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无法,只能扶着朱由检躺下身去道:“皇上,先躺着,容老奴向你一一禀告。”

    朱由检躺下身去后,过于疲惫让他不得不闭上眼睛,道:“你说吧,朕听着呢?”

    “老奴与王体乾一同察验了宫中太监宫女的人数,核实为太监八千六百五十二名,宫女四千七百三十三名,比之万历年间,少了三成。老奴又与王体乾共同商议,决定把太监削减到两千三百人,宫女一千二百人。”王承恩低声说道。

    朱由检迷迷糊糊中听完王承恩的话,又问道:“朕看可行,以后这些太监宫女只需在后宫,前殿无需太监宫女。”

    “遵旨。”

    “王承恩,今日着朕看着那些太监宫女那般恐惧,到底为何?”朱由检轻声问道,他真的奇怪,那些平日里十分畏惧自己的太监宫女竟然敢不听自己的话。

    “皇上,您在昏迷中不知道,皇后娘娘得知皇上昏迷,从御医口中得知,乃是平日休息不好,过于劳累所致,便要杖责在养心殿侍候的所有太监与宫女,并大发雷霆,若不是老奴劝谏,这些宫女太监只怕会被杖责,平日里面没有脾气的皇后娘娘这一发脾气,把这些太监与宫女吓住了。”王承恩解释刚刚为何那些太监宫女不敢起身的原因。

    “朕定会注意休息,不要再让皇后担心了。”说完这句话的朱由检便睡了过去。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睡着后,便轻手轻脚的退出殿去。

    王承恩秉着周玉凤的谕旨责令宫中太监宫女,不准在宫中谈论皇帝昏迷之事。

    第二日,朱由检起床后,觉得自己精神头极好,用了些早膳,便坐到龙座上,拿起龙案上的奏章,开口对身边侍候的小太监说道:“你去把黄立极,李国普,,郭允厚,袁崇焕四人召来。”

    “遵旨。”

    朱由检只看了一会儿奏章,黄立极四人便一同前来。

    四人行了大礼后,朱由检便先开口询问郭允厚道:“郭允厚,军需司的事情可曾顺心。”

    “禀奏皇上,昨日军需司拟定的购粮数额已然下放到各地官府手中,御史与京师官员大多数已经到了分配的地区巡视、而购粮的银两也将在今日出库封箱,运往各地。接下面便要看地方的官府如何购粮了。”郭允厚如实禀报道。

    朱由检点了点头道:“郭允厚主持军需司之事,果然没让朕失望,朕心甚慰。黄立极,毛文龙已经从海上入了朝鲜,那朝鲜整军总督由谁担任,你可有人选。”

    “微臣近些天来一直关注着辽东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的与袁尚书商议,觉得杨嗣昌可但此大任。”黄立极开口说道。

    朱由检没有说话,听着黄立极的下文。

    “皇上,杨嗣昌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颇有识人之能,奔赴朝鲜督导毛文龙整军,绰绰有余。”黄立极又接着道。

    朱由检看向袁崇焕。袁崇焕赶忙道:“臣也觉得杨嗣昌可行。”

    朱由检心中有些迟疑,因为他知道明末的历史,对杨嗣昌的禀性也有些了解,这个人虽有些能力,但好大喜功,不知兵事,在国家本就艰难之际,增兵十二万,派饷二百八十万两,使用十面之网的战略方针,以剿为辅,以安抚为主,最后却被张献忠牵制,病死沙场,朝鲜在以后的联合抗金的战略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把这个地方交给杨嗣昌,他还有些放心不下,不过杨嗣昌的举荐乃是袁崇焕与黄立极商议而定,自己也不能没有理由的拒绝。

    “杨嗣昌的父亲可是杨鹤。”朱由检明知顾问道。

    “是,杨嗣昌中举比之父亲杨鹤晚了六年。”黄立极如实答道。

    朱由检想了一会儿,轻声道:“朕准了。”朱由检答应让杨嗣昌出任朝鲜督军,也只是为了随后提出设置西北大营做些准备而已。

    “不过皇上,微臣还有一事想要奏请皇上圣裁。”黄立极又轻声说道。

    “何事?”

