自己的文章啊,大家看过之后都会认为孙权是一个好的领导,你看这个悯农的两首诗,简直就是千古绝唱啊,没想到孙权的文采也能那么的好。生子当如孙仲谋啊,我家曹丕有心计但是缺少领导力,曹植有文采却没有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从哪个方面都没有一个儿子能做的如此好。”

    郭嘉见曹操如此感慨,就宽慰道:“主公啊,孙权在江东搞的很多东西,我们可以发现这个人就是跟王莽一样,是一个有很多的想法和创意的人。王莽当政之后,就搞了很多很新奇的政策出来,但是最后却无法为天下人所接受,只能失败收场。孙权这么搞,也很难说他就一定行,但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是百年难遇的怪才,所以主公也不需要那么感慨。”

    “奉孝,你有没有觉得江东的军队有一些不一样啊,他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师啊团什么的。”

    “主公,如果只是叫法不一样都无所谓,就像是匈奴什么的,他们就不跟我们一样,但是好像他们的战斗力也很强大,这个才重要。”

    “是啊,得让我们的密探加大探查力度啊。”

    曹操和郭嘉已经开始注意上了孙权,而其他的诸侯却还没有这个觉悟。而这个时候从会计逃跑的陆逊竟然神奇的逃跑了荆州境内,可是也并没有停留,竟然直接往益州境内逃去,最后就投到了刘璋的麾下,刘璋给陆逊安排了一个闲散的校尉的职位,也许因为不得重用,所以陆逊也没有说出江东军队的训练法子和政策上的东西。

    时间很快就到夏天了,石头城的规划和主体部分的地基都已经做好,施工已经进入到了地面阶段,而孙权安排去做的玻璃技术上也能烧出来了,正在研究把玻璃做成各种器具。而且有人想出了一个更好的水管的法子,就是外面用一个大一号的铁管里面放一个小一号的玻璃管,这样就不要担心铁管生锈而里面的水会不干净,使用的寿命也可以大大的增加。拐弯的地方就用陶或者玻璃烧制一些联结的弯头,然后在外面用水泥裹起来,已经初步解决了孙权的自来水管道问题。

    而另外一个好消息传来,就是孙权交代的秘密任务,也被两个特种小队完成了,当孙权在吴郡见到大家的时候,孙权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啊,孙权一个个的拥抱了这些特种兵和四个向导,虽然牺牲了几个人,但是带回来的这些种子确实万分珍贵,在这个生命不值钱的年代,这些代价换来这些种子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有孙权的先知在这里,做出了一个最好的预判和安排,让大家都能够心中有方向、不会迷茫,而且出行的特种兵是最厉害的两个小队,又有专业的海上专家的指引,有指南针等东西的帮助,才能完成这样一次壮举,如果说再来一次,也许都不会有这么容易完成了。

    在这里吴力的功劳是最大的,因为他的关系,大家在美洲大陆的时候,可以跟土著进行沟通和了解,因此避免了很多的冲突,很顺利的拿到了想要的种子。孙权给大家都好好的赏赐了一大笔钱,并升了他们的职,然后并许诺道:“他日必给大家封侯!”这让大家都特别的兴奋,汉朝封侯可不容易。

    然后孙权就开始在吴郡周围找了一块地,然后找来几个农夫,然后教他们认识这些种子并告诉他们怎么种植,然后就让他们开始种植这些种子。在这个农庄的周围,孙权让锦衣卫和禁卫设置了很多的明哨暗哨,一定要确保这些种子的安全,如果下次再远航去得到这些种子,也许就不一定能成功了,海上的风险可是太大了。

    (本章完)

第139章 迁都() 
    当这些种子成功的发芽之后,孙权很是开心啊,有番薯、土豆、玉米、南瓜、花生五样,不过没有辣椒种子,可能美洲人还没开始吃这个东西,但是孙权已经很开心了,番薯、土豆、玉米这些东西才是最需要的,可以很好的提升粮食的产量,都是高产作物,而且花生可以在麦熟之前就种植在麦子中间,大大的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

    四个月左右过去,都可以收获了,这些植物收成都很高,再种植的时候就可以增加几十倍上百倍的种植面积,特别是番薯这种剪苗插播的植物,一个种子就可以种植非常大一片了。不过对孙权来说,自然感觉要多多益善,就让人搭建了一些温室,有种植了一些,特别是土豆是可以冬天种植的,所以就压根不要担心,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