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童养媳-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歇气。

    魏楹在晒着太阳看书,魏大娘在屋里做衣服。

    “魏大娘,寄姐”篱笆外有人喊。是二狗子,他又捉了鱼送来。

    沈寄便付了钱把鱼收下。二狗子捉的鱼是比较肥美鲜嫩,村里很多娃娃都跟在他身后。沈寄干脆跟他商量,让他去组织那些娃娃,自己把钱给到他,他去分给他们就好。

    “好啊,这样大家都便利。”二狗子憨厚的笑,他来的路上也听说了魏家卖鱼丸汤的事。小村里是没有秘密的。不过,那是人家的祖传手艺,羡慕不来。他能捉河里的鱼换钱已经很不错了,反正是无本的买卖。

    既然已经把那十种福气结的编法教人了,下一次赶集沈寄便不准备再编去卖,赶集的时候就专卖鱼丸。倒是要准备些新品种的攒到庙会去卖。等歇过气,她依然是到堂屋去编,然后成品放魏楹房里。堂屋里有时候有人来,但魏楹的屋不会有人去。即便想一窥究竟,本着对读书人的敬重也不敢。

    魏大娘见到了便出来帮着一起编,沈寄教给她自己也轻松些。

    晚上沈寄做晚饭的时候,魏大娘就在旁边杀鱼。沈寄毕竟只是个小孩的身体,不能太受累。而且,魏大娘现在也舍不得她受累。至于魏楹,一则是君子远庖厨的戒条,二则有魏大娘在,绝对不会允许他到厨房。魏大娘不在的当口,他倒是会帮沈寄从水井里大水把水缸装满。

    晚上做了青菜炒肉丝,还有从腐木上得来的木耳炒的肉片,两种不同的做法和口味。肥肉直接熬油,油铲到油罐里,油渣渣也撒上盐上桌。还有炖得白白的白萝卜炖大骨汤,上头一圈油圈。至于肥肠则过水煮过后抹上盐用大碗装着放在凉水里,明日再吃。

    魏楹夹了一筷子肉片入口,脸上便露出笑意来,立即又是第二筷子。方才尝了青菜炒肉已经很美味了,这个木耳肉片又是一番风味。他本来还在期待肥肠的,不过今天的肉已经比较多了,那就明天再吃吧。

    魏大娘见状便也尝了一口,然后赞道:“寄姐,你的菜倒是跟大户人家的厨子有得一比。”

    沈寄问道:“大娘去大户人家吃过饭?”

    “哦,去帮佣吃过些剩菜。”

    今天吃干饭,菜色也好,魏大娘魏楹和沈寄吃得很满足,沈寄吃饱喝足了便收拾碗筷去洗。说起来吃饭这事,从前魏楹在屋里吃,她和魏大娘便在厨房的小桌子上吃。魏楹出来吃饭之后,改在了堂屋,按魏大娘的意思,她和沈寄还是要在厨房吃的。女人不上桌这是规矩。还是魏楹说分两处吃饭那不是浪费么,家里又没有旁人。这才一起在堂屋吃饭。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再接(6)() 
… …

    魏大娘在厨房看着沈寄处理好以后的肥肠,已经没有异味了,而且白白净净的。不由也对明日的菜色生出期待。寄姐做菜好像同村里的人都不同,用上许多的调味料,让人好吃得想把舌头吞下去。已经多久没见过楹儿这样胃口大开过了。

    次日中午,魏楹一听到沈寄唤吃饭的声音,立时便从屋里出来到桌边坐下。今天的菜色是青笋烧肥肠,昨天三人把一斤二两瘦肉吃得干干净净。实在是三月不知肉味了。

    “大娘、少爷,这肥肠烧出来一大锅。我是想着时常麻烦王二叔带东西,他又住咱们隔壁。这肥肠也没花钱买,做得多我给他们家送一碗去好么?”

