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霍光的显然不能这么干,于是丙吉以朝廷名义,安排了一个陵长、一个陵丞负责驻守和祭祀,这个配置只在万人规模。霍家虽然不太乐意,但这可由不得他了,张安世、丙吉是霍光生前的副手,不是你的家奴,你不能动不动给人家脸色看,说句不好听的,这一条几乎是张安世、丙吉逼着做的,霍家的人你们也收敛些吧,别真给脸不要。

    当然这都是小事,最重要的,是替霍光修陵的那些士卒,就地驻守。皇帝陛下其实惦记的就是这些精兵呢,那就由他心愿吧,常言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要是不答应,皇帝陛下下次指不定在什么地方算计你呢……

    于是霍光就这么以皇帝的规格埋掉,却以卿大夫的礼仪举办的葬礼。当天的天气阴沉沉的,刮着寒风,下着小雨,随着棺椁落地的沉重声音,霍光的时代真的就这样悄然落幕。

    朝臣们早就习惯了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在朝中”一言九鼎“、他的城府深,“丞相肚子里能撑船”、习惯了他”志比天高“,在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带领下汉军痛击匈奴,完成“孝武皇帝”未尽的心愿,如今霍光真的就这么去了,心里总觉得”空空荡荡“的。

    可不管怎样,少了谁,大汉皇朝绝对不能乱,国运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去世而转换,天下百姓依然会在”浑浑噩噩“中生存,对他们来讲,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谁是大将军,对他们来说并不太重要。

    还是天朝太祖说的好:”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汉皇朝开国以来,经历过无数风云变幻,却注定继续要往前走,更大的成功还在后面呢。

    在中国史学理论界有一句风驰电掣般的名言,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围绕着这句名言,各种各样的解释有很多,这里作者不作详细解释,只想带大家看看现实生活中的这样一个例子:

    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上海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原先供奉着西汉名臣霍光的霍光神行祠,改建为城隍庙。但前殿仍然供奉霍光,在正殿城隍殿供奉当时由朝廷任命的上海城隍秦裕伯。因此有“前殿为霍,后殿为秦”的民间说法。

    而说到城隍庙的前身霍光神祠,则相传始建于三国后期(260年左右),为吴主孙皓(孙权的孙子)所建。其与上海另外一座著名的宗教庙宇——静安寺,相传始建时间相当接近。

    那么,生活在汉朝长安的博陆侯霍光是怎样成为上海首任城隍的呢?

    相传,孙皓曾梦见霍光,称应在上海金山建一座庙宇,以保佑一方百姓。古代君主非常重视梦中的见闻,孙皓醒来之后,便下令在大金山地区建了霍光庙,祭祀大汉博陆侯霍光。从此霍光在上海沿海一带不断显灵,庇护百姓的传说不绝于耳,他也成为民间公认的上海庇护神。

    ”沧海桑田“,转眼又过去了接近千年的时光,到了宋代朝廷赐霍光庙“显忠庙”庙额,累封霍光为“忠烈顺济昭应公”,方志称霍光庙为“忠烈昭应祠”。

    1293年,上海县令在方浜路上建霍光神祠。由于金山的那座庙宇已经不在,于是霍光神祠又被称为金山庙,作为其正统延续。一百多年后的明代,这座霍光神祠在原址上改建为城隍庙,同时供奉霍光和“钦命”城隍秦裕伯。尽管霍光并未获得朝廷的任命,但一庙两城隍的格局,却成为上海城隍庙独特的景象。

    由此可见,作为一地安福的主管,城隍老爷始终是一位广受百姓爱戴的神化了的真实人物。而且,他的时代特征也非常明显,并且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城隍庙作为当时的难民收容所,从1937年11月9日建立到1940年6月30日关闭,不到3年时间就一共保护了30万难民,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庇护所。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有百姓自发将此前鸦片战争时期,著名抗英将领陈化成(他在战争中英勇捐躯)的塑像抬进城隍庙,加以供奉,希望他可以显灵,再次击败日军的侵略。

