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纸糊了。邹晨想起后世的落地窗,想起后世的玻璃柜台,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2013年,你离我越来越远了!

    黄天青在帝前得了圣人赏识,破格将其升为知县到大名府为官,黄天青只来得及勿勿回了黄家坪和父母告了别便带着妻儿踏上了去河北的路途。邹晨犹豫再三,还是将玻璃的制造工艺清清楚楚写了下来交到了黄天青手中,黄天青未及细看,只是以为是外甥女写的平安信。等到了路上想起来,打开一看,惊呆了半晌,直到张宁馨提醒他才醒过神来。

    这一路上,他仔细推敲,沿途又收集了一些有关火窑的知识还有几名大窑匠。到了大名府后,拜会过了上官,待得处理完了县衙的杂事之后,便秘密的开了窑炼制起了玻璃。经过数月的失败和摸索后,终于成功炼制出来了第一批成品,黄天青看着窑匠们呈上来的几块小玻璃,手指颤抖久久不能言语。

    然后他又按照邹晨所说的背后涂上水银再漆上一层漆,果真造出了一面毫发可鉴的镜子。思虑再三,他提笔给邹晨写了回信,并附信送上了几个成品,正巧赶上了邹晨八岁的生辰。

    ps:

    《唐语林》,唐玄宗曾于宫内建造避暑的“凉殿”,该殿除了四隅积水成帘状飞洒外,还装有水力“风扇”,水流激射到“风扇”叶轮,带动扇叶旋转发出风力。基于这个原理,现代的手工爱好者仿着缝纫机造出一个小型的脚踏风扇绝对是可行的。

    精钢:前几天扒林蛙的时候,看到宋人苏颂写的《本草图经》这本书,里面金器那篇,有精钢的描述,和现在的精钢一样。(这本书是仁宗嘉佑六年写成的,1061年)

    大名府:即今河北大名县,北京大名府的遗址就在今天的大街乡。仁宗朝曾在此建陪都以抵抗契丹,史称‘北京’,并非现在的北京。

    北宋四京为:东京开封汴梁城,北京大名府,南京商丘(这是龙兴之地,赵匡胤的发迹地,也叫应天府)并非现在的南京,西京洛阳。

第九十四章 过生日讨要红包() 
“姐,你喜欢哪一个,随便拿一个去玩!”邹晨笑着说道。

    美娘猛的抬头,吃惊的看着小妹,“不行,不行!这太贵重了,这可是琉璃镜啊,……”美娘连连摆手。

    邹晨随手拿起一面瑞兽菱花镜塞到了美娘的手里,美娘小心翼翼的接过,想还给小妹却又舍不得,犹犹豫豫来回伸手。邹晨看到了便把镜子往她怀里一摁,笑着说道:“你我是亲姊妹,我的东西便是你的,有啥不行的?你再随便帮二婶娘挑一个镜子。”

    “这,这,这?……”美娘爱不释手的来回翻看菱花镜。

    邹晨不在意的笑笑,拿起箱子底部用油纸包裹好的一封信,上面黄天青详细的写明了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现在玻璃和镜子已经烧成,但自家在大名府并无根基,恐被人所害,所以还是希望能在淮南府立个作坊,联合黄张邹三家之力方可抗衡觊觎者,并称已派忠仆押解着窑匠们往宛丘赶来。

    字里行间,并不将邹晨当做八岁幼童来看,而是用征求的方式像和当家人说话似的口吻。邹晨仔仔细细地将信看了三四遍,思考了一下,拿起案几上的笔墨准备写回信,并没有注意到,美娘已经识趣的悄悄离去。

    回信写好,吹干了墨汁,邹晨才重重的吐了一口气。出了屋走到隔壁发现屋里没有人,在院子里找了半天才找到了父亲。将玻璃的事情和父亲说了,邹正业看过信后张大嘴巴看着小女儿,久久不能言语。

    “小晨,这是啥时的事?我咋不知道家里又多了这一门营生?”邹正业疑惑地问。

    邹晨吐吐舌头,“阿爹,我就是给二舅舅写了一份玻璃行业企划书,呃。烧制办法。然后……”于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给讲了一番,并说了当时只是设想,没想到能成,所以没有和家里人讲起,现在搞成了才敢往外说。

    邹正业听完紧锁眉头,“这玻璃的利润这么大,咱能守住吗?”

