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楼的外面有一个大的空地可以放大量的马车和驴车,楼里面没有任何的装饰,除了承重柱和几面承重墙之外什么都没有,唯一和别的小楼不同的则是每一层都有一个大大的卫生间,可以洗漱可以上厕所,而且有一个非常宽的内楼梯,墙上全部是预留的大窗户,多的让人意外。

    如果是后世的人看到就知道,这是在盖一家大型超市。

    这幢小楼由于没有技术含量所以盖的非常容易,而且在盖楼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在给行方便,上到知州府,下到地面上的小混混,一听是风五娘和仇九准备盖楼的,一路绿灯给亮到底,甚至就连盖房的许可证也是衙役亲手给送上门的。哪怕就是砖瓦商那里也有人给通了气,让他们先紧着风五娘的楼去烧砖,其他人家的工地先缓一缓。

    白天的时候,有衙役充当义务警察在维持秩序,到了晚上有大量的小混混帮着看砖瓦泥石,甚至在盖房子的时候,还有小混混来充当义工,不仅不要钱,而且还倒贴着给那些盖房的工人买水送饭,闹得盖房子的工人不知道这仇九到底是有什么面子,居然是黑白两道通吃。

    宛丘街面上出现了罕见的一幕,衙役和混混们和睦相处,甚至勾肩搭背的互称兄弟,小混混们时不时的请衙役们下馆子吃上一顿。

    而那个在追捕江月时出了力的郑大班,更是跑的殷勤,不仅跑的殷勤,而且恨不得把仇九给供到天上去,一口一个九哥叫的欢。让不知道的人看到了,还以为仇九是衙役班头,他是黑道老大一样。

    由于小混混们都跑去帮仇九盖房子了,街面上难得的清静了起来。于是,宛丘的父老乡亲更加对仇九赞不绝口。

    ps:

    俺是一个见异思迁的人!老苏啊,以前俺一直最爱你。可是后来写了这篇小说,现在喜欢上了文彥博和范仲淹了,肿么办?为毛我写着写着,总觉得文和范的品性要比你高洁呢?

    老苏啊,晚上不要来找俺!!不是俺的错。

第一百八十章 槐山羊模式启动() 
不到十天,占地四亩的小楼便盖好了。

    盖好了之后,便开始了正式的装修,任大师傅的两个大徒弟率了一帮小工粉刷墙面,而地面则是和普通的人家不同之处在于,一楼的地面全部采用了光滑的瓷砖铺成,比巴掌略大一些的小瓷砖整齐的用砂石和米汤铺在地面,而且还利用瓷砖的色差给摆成了各种形状。

    二楼和三楼用得是普通的木地板,上下三层全部被用白灰给厚厚的粉刷了一层。到此,看热闹的人以为再装上窗户就算完成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从黄家坪驶来了十几辆牛车,牛车被用碎布和稻草厚厚的包裹着,令人不知道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可是看着深深的车辙印,可想而知上面都是非常沉重的东西。

    黄家坪的牛车依次停在了三层小楼外面,然后就开始往下卸东西,看热闹的人傻了眼,只见从牛车上卸下来的都是透明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

    有那见过市面的便悄悄的向左右说道:“这可是玻璃啊!张黄陈邹四家有一个玻璃作坊,听说他们的玻璃弹珠现在远销到契丹能挣不少钱呢,而且他们还发明了一种叫跳棋的新游戏,我家里的小闺女那是非常喜爱,天天都要玩上一会的。”

    等到玻璃全部被卸下来,那些工人们便支开了架子将玻璃按照需要划成一块块大小合适的四方块,然后又有工人将玻璃给抱到一楼,直接用石膏粉加了米汤拌成的腻子先给固定到窗户上,然后再用小的铁钉给固定住。

    到此之时,那些在外围观的群众才明白,原来这是要装窗户的。玻璃造价之高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装下来三层。那照价要多高?围观的群众简直算不过来这个价格了。

    三层楼同时都有工人在安装玻璃,所以动作非常迅速,不到一天便把玻璃给全部安好。然后那些工人们谢绝了仇九的招待,驾着牛车又回了黄家坪。

    看热闹的人群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围了上去,顾不得脚下砖石硌脚,伸长脖子透过玻璃窗户往里看,只见里面虽然地面还是一片狼藉,但是从外面可以清楚的看清里面的东西,可以想见那楼里应该是多亮敞吧。

