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商业庶女-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而言之,梵蒂冈城,是梵蒂冈的首都。亦即国家,故曰“城国”。

    梵蒂冈在拉丁语中意为“先知之地”。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

    早在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就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伯多禄殉难处建立了君士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到了15至16世纪,君士坦丁大教堂被改建成如今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

    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把罗马城及其周围的区域送给教皇(教会史上称为“丕平献土”)。后来成为西欧教会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在意大利境内成立了以罗马为首都的教皇国,直辖领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以上。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兴起,意大利的民族统一运动使圣座于意大利的领土愈来愈少,半岛北方的萨丁尼亚王国成为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者之后,更主导成立了意大利王国。身为教皇国首府的罗马城面临统一在即,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以身为“教会的保护者”的名义出兵保护罗马城卧龙是我爹。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三世把驻在罗马的军队调回本国,使得意大利王国的军队得以顺利开进罗马城。意大利的统一正式完成,而教皇被迫退居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宫中;之后历代教宗均敌视新的意大利王国,甚至不准信徒参与意大利王国的公职。

    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同教宗庇护十一世签订了“拉特朗条约”,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其主权属教皇。规定从同年7月起成为**的城市国家。国名全称就叫梵蒂冈城国。梵蒂冈为永久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意大利王国对意大利统一战争期间没收的教会财产进行了最终赔偿。从法理上说,延续了11个世纪的教皇国在1929年2月11日这一天正式灭亡,由梵蒂冈城国取而代之。梵蒂冈城国拥有自己的货币、邮政、电讯及民政机构,是政教合一的体制。

    1922年,首位皇座代表驻于北京。1946年中国教会圣统制建立后,教廷驻华使馆设置于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驻华公使黎培理总主教(io riberi)被逐出大陆。他于1951年9月6日到达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岛,翌年转往国民党统治的台湾。

    南京国民政府迁到台北后,梵蒂冈是少数继续承认中华民国绝对合法地位的国家,并且在台北恢复设置“教廷驻华大使馆”。1967年“天主教中国主教团”在台北成立,1998年更名为“天主教台湾地区主教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教廷因为宗教问题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尤其对于主教任命的问题上有较多的争议。

    梵蒂冈是不多的和台湾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重要国家,而且在它的影响下,很多天主教国家也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

    梵蒂冈是台湾在欧洲唯一的邦交国。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教廷召回驻中华民国大使葛锡迪主教,改派公使衔代办驻台。1985年7月复改派参事衔代办驻台迄今,仅派出参事衔代办的等级。台湾前驻教廷大使吴祖禹形容,台梵两边的关系犹如风中的蜘蛛网,随时都有遭吹断的可能。自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在1980年代末期大力推行的“东进政策”,教廷趁东欧和前苏联瓦解,**式微之际,全力改善和东欧及共产国家的关系,可以得知。教廷在宣教的立场上,不但不会放弃任何时机,而且有一定的策略。基于宗教立场。信众人口众多的中国大陆,自然是教廷当局极力往来的目标。

    教廷的外交方针是不与任何邦交国断绝关系(维持国家承认)。不过,对教廷而言,对于台湾的外交承认,是认定在台湾的政府为中国的代表。一旦与中国大陆政府完成建交协议。随时可将驻台湾的大使馆迁往北京。换言之,一旦教廷,与台湾断交,那不过是将大使馆由台北迁至北京,并非意味教廷撤销对中国的国家承认。