    “朝鲜虽是我大明藩国,但朝廷从未在藩国中设置总督一职,不知要给杨嗣昌的这个朝鲜总督定什么品级的官职。”

    朱由检想了一下道:“让杨嗣昌兼着兵部侍郎之职,出任朝鲜总督。”

    “微臣遵旨。”

    所有事情商量后,朱由检便开口说道:“陕西巡抚李烁密奏,说陕西卫所腐朽不堪,不堪一战,提议整练新军,增设西北大营,你们几人商量商量此事可行否?”

    “误国之言,此事皇上万万不可听信谗言啊。”第一个提出反对的不是黄立极,而是郭允厚,他可是知道大明朝的家底,要是在大西北设置西北大营,这花钱便如流水一般,户部根本承担不下来。

    “黄立极,你觉得此事可行否?”朱由检听完郭允厚的话后,没有回复,反而逼着黄立极表态。

    黄立极迟疑一下,开口说道:“微臣觉得李巡抚的提议可行,不过增设西北大营,朝廷也要一并减少陕西千户所,不能让户部担上这个重担。”出乎朱由检的意料,这黄立极竟然同意增设西北大营,实然,黄立极清楚他在内阁首辅的位置上呆不了多久,若是现在支持朱由检的政策,那么朱由检也会念着他的好,等到下台后,也会有个好的待遇,这便彰显着人性最丑陋的一面,黄立极根本就没有考虑增设西北大营的利弊,而最先考虑的便是自己以后的下场。

    既然想不通,朱由检也不想在多做思考,转而对着郭允厚道:“郭允厚,朕知道你忧心什么,朕可保证这西北大营绝对不会花户部一两银子,军需司购置的粮草运往长安府的便由西北大营使用,饷银由内库出,每年皆是如此。”

    郭允厚一听,更不同意了,这不是胡闹吗?朝廷招募训练新军,不要户部过问,这成何体统,魏忠贤当政的时候,辽东军饷虽是内库所出,但走的还是户部的账,这要做的目的便是顾全朝廷的颜面,国家没钱,皇帝有钱,说出去也会让百姓非议。

    “皇上,微臣不同意增设西北大营,不是畏惧要让户部出钱,皇上可曾想清楚,辽东历年军费便是朝廷的一大支出,此时增设西北大营,朝廷每年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户部此时库存不过白银一百六十二万两,黄金也不过三万两,即便来年赋税能在为朝廷增收三百万辆税收,可辽东,三大营,京卫,兵马人数过五十万,若不亏欠,朝廷要拿出不下于一百八十万两的白银,若在发灾荒,朝廷根本无力赈灾,若辽东边疆发生战事,朝廷又要拿出饷银犒军,试问一下,朝廷哪来的那么多白银,皇上说不要让户部负责,由内库所出,这更为不妥,家乃是家,国乃是国,岂能混作一谈。”郭允厚大声道。

    不好意思,各位书友,忘了今天是个节日,刚刚才到家,用最快的速度写了一章,明白早起,七点之前在发一章。

    祝大家白色情人节快乐,顺便问一下,各位书友手中有票票吗?支持一下。

第七十四章 裁剪卫所() 
看着郭允厚如此激动,倒是有些让朱由检有些惊奇,听着郭允厚为自己算的这笔账,也让他颇感压力,虽说仗着魏忠贤给自己积攒的家底,让自己有些底气,可朱由检清楚,这笔钱迟早要花完,那些皇庄每年最多只能为内库增添五十万两白银,只够皇宫每年的用度,他知道,从崇祯元年开始,他便要扯开自己伪善的面具,对那些富商乡绅露出本来的面目,不过他此时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此准备,不然他与上个时空中的崇祯皇帝没有什么不同,因为陕西大灾,北方大乱,作为统治集团,只能增加赋税,以资军饷,有两个群体可以为朝廷增加赋税,一个群体是普通百姓,在上个时空中,崇祯皇帝强征税收,竟然把每年的税收从三百万两,变成了两千万两,这个负担全部摊在了普通百姓身上,这也造成了一种结果,流民越来越多,叛乱也越来越多,而另一个群体便是乡绅富户,这些人是大明朝的蛀虫,他们掌握着整个国家超过八成的财富与粮食,朱由检要走一条与上个时空崇祯皇帝完全不同的路、

    上个时空中的崇祯皇帝实行的政治策略从中可以得知他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登上帝位后,风驰电掣之下,铲除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重新启用了东林党,但到最后,他发觉若只依靠东林党自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便又重新扶持新的宦官势力,走回了老路。

    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他不在是上个时空中摇摆不定的崇祯皇帝,他敢想敢做,大明朝注定能挺过难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