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资本狂人-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想想,这个现象倒也不奇怪。

    霍应东和燕京的关系如何悠久、如何深厚,已经不算什么秘密了。

    可即便如此,在今年国庆典礼取消这件事上,以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高层地震,霍应东实在太后知后觉于高弦的推断预料了。

    等亲眼见识过高弦的神机妙算后,霍应东不震撼才怪。

    而且,要知道,现阶段的霍应东,在香江非常被动,但凡重要的商业活动,都被港府压制着,可谓是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可使。

    随着对高弦信任程度的加深,霍应东自然而然地会重新审视,这位香江商界后起之秀的海外投资计划可行性,

    高弦交底道:“这次到文莱考察,我首先需要确定一件事,那里到底谁说话最管用;然后才是具体投资。”

    霍应东佩服地说道:“高先生所虑极是,文莱现在的权力格局,可以形容为,既有皇上,又有太上皇,确实让外人摸不着头脑。”

    有必要指出一点,文莱的面积并不大,当然比星加坡大,差不多是香江面积的五倍左右,在历史上,和同为英国殖民地的砂拉越、沙巴,并称为英属婆罗州北婆三邦。

    不难想象,北婆三邦、星加坡都希望自己能和资源更加充沛的马来亚联合邦,组成一个大马来亚。

    但是,做为邻居,印度尼西亚并不愿意看到自己旁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马来亚。

    于是,在马来亚成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印马对抗”的历史事件,其中就包括文莱暴乱。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文莱爆发了由北加里曼丹国民军发动的叛乱,目标是反对君主制,以及加入马来亚联邦的提议。

    不过,因为捉拿文莱当时的苏丹——奥玛阿里赛义夫汀三世的最重要行动,没有成功,这场叛乱迅速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这场叛乱,文莱苏丹奥玛阿里赛义夫汀三世决定,文莱不加入大马来亚,其实也就是,两边都不得罪,以求平安。

    而马来亚那边,则是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沙巴、星加坡组成大马来亚,以及之后星加坡被逐出大马来亚,进而最终形成今日之马来亚。

    到了一九六七年十月,文莱苏丹奥玛阿里赛义夫汀三世退位,传位给长子——****·博尔基亚,文莱也就成了,霍应东刚才所说的,既有皇上,又有太上皇的局面。

    高弦不担心文莱的国运,因为,进入一九七零年代后,东南亚除了中南半岛之外的海域地区,局势已经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位置更敏感的星加坡,都能活得好好的,文莱当然也不例外。

    但高弦担心,在文莱这一亩三分地上,拜错了码头,那就没罪找罪受了。

    香江商界进入一九八零年代后,发生了很多着名的收购战,其中一例是,已经拿下九龙仓的船王包裕刚,再下一城,收购会德丰,而当时的竞争对手,是着名商人邱德拔。

    于二十一世纪初被《福布斯》杂志选为星加坡首富的邱德拔,就在文莱栽了大跟头,当文莱太上皇奥玛阿里赛义夫汀三世去世后,被文莱苏丹****·博尔基亚查处了一个金融欺诈罪,不但要赔钱,还连累大儿子被关进了文莱的监狱。

    不管哪里,都免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潜规则,可文莱现阶段“国有二君”的局面,实在让人左右为难。

    既然如此,那高弦为什么非要自己跑来做这道选择题?

    原因非常简单,文莱现在可谓百业待兴,加上可预见的国家稳定,正是入场的难得机会,别的地方很难具备如此的条件。

    见霍应东显然对文莱局势有些了解,高弦便虚心说道:“霍生,还要多多借助霍氏在文莱的人脉资源,此行才能顺利啊!”

    “责无旁贷。”霍应东哈哈一笑后,转而好奇地问道:“高先生,现在原油也就是两美元左右一桶,即使我们能在文莱如愿拿到油田,恐怕也赚不到多少钱吧?”

