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宠信过一人。

    朱由检停住脚步后,也吓坏了这十个宫女。

    吸引朱由检目光的女子抬起头看到朱由检正在盯着自己,惊慌失措,赶忙低下头去。

    “你们都起来吧。”朱由检也反应过来,赶忙说道。

    宫女听到朱由检的话后,道声谢恩,全部站起身来,不过也没人敢抬头。

    京郊周围的百姓都说,皇帝仁政爱民,是个好皇帝,名声极好,可在深宫之中,这朱由检的名声却是极坏的,都风传着,魏忠贤力扶朱由检登上帝位,可最后却被朱由检活活逼死,更甚者,还有人说魏忠贤被活活的殴打致死,虽然皇帝下旨厚葬魏忠贤,可从魏忠贤住处抬出的棺材,里面装的根本就不是魏忠贤,真正的遗体早就被朱由检下旨,挫骨扬灰了,当然这些风言风语上不了大雅之堂,朱由检也不知道,若是知道的话,只能苦笑不得了。

    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笑着说道:“皇上,有何吩咐?”

    朱由检当然听出王承恩的笑声有些不对劲,回头看了他一眼,道:“朕能有何吩咐,走吧。”说完抬步朝前走去,也没有跟那个吸引自己目光的宫女说话。

    朱由检清楚,那个宫女已经引起了自己的兴趣,但是作为帝王,他又不能当众跟那名宫女说话,只能抬步向前,不过朱由检根本就不担心自己见不到那个宫女,只因朱由检清楚,即便自己不说,这王承恩想必心中也明白,估计晚上来养心殿侍候的宫女中便有她。

    朱由检所料不错,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背影,轻声对他的一个亲信太监说道:“你在这里等着,皇上走远后,便把这个宫女带过来见我。”说着指了指站在不远处的那个宫女。

    亲信太监点点头轻声说道:“王公公放心。小的一定把那个宫女带过去见你。”

    王承恩这才放下心,一路小跑追上了朱由检。

    因为见到了那个宫女,朱由检也不想在御花园乱转,便回到了养心殿,批阅奏章。

    但朱由检的心却一直安静不下来,因为那个宫女让他想到了前世之事,可谓是理不清,剪不断。

    正当朱由检思绪混乱之计,有人禀报,说兵部尚书袁崇焕求见。

    朱由检应许之后,袁崇焕便大步进入了大殿,跪拜之后,朱由检便问道:“袁崇焕,你还见朕,是否要要事禀奏呢?”

    袁崇焕道:“禀奏皇上,微臣是想要向皇上详奏西北大营之事,只因这几日国葬,皇上有些哀愁,微臣才不敢贸然进谏。”

    “西北大营之事,前两****看到了付伟的奏章,上面说李烁对他帮助极大,他能在年前征收两万士兵,想来,朕知道的也不算详细,你便道来,朕细细听着。”

    “皇上,付伟写给微臣的书信,说陕西巡抚李烁,为其筹备西北大营营地,十分用心,府衙招募数千百姓,日夜换班修建营地,操练场,不出六日便就完工,又调出良马,兵器,可谓是尽心尽力,三大营半月之内,招募士卒达五千余人,李烁功不可没,他与西北大营总兵官王珂两人关系甚佳,对待西北大营整训之事,也是不谋而合,不出时日,西北大营便能成为拱卫我大明西北的一只劲旅。”

    朱由检摆摆手道:“增设西北大营乃是朝廷的事情,怎能拖累陕西一省之地,我们朝廷的饷银不是已经准备完成了,马匹火器也由兵部调度了吗,为何会让陕西出银又出马呢?”付伟的奏章说的不是那般详细,故朱由检根本不清楚增设西北大营陕西的用度。

    袁崇焕开口说道:“皇上不知,银两早就备好,只因国丧之事,稍作些耽搁,不过最迟明日便能到了陕西,而调度兵器火器马匹之事,我兵部虽在调度,不过时间紧迫,只调出了马匹两千,兵甲三万,火炮九十八门,不过这些调度均是来自南京三大营,江南卫所,此去陕西,路途遥远,需要半月时间才能到达长安,不过皇上可知,这李巡抚可是有天大的本事啊,他竟然派人去蒙古购买马匹,付伟的书信中提及此事,蒙古部落已经答应,贩往关内六千匹良马,加上兵部调度与陕西筹备,西北大营马匹会超过一万。”

