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资本狂人-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国的精英阶层可不傻,而现在,他们的猜忌已经变得越来越淡,高弦能感觉到这一点。

    有了如此铺垫后,高弦便准备为霍华德·休斯基金会启动下一步发展计划,即成立智库。

    等第一届拉斯维加斯经济论坛落了幕,高弦把霍华德·休斯基金会的顾问基新格、董事艾伦·格林斯潘等人聚到一起,开始讨论这件事。

    福特总统没能连任成功,基新格这位曾经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米国国务卿,自然也就随着今年一月二十日卡特总统宣誓就职下台了。

    因为基新格并非出生自米国,所以米国国务卿是他能当的最大的官,自然而然地,处于在野状态的他,也就不用惦记着米国总统的事了,这就是米国移民的仕途最高点了。

    当然了,基新格曾经担任米国国务卿这道光环消退得不会那么快,他还在诸如三边委员会等等的团体里,保持着正治咨询、演讲、写作之类的活动。

    不过,就像艾伦·格林斯潘从米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要为自己的事务所张罗生意一样,基新格也需要一个体面的正经差事。

    于是,哥伦比亚大学给基新格任命了一个主席的职务,结果有学生反对,甚至还成为了媒体热点,最后哥伦比亚大学取消了该认命,场面未免有点尴尬。

    好在,这个霍华德·休斯基金会顾问的位置,基新格坐得很稳当,而且适逢其时。

    听着高弦简明扼要地提出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后,基新格便连连点头道,“这个发展方向很好。”

    不止基新格,在座其他人听了高弦的霍华德·休斯基金会成立智库计划后,也都面无异色,因为这不是高弦自己有私心想搞什么,而是霍华德·休斯基金会理所当然的选择,没必要怀疑背后的动机。

    智库是一种对正治、商业、军事等领域进行调查、分析、研发策略,并致力于将这些成果落实为正府政策的机构,资金雄厚的霍华德·休斯基金会,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要担负这样的使命,而且这种形式的机构在美国还可以享受免税的待遇。

    听着高弦把这个命名为“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的智库定义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后,基辛格问道:“那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主要关注哪个领域的课题?”

    “万事开头难,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还是先从经济这一个领域开始着手吧,而且现阶段米国经济问题正需要集思广益。”高弦早有准备地回答道:“我手头上已经整理了一些研究课题,大家看一下。”

    基新格拿起工作人员分发的文件,开始浏览起来,见上面大致罗列了米国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及投资、国际金融及宏观经济、债务及发展、全球化等几个方面。

    “后面的课题我感觉很有前瞻性啊。”基新格笑着把目光转向艾伦·格林斯潘,“艾伦是经济学专家,你觉得怎么样?”

    艾伦·格林斯潘态度鲜明地支持道:“这些课题都很不错,其中的全球化也是一种趋势,不说米国和盟友的经济贸易越来越紧密,苏联人不也费尽心机地来我们这里抢购粮食,并导致小麦和玉米价格大涨嘛。”

    虽然担任过米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这样的重要职务,但艾伦·格林斯潘那个说话实在直接的毛病一直改不了,估计也只能等他当了美联储主席后才能改了。

    艾伦·格林斯潘口中提到的苏联人跑到米国抢购粮食,是福特正府时期的一个失误。

    别看现阶段处于“冷战”时代,苏联和米国一东一西,分别为两大阵营的首脑,但这不等于他们之间没有生意往来。

    苏联常常受到粮食不足问题的困扰,而米国是世界大粮仓,出产的粮食自己根本用不完,于是一个想买,一个愿卖,就成交了。

    前两年,苏联农作物欠产,但这个情况通过卫星观测,根本发现不了,因为这些农作物长势良好,却麦穗中空。

    这下,苏联人可急坏了,不过,他们很聪明,对外宣称,粮食将要大丰收,结果米国这边的福特正府在情报工作方面搞得不到位,信以为真了,导致米国粮价下跌。

    见机会来了,苏联人到米国一通扫货,直到心满意足才离开。

    等福特正府回过味来,一切都晚了,米国粮价开始上涨,让本来就严峻的经济雪上加霜,被耍得团团转的白宫官员可谓颜面尽失。

    基新格知道艾伦·格林斯潘说话直的毛病,自然没必要当真,哈哈一笑地不再有疑问。

    高弦开口道:“基新格博士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艾伦是经济领域的专家,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的经济课题,离不开二位的支持,既然你们都同意了,那消息就可以对外公布出去了。”