    霍应东毕竟是一位出色的大商人,最终还是把话题转到了关键点。

    普通人在日常生活里,很难想到有“大宗商品”这个存在,而原油就属于大宗商品。

    简单来讲,大宗商品这个国民经济命脉,并不直接进入零售领域,其最关键的定价权,更是反映出了,这个世界,谁说的算。

    就拿石油来讲吧,米国主导下的跨国石油公司们,长期控制着石油的国际价格,一直维持着大约每桶一美元上下的价格水平。

    如此一来,像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这些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发其财,自己却得不到足够公平的收益。

    于是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一九六零年应运而生,其使命就是争取原油定价权。

    在这种斗争态势下,国际原油价格从原来的一美元,涨到了现在的两美元,也就是霍应东所说的行情。

    霍应东的忧虑,当然在理,高弦就算在文莱拿到油田,可油价是大佬们说的算,根本赚不到多少,除非再投钱,搞个炼油厂,来提高利润。

    可如此一来,这钱就赚得有点辛苦了,哪里比得上投资房地产来得稳准狠。

    对于霍应东的疑惑,高弦不由得微微一笑,心说,“就看中东那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再次爆发战争无法避免,前所未有的全球石油危机随之必然降临,到时候,国际原油价格就会翻着跟头地涨到两位数,这还不算赚么?”

    在高弦的计划里,诸如北海、德克萨斯之类仍勘测的油田的股权,以及原油期货等等,都是不容错过的财富暴涨机遇,但他也不愿意放弃在文莱搞一把实业的机会。

    毕竟,实业的某些特点,是无法取代的。

    可怎么向霍应东解释自己投资石油行业的动机,还真挺考验高弦的忽悠水平。

    ……

    ps:不占收费字数。

    忍不住提醒一句,书友不要在书评、章评发敏感的内容,我看到好几个帖子不见了,应该被系统吃了,也不知道是否被禁言,反正我没看到对应的id再发言。

第0174章 一国二君() 
高弦专门给自己搞了一个远东交易所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的头衔,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研究”哪里有钱可赚。

    理所当然地,高弦也“研究”谁有钱。

    霍应东有钱不?

    肯定有钱!

    早在一九五零年代中后期,把握市场机遇的霍应东,每年盖楼卖楼的所得,便数以千万计,进而绝对算得上香江的超级富豪了。

    在高弦看来,从一九六七年开始遭到港府明显打压的霍应东,正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等中国恢复联合国大会席位、米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英国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位爱国商人便会得到中国的点名保护,恢复活动空间。

    换而言之,霍应东现在应该是精神上最疲劳的时期。

    说白了,高弦想忽悠人的话,要赶紧趁虚而入,否则的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于是,高弦抖擞精神,斟词酌句地为霍应东解释道:“仅从我们商人的视角来看,目前的国际原油价格,由石油输出国组织和跨国石油企业垄断利益集团的对抗来决定。但这背后,还有着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在影响。”

    ……

    一扯到国际形势这个话题,那就没边没际了。

    简而言之,这一路上,高弦和霍应东,谁都没休息。

    一个口若悬河,指点江山;一个频频点头,若有所悟。

    等下飞机的时候,走在舷梯上的高弦,忽然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瞧刚才霍应东听得入神的样子,他该不会被触动,提前投身国际舞台,通过体育这个途径,为中国摇旗呐喊吧。

    前来接机的人,是霍应东的长子霍镇廷。

    这位霍家大公子留学归来后,直接被霍应东安排到文莱,全面掌管霍氏旗下的有荣工程公司,所承建的斯里巴加湾深水港及货柜码头的项目,可谓身负重任,也体现了霍应东这位父亲,对自己长子的重视。

    霍镇廷在文莱试炼成功,除了因为其自身能力出色之外,还得益于他在留学期间所结交的文莱当地权贵子弟;当然了,也离不开霍应东在大本营香江所做的周到后勤工作。

    “霍生,高先生,下榻的酒店都已经准备好了。”霍镇廷非常恭敬地说道。

    据高弦所知,至少在公开场合里,霍家子弟都称呼霍家一家之主霍应东为霍生,而不是父亲、爸爸之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