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再出门。这样所有的生活用品都会疯狂的涨价!

    “大旱之后必有蝗灾。若是李伯父收不来粮食。倒也不急,等忙完了打井的事情,我让一民哥和大郎三郎来给李伯父送二十石粮食。到时,……”说完了又四下看了看,“到时,我们晚上给伯父拉来,您找个地方好好藏好,切莫让别人知道了。”

    李医士注视着八岁的邹晨,像个小大人一般用郑重的口吻和他说话,虽然心中好笑。但是面子上却是极为严肃,连连点头,“好。到时我和你婶婶说一下,藏个稳当的地方!”他却不知道,在未来的有一天,他为了这一个下午流下了多少感激的泪水。

    “那,一些生活用品都有吗?比如盐巴、调料、糖、油、酱油、醋之类的。都有吗?若是没有,我家都有,先给伯父送来。”邹晨想了想又说道。

    “这些,某倒是不知,这些一向是你婶婶料理。呵呵……”李医士尴尬的捻须笑道,这大老爷们的。谁管这些伙房的用品啊。

    邹晨看到李医士的表情,想了想不由得也笑了,是啊。别说是李医士家里了,就是自己家,父亲和二伯也是向来不下伙房的,要是问他们有多少粮食肯定是知道,要是问他们有多少调料那肯定也是一问三摇头啊。

    想通了这些。便和美娘福了一福告辞了。路上盘算着与自家交好的几家,是不是都要提前通知他们一下呢?不仅是他们要通知。就是小姑娘也得派人通知他们呢,甚至到时,还得派个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住,丁庄肯定是不盖围墙,到时小姑娘一家怕是粮食再多也经不起流民哄抢。

    还有风五娘,她家是做菜棚的,虽然官府肯定是不会让她饿着,但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到时还是得找个机会给她送过去几十石。象陈家,张家,都是有恩于自家的,自然也不能落下他们。而外祖家更是不用说,不仅要告诉他们,还得劝着他们也立了围墙以保庄民们安全。而且还要劝外祖家多多打井,只有打井才有水源,到时才会不死人。

    邹晨想明白了这些,犹如放下了一块大石头,拉着美娘的手又回家去了。

    不提邹晨这里正一路思考着到底要给哪些家提前通知,要将哪家接到家来共渡难关。且说文彦博随着邹家的几个人走到了麦田边,只见邹家庄小麦郁郁葱葱,麦田苍翠,而且庄内一派繁忙的景色。他来的时候,是沿着邹家庄新修的大路一路走来,只见道路是青砖路面,早已经对这个庄子心生好感,待行到庄门口,又见庄口立着一块大碑,碑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下马了一看,却是那些修路之人的名字。而与其他碑文不同,其他的碑文是先将事件写在正面,名字写在反面。

    邹家庄的碑文则是先将名字写在了正面,后面才写了是为何事立碑,着实新颖。

    捉了一个在路边正推着砖车走的农夫问他为何碑文是反着写,那农夫虽然是被吓的两腿发软,却还是强撑着为庄子碑文辨解:“我邹家庄的碑文是为了让后人记住那些修路的人,不是让他们记住修的这条路。所以我们把名字写在碑文前,就是让后代子孙在出庄入庄的时候都看到先辈们做了何事,以做表率,将来他们也要做比先辈更值得写在碑文上的事才可以。”

    文彦博和知州等人听了这农夫的话陷入了深思,确实,立碑文目的所在便是要教化世人,对邹家庄来讲,修路的这些人,比这条路更具有教育的意义,这不正合了圣人所说的仁教吗?做了善事,便将你的名字刻在碑文上,若是做了恶事你的名字便会抹去。那凡是名字刻在碑文上的,以后都不会做恶事,因为他们怕名字被抹去。

    想通了这一点,文彦博低声对知州说道:“这邹家庄,怕是有大儒在内。且看这庄内行事,无不暗合一个仁字。端的是好教化啊!”