    

第0443章 人在野心不闲() 
对于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宣告成立,外界虽然有些惊讶,但谈不上意外。

    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各种智库陆续成立的兴盛期,比如,一九七三年,总部设在米国花生炖哥伦比亚特区的米国传统基金会成立。

    如果从“老剧本”的角度往回看,三分之二以上的智库成立于一九七零年代后,超过半数的智库成立于一九八零年代后。

    在这个世界经济发生巨变的一九七零时代,身处其中的人们想研究其原因的愿望,还是非常强烈的。

    更何况,霍华德·休斯基金会那么有钱,得想法子往外花啊,要不然就可能和免税条件冲突了。

    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这块牌子往外一挂,自然是广招人马,让研究经济的学者们趋之若鹜。

    人们普遍相信,有财力雄厚的霍华德·休斯基金会做后盾,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发展成为像布鲁金斯学会、胡佛研究所、兰德公司那样的智库,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高弦还是老做派,打完了台子后,就站到旁边,让米国人自己去干具体的事情,如此一来,他在米国的圈子越钻越深的情况更被忽略了。

    一直对回到花生炖念念不忘的艾伦·格林斯潘,借助霍华德·休斯研究中心这个平台,好好地把自己炒作了一番,眼瞅着在经济学家圈子里的声望保住了,甚至还有提升。

    高弦也没少对艾伦·格林斯潘下功夫,比如特意拉着他参加了一场由李根当主角的聚会。

    在一九七六年米国大选共喝党党内总统提名阶段,李根虽然败给了福特总统,但差距并不大,只输掉了一百多票,并且凭借出色的退出演讲,给更多共喝党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是因为这种“虽败犹荣”,那些对里根进行正治投资的人并没有放弃,比如那个正治行动委员会就没有随着一九七六年大选结果分晓解散,而是继续保持运作,剑指一九八零年米国大选。

    支持者都如此给力,里根自然毫不气馁地继续奋战,做为一名活跃的媒体评论员,维持着公众关注度。

    这次的聚会,就是里根的支持者们组织的一个活动。

    艾伦·格林斯潘的露面,让李根一干人等如获至宝,因为这帮人虽然对于如何作秀、演讲、算计支持率是行中能手,但经济领域太博大精深了,只能找经济学家做顾问。

    用高弦的笑谈来概括就是,你们想在演讲当中正确引用什么经济数据,只要注意艾伦的“这项数据可用”结论就行了。

    等聚会结束,在返程的车上,艾伦·格林斯潘征求意见道:“李根想让我加入他的竞选顾问团队,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挺好啊。”高弦点了点头,“之前,你不也是在尼客松的总统竞选团队里效力过么?”

    “可是,当尼客松取得大选胜利后,我并没有接受他给我安排的内阁职务,而是选择离开花生炖,回到纽约。”艾伦·格林斯潘注视着高弦,直白地说道:“因为我发现,尼客松和我的经济理念不和,而且他这个人因为正治资格很老,行事说一不二,很难交流。”

    “我明白你的顾虑了。”高弦思索道:“据我的了解,李根在沟通方面非常擅长,更为难得的是,他在经济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新自由经济的理念,一旦取得大选的胜利,坐上米国总统的宝座,就会变成内阁施政的经济方针。”

    艾伦·格林斯潘微微颔首,“那我就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再给他们明确答复吧。”

    “经济学家就是从骨子里地谨慎!”高弦微微一笑,便不再多掺和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