    邹晨沉吟了下,道:“咱们三家,必是以张家外祖为首,外祖家为辅。咱们只是卖力干活的,然后留些利润用来打通关节,想必无事吧。再说了。万事有张外祖和外祖家扛着,也轮不到咱们去操心。”邹正业听到女儿这样说,才算放下了心。

    到了晚间吃饭的时候,邹晨又把这事说了一遍,家里人虽是普遍担忧。但是一想到张黄两家在前面顶着,也就把心放在了肚子里。

    转眼间,便到了邹晨的八岁生辰这一天,家里从早上起便开始忙碌,买猪羊肉和鱼又买了两只兔子,两家人合在一起。准备给邹晨和小七庆生。

    邹晨去年生辰的时候,家里为她举行了髻年礼,庆祝她可以梳起双髻。今年因是八岁,所以只准备吃一顿饭罢便。

    早上一起床,先去了父母处请安,披散着头发请黄丽娘为她梳了一个垂挂髻,头发编成环垂于耳侧。然后进内屋换了一身淡粉色的襦裙。裙裾上绣有小朵的白色梅花,腰间系着两块蝴蝶玉佩垂在脚边。顶端别无装饰。只是各用了两朵淡粉色宫花别在双鬟上。看起来清雅别致,秀丽婉约。

    小七则是身穿一身后世的t恤衫,胸前黄丽娘按着邹晨的设想绣了一个大大的米老鼠,头梳冲天辫,既萌又可爱。

    邹晨和小七穿戴一新后走出内室,齐齐跪在父母身前,叩谢他们的生育之恩,小七则是刚一跪下去就急不可待的伸出手去,黄丽娘摇摇头,无奈的塞了一个荷包放到小七手里,也交给邹晨一个荷包。邹晨将荷包别在腰间,从自己的荷包里取出一个玻璃珠串成的小佩饰帮小七别在腰间,算作是她送的生辰之礼。小七看到这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珠立马把荷包扔到一旁,专心致志的摆弄珠子玩。

    黄丽娘看到女儿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嗔道:“这琉璃珠子价值数十贯,怎可送于小七,你好生留着将来做嫁妆。”

    “阿娘,我才八岁吔!”邹晨噘起嘴巴,“这玻璃珠子是咱自家生产的,哪有什么贵贱之说,再说这比戴个玉佩便宜多了,丢了也不可惜。”

    又笑嘻嘻的蹭到黄丽娘身边,“将来我的嫁妆肯定都要玉的,才不要这些粗俗的东西。”黄丽娘闻听此言,哭笑不得地伸出手点了点邹晨的额头。

    四郎和五郎笑嘻嘻的向邹晨和小七恭贺生辰,邹晨和小七则是齐齐的伸出手去向两个哥哥讨要生辰之礼。

    四郎送邹晨的是一枚私章,上面有她的小字‘晨光’,送给小七的则是一把自制的小弹弓。五郎送给邹晨的是一本市面上比较难找到的农书,扉页上写着《古今农事》落款者不祥,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送给小七的是一把木刻小刀,是五郎一个月前请邹正达手把手教着自己刻得。邹晨和小七接了礼物,各个欢喜。

    出了西院,跟着父母又去后东院请了祖父的安,邹老爷子一人给了他们一锭碎银,约有四五钱重。小七美滋滋的塞进荷包里,然后声称要去家里的杂货铺子买糖吃,把家里人逗的乐不可支。自从邹家起了一个杂货铺子,最高兴的是庄子里的小媳妇,其次便是那些小孩子。因为有地方买糖吃了不必再等货郎才可以买,邹家卖糖与别人家不一样,别人是成包卖的,而邹家是不论任何的糖,只要是能分开的,都分成小块去卖。一小块一文钱,小孩子们各个买得起,大人们也不在意。一天吃一块,一个月也就是三十文左右。

    邹家茶棚里卖的冰水,夏天销量也是非常的好。先将凉开水放到井中冰一个时辰,再兑上用小石磨打磨好的果浆,随喝随磨,可自选口味,清凉可口,冰爽怡人,而且又卖的非常便宜,一碗才卖一文,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都爱去买上一碗喝。也有图省钱自己在家用刀背拍水果自己冰水喝,只是连磨带喝竟弄了一个时辰,最后还得涮碗收拾,还不如花一文去邹家买上一碗慢慢的品尝,品味众多还省事又便宜。

    到天热的时候邹一民在茶棚能忙的脚不沾地,一边要打磨果汁,一边还要帮人沏茶倒水,邹萍劝他再请一个帮忙的都被他拒绝。邹家和他是按承包费结算,一个月他只需要交给邹家三成的利润便可以在茶棚卖茶,多赚多交,少赚少交。而且邹家又不用交税,一个月能赚两三贯,他当然不肯再请一个人付雇金了,若是忙的时候他便请母亲前来帮着看钱箱,自己则是乐呵呵的挥汗如雨,丝毫不觉得辛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