    拉特朗条约签订後不久,庇护十一世教皇便委托古列尔莫。马可尼在新成立的梵蒂冈城国领土内建造一座广播电台。并敦请数学与物理学者,耶稣会士若瑟。詹弗兰切斯基神父管理。1931年2月12日,庇护十一世教宗以拉丁文发表一篇广播词。为电台主持落成开播典礼,那篇开幕词令全球动容。在最初的试验性广播中,包含科学报导节目,内容介绍宗座科学院的动态。1939年2月9日庇护十一世教皇去世,电台集中力量以九种语言报导枢机主教们举行秘密会议。选举新教宗的大事,以及新任教宗庇护十二世就职大典的盛况。当时电台的播音室和办公室迁移至良十三世大楼。这座大楼直到1936年是梵蒂冈天文台的所在地。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梵蒂冈电台的节目虽然遭到外国的检查和干扰,却成了一个自由传播讯息的媒体。当时纳粹德国的宣传与新闻部长戈培尔(goebbels)发誓要使梵蒂冈电台闭嘴;法国反对纳粹的地下反抗军却把梵蒂冈电台的广播抄写下来,予以散发。当时电台有个编辑部,由耶稣会士组成,用九种语言广播。1940年1月,电台成立消息询问部,播送寻人启事的消息,寻找因战争而失落的军人和平民,也传播家属亲友给战俘的讯息:从1940年至1946年,梵蒂冈电台计广播了1;240;728个相关的讯息,约合12;105个广播小时官场沉浮记。战争结束後,梵蒂冈电台又增加其他的语言广播,因此需要具备更强有力的发射机和定向天线网。于是在1954年开始在罗马市西北部的圣玛利亚。加勒里亚(santa mariagaleria)地方建造广播中心,该中心于1957年10月27日由庇护十二世教宗落成启用。

    1958年教皇若望二十三世当选就职,电台在佩特里亚诺博物馆旧址扩建新的播音室和办公室,以应付不断发展的电台的需要。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期间,电台花了三千小时,以三十种语言报导大公会议的经过。

    1963年保禄六世教皇登基。次年,1964年元月,他飞赴圣地朝圣,开启了教皇国际牧灵访问的纪元,这也给梵蒂冈电台的新闻记者和技术人员带来新的挑战,他们以特派员身份随教皇出巡访问世界各地。

    1970年1月29日,圣座国务卿维洛枢机主教为梵蒂冈电台新本部庇护大楼主持落成典礼。这时期。电台每日的广播时数已达十九到二十小时,使用的语言有三十二种,总发射力达一千千瓦,工作人员二百六十位,分属三十八个国家。

    1978年,在教皇若望保禄一世极短任期後,教会又选出教皇若望保禄二世,一位走遍全球、到世界可能前往的地方朝圣访问不倦的教宗。

    这时的电台因着相称的人力和物力,尤其因着朝圣者教皇孜孜不倦、马不停蹄的牧灵访问活动的推动,在八十年代末期已经达到高度的专业水准和效能。并获得国际广播界的赞许。九十年代,梵蒂冈电台进入人造卫星广播时代,它于一九九五年在梵蒂冈设立一座地面卫星站。以面对新时代新科技的挑战。梵蒂冈电台每日以六个广播网、四十种语言、进行七十八个时数的广播,工作人员近四百,来自全球,大都为在俗教友,他们组成一个多语言的小宇宙。每日为教宗和普世教会服务。

    梵蒂冈电台有四十种语言节目,这些节目每日报导和评论国际时事及教会生活动态,尤其留意教宗的和圣座的活动。在这座电台服务的新闻记者超过两百位,分属于六十一个国家,大部分是在俗教友,他们担任时事和触发人类良知问题的对话的桥梁。藉以提供给听众,不论是基督信徒或非基督信徒,有关教会对各种问题的看法。本台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不同语言的特约记者。电台不断透过他们访问时事人物和生活在时事中的普通人士。梵蒂冈电台有广播新闻、专题讨论、礼仪和音乐节目,更有教宗主持礼仪大典、三钟经祈祷和公开接见的现场报导。当教宗出外从事国际性牧灵访问旅行时,本台更派遣一组特派员分秒不离地跟随教宗,报导他的种种活动。要确切指出地球村哪个角落有梵蒂冈电台的听众,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除了传统上直接收听本台短波和中波广播的听众之外,全球各地还有无数的听众收听地方电台所转播的梵蒂冈电台的节目。今天。世界任何地方的人士更能经由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