    魏楹点头,“嗯,好,还是你想得周到。”

    魏大娘小声道:“大肠没花钱,可是耗了油啊,而且寄姐你洗得做得那么辛苦。”不过既然魏楹开口了,她也不反对,只是念叨一下。

    沈寄便铲了一碗放进篮子里,“大娘,少爷,那你们先吃着。”

    “她是不是太爱自作主张了?”魏大娘嘀咕,哪有这样当丫头的。

    “她不拿自己当外人才是好事呢,这样做活才卖力。”不过,寄姐是真的不像当丫鬟就是了。

    晚上一起到魏楹屋里做活,魏楹看书,魏大娘做衣服,沈寄编福气结。一直是这么操作的,为了省灯油。即便现在有了两个来钱的营生,也是如此。沈寄知道,魏大娘是要给魏楹剩下束修费还有以后去赴考的花费。那可不是小数目。

    魏楹如今是童生,明年春天就要参加院试(州县一级),考过了得到好一些的成绩便是秀才。这是第一级的考试,听说还有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考呢。成了秀才可以免除一人徭役,可以见到县太爷不跪。而且,三年一次的乡试(省一级)也在明年八月,得考过了院试才有资格去参考。所以,最理想便是一次性通过院试,然后秋天去参加乡试,乡试过关就是举人了,头名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然后,举人可以与次年二月进京城到贡院参加会试,会试过了的叫贡生,头名叫会元,也就是三元里的第二元。最后一道考试叫殿试,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后还榜上有名的,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

    这些都是寄姐平时在魏楹口里问来的。状元的产量实在是不高,三年全国才一个。比起现代一场高考,就要出文理六十多个省级状元,市级更加多,是完全不在一个概念上的。而且,贡生也是有人数限制的,一般只有三百来个。而文人心目中最高的荣耀还不是状元,而是三元及第。也就是省级、全国还有在皇帝心中都是第一才行。这样人几十年也不一定出得了一个。跟现代的电视剧里的泛滥成灾不可同日而语。

    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很多人从少年郎考成了白头翁呢,怪不得范进中举后要疯掉呢。沈寄偷偷去打量魏楹,不知道他日后会不会顺利。如果要一直考下去,那可是所耗不菲。她可不能一直帮忙供着。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再厉(1)() 
… …

    沈寄早就打算好了,等到她攒够了钱,她就要赎身。当然,魏大娘可以不给她赎,那她到时候就得想点法子了。反正她能攒够二两,那给魏家挣的就不只二十两了。她可不能一直当他们家的摇钱树。至少到时候大家的分成得变一变。

    魏大娘之前都只有能力送魏楹到村里的私塾,所以这次她想送他到镇上的书院去,得五钱银子一个月的束脩呢。如今,魏家也就一两多银子的家底。

    听说魏楹在十里八村念书是念得最好的,不过乡下孩子也很少机会像他这样专心念书就是了。

    下一次赶集的时候,魏大娘将家里攒的三四十个鸡蛋带去卖了七八十文,沈寄的鱼丸汤依然是早早收摊卖了两百来文。这次她得了二十文的分红,十中抽一这是魏家母子给她的酬劳。

    旁边那日来魏家用自家的菜换取了福气结几种做法的大婶,今天也摆起了地毯售卖。只是生意比魏大娘那日却差了许多。同样品种的沈寄之前已经卖出去二三百个,每一种也有二三十个,许多人买了回去也拆开来看过,然后大致知道了是如何编织的,逐渐传扬开,有些心灵手巧的还发明了新的编法。这些新旧做法也在闺中流传开来,所以,再售卖同样的就没什么市场了。不过,各人还是卖出去三五十十个,只是价格是降了不少。还有人特意来看了看有没有新品种卖,估计也是想买回去学。红绳便宜,而且编这个本来就不费事,还有个吉祥的名字,带上身上既可以当小饰物也可以辟邪。

    今天的情形当然和几个大婶的预期相差很大,她们今日看到沈寄和魏大娘没再卖福气结还暗自心喜来着。结果没想到自己辛苦编出来的,却和那日看到魏大娘售卖的热闹情形大为不同。可是,沈寄教了她们,而且自己也没再卖了,她们也无话可说。只能在旁边眼红地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热卖。

    这三个婶子里有一个是里正的女人,另外两人都是以她为首。其实今天卖福气结她们也是有赚头的,只是比沈寄头两次卖的时候小了不少。不过,有些人的心永远是不懂满足和感恩的,尤其是还看着魏家的鱼丸汤依然像上次一样卖了那么多钱。哼,怪不得肯告诉她们,是明知道会这样吧。

    有些事情还是避免不了的,所以魏大娘和沈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