    邹家豆腐坊开业的第二天。那些官员们没再来,来的全是一些至交好友,象是张家和陈家派了陈十三和张岳亲自来恭贺开业之喜。而郑家而派了一位小郎君来恭喜。二郎他们一见到这位小郎君不由得一乐,这不就是以前他们来宛丘时看到的那位跳竹马舞的少年吗。这位少年经过了这几年,也已经日渐稳重也能独当一面了。

    刘妈妈也派了儿子来祝贺,由于她身份特殊,乃是官媒。不合适于出现在这种场合之中,所以只是派了儿子在第二天以私交好友的身份来送了贺礼。而象柳林集的沈家,则是派了沈芳做代表,就连鲁妈妈也是让她小孙子随着沈芳一同亲来,除此之外还要谢谢邹家的活命之恩,因为当初邹家在给沈家送粮食的时候也给她家送了一车。

    如此热热闹闹到了第三天。那些看热闹的小民才终于能够进店看了看仁宗和文相公的墨宝,有那些老头老太太则是进了店就跪在地上,虔诚的磕了个头。祈祷上天赐福给仁宗和文相公,然后哆哆嗦嗦的从怀里掏出几文钱想买块豆腐。

    这时,邹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事情,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购买豆腐,只收半价。但是一个人一天只能买一块豆腐。这个消息从店里传到店外,喜的那些家中有老人的人家打算天天让父母过来买一块豆腐来吃。

    第四天一早。邹家人在店里拜过了仁宗和文相公的手书,然后在店外鸣放了鞭炮,恭恭敬敬的将三份手书从墙上取了下来,然后将三块同样大小的匾给挂到了墙上代替这三份手书。

    清白豆腐坊从今天起开始正式的营业!

    和在邹家庄一样,豆腐有冷热两种,热豆腐可以随买随吃,凉粉也是有两种,绿豆芽黄豆芽更是看起来水灵灵的如同白玉一般。豆腐坊每天早上供应糊辣汤、豆沫、豆浆和油条,又和一个饼店联系好了,每天送一些炊饼来店里,除了这些之外按照行业规矩他们便不能再经营任何东西了。

    哪怕仅仅是这些东西,也够他们忙碌了。因为邹家豆腐坊内有一种豆腐王,味道非常鲜美,豆腐象白玉一般,用手触之皆碎,不论是做汤还是炒菜都要比普通的豆腐好吃的多,这种豆腐足以配得上邹家的金字门头了。

    其实这种豆腐就是后世所说的内脂豆腐,是用原糖熬出来的废水点出来的。

    邹晨眼见得宛丘城里的豆腐坊生意一切见好,便放下了心,一心一意的盯着邹家庄内的白糖作坊。现在已经挑出第一批的作坊工人,他们都是邹族中兄弟比较多的,刚刚年满十六岁的少年,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劲。邹家给的工资又高,家里又不缺少他们一个劳力,在邹家做工还能给家里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而象那些家中只有一两个劳力的则是不在此次招工的范围内,虽然那些族人们心有不满,可是邹家人说的倒也好听,总不能为了进作坊做工把地里的农活给耽误了吧!

    在古代宗族的力量非常强大,而且古人的宗族凝聚力也非后世人所能理解的。古代的家庭作坊,全部都是由族里人做主要的工作,一些不重要的工作才肯让其他人去做。现在邹家第一批先在族里选择,这只会让人称赞他们致富不忘乡里,绝不会有人说担忧什么家族式的经营模式会不会对作坊造成什么危害。

    同时,邹家庄的护卫们随着作坊的开工正式涨了工资,也将他们的工资关系转到了作坊,以后不再从邹家领钱了,同时每家每户也开始交起了卫生费。

    作坊建在了原来的庄北,邹家以低价将闲置的房子给收了过来。那些庄民们原本就是以为这些房子就只能闲置了,没想到还能卖上一笔钱,凡是邹家需要的地段,都是非常愉快的就签了协议。

    暂时先挑了一家院子大些的,让那些工人们跟着大郎和三郎学习提炼白糖的手艺,新的厂房准备重新盖,等到盖成了他们再挪过去。每天只工作数个时辰,白天天一亮作坊呜金开工,天黑前半个时辰收工。虽然邹晨认为这样就已经算得上苛刻了,因为这是一天要工作十到十二个小时了。可是庄里的人还是认为邹家仁义。

    作坊的大掌柜由公孙璐担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