    朱由检点了点头开口说道:“那购买马匹的用银变便从所拨银两中扣除吧。”

    对于李烁在蒙古买马这件事情,朱由检没有发表任何看法。

    袁崇焕的又禀报了一些其他军务,朱由检也尽皆批示,事了之后,袁崇焕便告辞离去。

    在袁崇焕走后,朱由检还在想着陕西的军田私占调查司,聪明睿智的朱由检当然清楚陕西三政中的利害关系,只要第一件军田私占调查能大获成功,那么裁剪军户,增设西北大营,也会水到渠成,

    政策虽然给了,但那些地方乡绅也不是纸糊的老虎,李烁与曹德章到底有没有本事从其口中夺食,说实话,朱由检心中也没有谱,他是在重要李烁不错,但他根本就不知道李烁真正的能力,虽说主事之人乃是曹德章,但朱由检心中清楚,此时费心最大的还是李烁,最后拍板定论的还是李烁。

    以这件事情来考量李烁的真正能力足矣,到底是真学实干,还是夸夸其谈,年前便有定论。

    这两天状态不好,是因为小风的感情出现了重大危机,每日都感到烦闷,思绪也稳定不下来,本想着断更几天,好好想想自己该怎么处理,可又想着给我投票的书友们,咬牙也要坚持。

第八十七章 购粮事了() 
朱由检独自一人在养心殿用过晚膳后,便对一名小太监交代道让他去坤宁宫一趟,说其今天晚上不去坤宁宫了。

    这已然成为了朱由检的习惯,若是当他国事缠身,十分疲惫的时候他便不会再去坤宁宫,可也总会让人去告诉一下周皇后。

    朱由检端坐在龙案前,手中捧着一道奏章,仔细的看着,这封奏章乃是郭允厚上奏,详细禀报了各地粮食入仓的数目与存粮,京师入米粮二十六万石,南京入米粮十九万石,而开封却只入米粮八万石,因为西北大营的存在,陕西所入米粮仅次于京师重地,共计二十一万石。

    军需司购粮已近尾声,朱由检也必须按着自己的政治承诺,召见各地各级完成任务的官员,还要下旨训斥那些没有办好差事的各地官员,但他们只是被训斥,还有的更加严重。

    所有的事情都是双面刃,有的确实把朝廷交代的任务办的很好,但也有的没有遵守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标准,把手伸向了普通百姓,因为受到地方官员乡绅的威逼利诱,没有人敢告状,只当是吃个哑巴亏。

    而这件事情便出现在了河南洛阳府,这是被锦衣卫千户走访民间发现的情况,便写信告知了骆养性,骆养性也不敢耽搁,深夜入宫,又把洛阳发生的事情详细告知了朱由检,

    朱由检听到消息后,冷冷的对着骆养性说:“朱由崧为何还不入京,此时压迫百姓的事情有没有福王府搀和其中。”

    骆养性大吃一惊,赶忙回到:“因为大多数乡绅与福王关系甚好,得知消息,便是福王出面压迫河南巡抚,让其从百姓身上下手,至于世子朱由崧,得知皇上的旨意后,虽哭哭啼啼,但也没有抗旨的打算,只不过准备时日久了,又被国丧之事耽搁。故到现在才没有入京。”当时骆养性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存了小心机,这福王可不比其他的藩王,他乃是朱由检的亲叔叔,关系十分近,即便现在闹些矛盾,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万一朱由崧从蒙古回来后,朱由检看着他也不容易,谁知道那时候的态度又是怎么样。

    听到这句话后的朱由检当即下旨,彻查此案,主审之人不是别人,便是骆养性,并告知骆养性催促朱由崧立即入京,当然朱由检也暗示了骆养性,可以把这件事情闹大一些,最好把巡抚都给牵扯进去。

    当然派骆养性去办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证明骆养性与锦衣卫的价值,在上个时空中朱由检认为明朝的厂卫标志着明朝政治的黑暗,应该被取缔,不过他现在身份变了,知道锦衣卫乃是皇帝手中的一大杀器,皇帝不喜欢谁,便让锦衣卫去调查他,无孔不入的锦衣卫系统总能查出一些问题,这样也就起到了铲除绊脚石的政治目的,当然当锦衣卫拥有自己的思想的时候,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场大灾难,故朱由检心中对未来也有过规划,便是再度增设一个特务系统,比之东厂锦衣卫来说,地位略低,但他们的职责却是核实锦衣卫调查的结果,也可以说弥补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