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宁馨轻啐了她一口:“好你个三娘子,尽拿我开些不着道的玩笑,少不得我要端起二嫂的威严治治你了。”说着便站了起来,拿手要去胳肢方怡。方怡看到张宁馨的手便忍不住的大笑,口里直呼:“好嫂嫂,您就饶了我这一遭吧。敢明儿,我好好服侍嫂嫂一回。……”

    黄刘氏看到两个儿媳妇笑闹,也不去阻止,反而坐在上首哈哈大笑:“二娘子,你就该治治她,让她乱说话。对,就这样,就这样,……哈哈哈……”

    张宁馨和方怡好一番笑闹后才娇喘吁吁的分开,一时之间两人鬓发散乱,脸庞微红。

    邹晨看到她们玩闹,不由得惋惜的看了母亲一眼。这黄家风气宽松,外祖母看样子又不是那难相处之人。母亲年少时想必也是这样无忧无虑的渡过少女时代吧。上有母亲疼爱,下有哥哥们护着。自打小便不曾吃过任何一点苦头,可是自嫁了人,便从云端跌落到了凡尘。每日侍候公婆不说,还要忍受婆婆无端的戾气。看看这黄家满眼的富贵,明明是一个富足的乡绅之家。可是母亲嫁到邹家,却是家徒四壁,整日吃不饱穿不暖。果真,老话说的好,结婚便是女人第二次的投胎,尤其是对古代的女人来讲。

    心里也是一阵怀疑,这邹老汉是用什么迷乎了黄里正的眼,竟然让一个一等户把女儿嫁进了他家?要钱没有钱,要人,邹正业也是一只闷葫芦,要权更是没有,真是不知道当初黄里正是瞧上邹家哪点了?

    黄丽娘一夕之间从一个娇娇女变成了田间草,这落差不可谓不大,可是她居然默默忍受下来了,也许她和邹正业是真爱吧!邹晨如是想。

    转眼到了晚间,黄刘氏安排道:“今儿将宏昶从我这里挪出去吧,你们带回去自己睡,等过了十五你们再给我送回来。今日我便陪丽娘和小晨一起安歇了。”

    然后又细细地将邹正业和四郎五郎安排了住处,大舅母柴静站起来一一称是。

    当下安歇自是不提。

第六十一章 春节已至鞭春牛() 
(感谢各位亲的给力收藏,现在435收藏了,没收藏我文的朋友再帮忙点一下吧,谢谢了。急需收藏啊,因为马上要上架的)

    次日醒来,众人穿戴整齐皆打扮的花团锦簇,这时几位舅母早已站在内堂等候,看到邹晨扶着黄刘氏出来,曲膝福了一礼。黄刘氏伸手拍拍黄丽娘怀里还在熟睡的小七,低声问道:“你们阿翁可在堂屋?”

    柴静回道:“回阿姑,阿翁早上起来溜了弯已经回到正房,这会已经漱洗完毕了。”

    “既如此,咱们便过去吧!”黄刘氏就道。

    一行六七人便浩浩荡荡的离了内堂往前面的正房而去。到了正房一看,外祖父和几位舅舅还有几个表哥都已经等在屋里了,另有几个雇来的女使端着盆子站在屋角。

    黄刘氏走了过去和黄里正并排坐在上首,这时,邹正业和黄丽娘走到屋子正中,口称:“女婿(女儿)给父亲母亲拜年!”然后推金山倒玉柱般的跪了下去。邹晨听了这话,愣了一愣,不是昨天已经拜年拜过了吗?怎么今天还要拜?

    她却不知道,原来本地的风俗是早上拜年晚上结婚,所以女儿归宁时,若是下午回来,便只是吃一顿饭,到第二天早上再行拜年的大礼。象压岁钱和红包之类的也是第二天早上才分发的。

    邹正业和黄丽娘拜年过后,黄刘氏从身后的女使端着的小木盘里拿了一个锦囊笑眯眯的塞给了女儿女婿。然后四郎和五郎也郑重地拜了年,一人也是得了一个锦囊。邹晨然后也随着哥哥们跪了,得了一个锦囊。这时黄丽娘抱着小七,又重新给父母跪了下去,替小七也收了一个。

    再然后邹正业又给大舅哥行礼,然后对方还礼,如此这般之后屋子里的年才算全部拜完。待到邹晨磕完几个头看着自己身边的木盘,不由得吃惊,这拜年拜的可真值啊。光赤金镯子就得了两对,还有一对镶珍珠的百合花金钗正好可以插在她头顶的双髻上。又得了一个长命锁配一个金项圈,当既就被挂在了脖子上,压得她小脑袋一沉。几个舅母给的锦囊捏起来都是沉甸甸的小金锞子,另有一些玉牌和玉佩的小玩意。说是小玩意,其实哪件看起来也不便宜啊。