    知州来过了邹家庄一次,也对这个庄子甚有好感,闻听此言,也点头道:“正是,下官来了一次,观这庄内人人懂礼知法,又守法恭谨。庄内数百年绵延,竟无一人作奸犯科,由此可见,确实好教化。此庄的里正和乡书手,功不可没。”

    文彦博听罢此言捻须而笑。

    ps:

    乙卯我百度了一下,大约是指3月惊蛰到4月清明这一段时间,应该是仁宗生日之前,好惨的仁宗啊,去年天有二日,太白金星和太阳同时出现。在现在来讲是天文奇观,不会和政府联系在一起,可是古代,这个,可是非常大的异相了,尤其还是在仁宗生日前后出现的。今年来了一个大旱和蝗虫。仁宗的日子不好过啊!今年又谢罪了一次。好惨!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文彦博称赞邹家() 
(这是今天最后的一章,夜里还有,不过不建议大家等了!大家可在等到明天早上再看,明天早上还会有一章。哇,一想到我明天就下重磅推荐了,好难受啊!在此求订阅和粉红。再不给我,你们在首页就见不到我了。呜呜!)

    文彦博与知州来到麦田之时,见到邹家庄的麦苗并不象别的庄子那般枯黄无力,象是要死了般,而是葱郁苍翠,生机勃勃。而且农夫们更不像别庄那般个个半死不活的跪着祈雨,而是热火朝天的在挖井。整个庄中,哪怕就是妇孺和幼童,也是各有职责,妇孺在运送砖石给泥匠或是帮着泥匠们在拉砖石上工地,又或是在帮着开挖下水道,幼童们则是在一旁将砖石排列整齐。虽然是明知道有大旱将临,却是有不紊不慌不乱,一切看起来都是井然有序。

    儒家的人,原本信的便是上帝,自认为这世间任何的一切需动手而来,并不敬鬼神之说。所以象那些祈雨,求河神之类,也不过是做给小民们看的,让他们安心而已。举凡大儒,遇到旱灾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会在地方内要求开挖河沟和堤渠,其次便是会要求百姓打井。

    如今见到邹家庄的人不等不靠,竟是主动开挖深井,怎么不令文彦博欣喜?

    和他心情不同的则是知州和通判,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邹家庄竟是送了如此大的政绩给他们,他们恨不得抱起里正和乡书手亲上几口,尤其这个政绩还是被文相公下来看到的!文相公为人耿直公正,哪怕他就是知州老师陈执中的政敌,陈执中也称赞他“穷贵极富,而平居接物谦下,尊德乐善。如恐不及”。文相公看到如此政绩,绝不会压着不发,而是会如实禀告官家。

    现在朝堂之上争斗的正厉害,这一个政绩足可以为陈执中加分了。想到了此处,李知州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和他前几天恨不得把邹家的人给大卸八块的心情又不同了。然而他却并不知道,这个政绩虽然能加分,却抵不过“私自打死奴婢”这个罪责重,最终他的老师还是在至和二年(1055年)六月时,先因杖杀婢女后因与婢通奸的丑闻被赶下了相位。由文彦博和刘沆担任相位。

    文彦博招手唤过正和邹老爷子窃窃私语的里正和乡书手,道:“你庄共挖了几口井?深度如何?我观挖出来的井有出水有未出水的,不知这未出水的要如何处理?”

    里正上前一步拱手答道:“回枢密相公。小人所辖的邹家庄共挖井将近三十余,平均每一百亩到五十亩约得有一口井,一口井须得二十二贯钱。未出水的要等到全部的井挖完之后再深挖几尺,若是还不出水便填上恢复田垅。”

    “二十二贯?”文彦博大吃一惊,“现在的井已经这么贵了?”

    里正答道:“回枢密相公。正是如此。现在天旱少雨,好多井水挖了九尺还不出水,往年的井只须得打四五尺便有水了。不仅是这些田里的井出水少,庄子里以前打的井,也有两口已经不出水,要重新再挖的。”

    文彦博抚了抚美髯。然后又不相信的蹲下身抓起一把田垅边的土,只见这土果真不象麦田中间的那样湿润,明显的干结。他又招手唤过一个小吏取来了一个锄头。使劲的深挖了几下,再看看还是旱的出奇。他拍拍手,眯起眼睛看着天空,只见天空中一望无际的蓝色天幕,如同一颗晶莹的美玉。观之绝美,却令人心碎。又往麦田两旁望去。只见远处有塘,塘中尽植莲荷,塘上植拂丝垂杨,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望之烟笼如绣。

    再往远观,麦田棋布相峙,阡陌纵横。几条从沙河引来的沟渠两旁,稻田之中大约养有活物,隐约可见有蝌蚪浮游其中,更有几只螃蟹挥舞着蟹爪在秧苗中横行。复女远望邹家庄村东,好一片粉墙细柳,农户大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