    不过,由于当时已是现代社会,由封建皇权任命城隍的制度已不存在,于是,陈化成和霍光一样,成了没有委任状的上海城隍爷。此外,由于上海城隍庙建筑规模有限,很难再建一座新殿来供奉陈化成,后来,这位近代上海老百姓心目中的“新城隍爷”的塑像,便被安放于宝山陈化成纪念馆。

第二百九十七章 无双国士() 
丙吉哭得很伤心,张安世心里也不是滋味,就连韩增的眼圈都红了——他与霍光没有恩怨,这是真的;而且皇帝陛下也哭了,大家都知道,这里面还是有真有假,但经过丙吉的苦心斡旋,这次的眼泪里仍然是真的成分多于造势。霍光这辈子交下丙吉这样的朋友,也算是值得了。

    最后让我们用皇帝陛下的诏书,来给霍光”盖棺定论“吧,诏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有余年,遭大难,躬秉义,率三公、诸侯、九卿、大夫定万世策,以安宗庙。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毋有所与。功如萧相国(萧何)。”

    不过,皇帝陛下依然没有停止算计朝廷的脚步。霍光的丧礼一完毕,他就开始动手了。这时候大家才明白为啥他之前那么高规格的制定霍光的葬礼、以及无端封了霍禹、霍山如此高位……

    地节二年整个三月,朝廷里都在忙着霍光的丧事,转眼一个月就这么过去了。

    许广汉的脚步是如此地急,心情却是前所未有的轻松、跨进清凉殿的门槛,小黄门谄媚讨好地冲他微笑,恭敬地请他入内。

    案后的刘病已身穿黄色常服,正手持奏书细细阅览。霍光死后,虽然霍禹也进入中朝尚书,但显然霍禹的威望远远不及霍光,由尚书递呈给皇帝的奏书比原先的量多了一倍。

    许广汉道:“陛下!”

    刘病已搁下书简,目光深邃,浑身散发出大汉皇朝至尊的威严气息。

    俗话说的好:“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朝!”霍光死了,朝堂上多了许多骑墙望风的墙头草,这会儿他要是不懂得抓紧机会回收权力,那他这个皇帝就真的是傻瓜一个了。

    刘病已挥手让待女等闲散人士退下,书房里只留下他和许广汉,许广汉将藏于袖中的一封方底帛袋递了上去,脸上有努力掩藏,却一眼都能让明眼人看出的喜气,“这是魏相托臣上呈陛下的。”

    刘病已也开心地笑了,用剪子挑开封口,取出里面的一块折叠的方方正正的素书(虽然刘病已已造出纸,但尚未不规模推广),“这个魏相不枉朕的提拔!”

    素书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国家新失大将军,陛下宜尽快擢升有功之臣接替空位,勿使权力空置,引起争权之事。宜以车骑将军张安世为大将军,不可令他再兼任光禄勋之职,可令其子张延寿为光禄勋。”

    “用张安世吗?朕也正有此意!真是‘异曲同工'呵!”刘病已微笑着将缣帛叠好,放到烛台上点了,扔到空置的笔洗内。缣帛瞬间化为灰烬。

    许广汉道:“倒还真看不出魏相也是这么谨慎的人。”

    刘病已轻松的道:“父亲和他关系很好吧?”

    许广汉道:“这几年为父确是和他交往甚多。”

    刘病已长长地吁了口气,“辛苦父亲了!为了朝堂之事累得父亲如此辛苦。”

    俗话说得好:“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听到皇帝女婿如此“体贴入微”的话语,许广汉心里一阵感动,多么好的皇帝,多么好的女婿!只可惜平君那孩子福薄了点,不能陪伴他一起到白头!许广汉想到自己惨死的女儿,不禁心头一酸,热泪险些从眼角滑落,他怕刘病已看出来,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道:“陛下说什么呢,同事之间,本来就应该多多走动,说什么辛苦呢?”

    刘病已双目望着许广汉,刚刚年过四旬,正值壮年的许广汉却明显地“老态龙钟”了,背已经驼了,脸上没有胡须可以遮掩,脸上有了老年斑,眉头的皱纹叠加在一起,使得他看起来更加沧桑。

    刘病已想起小时侯对许广汉的印象,那时他觉得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