    再看两个哥哥,拜年礼不是文房四宝就是诗词书籍,想必也是几个舅舅和舅母事先商量好的。

    这时黄丽娘拿出自家准备的礼物,邹晨一看不由得有些微微羞涩。自家的礼物无非就是一些针线,给外祖父外祖母的是两件松鹤延年的袍子,还是年前去宛丘买的那一匹有瑕疵的布做成的。给几位舅母的是一些帕子和丝络,几位表哥的则是一些在宛丘书店里买得成套的笔墨纸砚。这些东西虽然在贫苦人家来看是极好极大方的礼物了,然而和几位舅母给的礼物一比,则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黄丽娘也是看出来了,自家的礼物确实是有些拿不出手。只是自家今年刚刚分家,又盖了宅院,虽然后院中还有十几头鹿可那些不到四月是换不回钱的。分发完了礼物,她微垂下头,一脸涩然的站在一旁。

    大舅母柴静笑呵呵打圆场:“我呀,早就知道小姑娘的绣技是咱们宛丘数一数二的大绣师教得,今日一见,果不其然。阿姑啊,您可是偏心了啊!当年您给小姑娘请的那位大绣师,怎么就没有帮我们几个儿妇们给留下来呢?这不是叫我们看着眼馋吗?”

    二舅母和三舅母听了也连忙打趣,说婆婆和公公偏心,黄刘氏听了这些话爽朗的哈哈大笑。

    一会,拜年已毕,又由几位舅母领着去了隔壁几房里拜了年,收罗了一大堆年礼回来,这个年才算是真正的拜完。到了中午,又摆了屠苏酒,请了合欢宴,一家大小坐在花厅之中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合欢席。席毕,众女眷又簇拥着黄刘氏前往内堂说话。到了晚间,又去了长房那里吃了团圆饭。

    到了晚间,邹晨和母亲依旧是陪着黄刘氏安歇。

    次日清晨卯时,家中的人便先后起床漱洗。这时院子里早有人将牛车套好,又将回礼放在牛车之上。

    黄刘氏拉着黄丽娘的手叮嘱道:“你回去之时,万事须得自己拿个主意,切莫再象以前那般唯唯喏喏,处处仰人鼻息。如今为了你,愁的我头发都不知白了几根,只怕你在婆家又受了什么委屈。丽娘啊,你记着我一句话,这人不自立,天也难助。”

    黄丽娘哽咽着点点头,将母亲的话记在心间。

    黄刘氏看着邹晨又说道:“这小晨眼看着也要年满十岁,到时也须得请女夫子去家里教习她礼仪和规矩,虽说咱们家不指望女郎们嫁入豪门大户,只是我看小晨竟像是未学过一丁点规矩似的?进退之间竟是毫无章法,也不知你平时是怎生教导的?”邹晨听了这话暗地吐了吐舌头。

    说完了这些话,黄刘氏又赶他们上车,黄家坪离邹家庄实在太远,若是驴车需四五个时辰,若是坐的牛车,怕是要到晚饭时才能到家。

    一家人拜别了外祖家,黄里正和黄刘氏直送到院门前,然后依依不舍的看着女儿和女婿坐上牛车而去。

    一路无话。到了晚间,天快黑透之时,才回到邹家庄,这时邹正达已站在村口等候。兄弟两个说了一会话,便回到了家中。

    回到了家中之后,便是正字辈们的拜年,邹家天天忙着请人请年酒,亲友绍绎不绝。如此过了七八日,一直到元宵节前才算忙完。

    邹晨是早就知道古代的元宵极受重视,这元宵又称为上元节,或是春灯节,正月十五祭祀的乃是太一神和天官两位神?。而在宛丘县城的人们,则是大多要涌去太昊陵中祭祀人祖爷爷。元宵赏灯一般会持续五天,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到了十五正灯这一日,邹家众人套上牛车,往宛丘而去。元宵节的疯狂自不必一一讲述,宛丘城内花灯无数灯火璀璨,漫天烟花炫如星雨。还有各个商家将各种灯谜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若是有猜中的便可以得到一份礼物。

    更有那大户所做灯轮高约二十丈,灯轮上披以锦绮,在灯轮上点燃万盏灯,簇之为花树。到了夜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走马观台真个是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

    到了快子夜之时,依旧有中舞动,看哪个队能最早登上舞龙台。

    待到过完了十七,整个元旦便算是完全过完。这时农夫们也安心回到家中准备开春鞭牛事宜,学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