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意。”温体仁说着说着竟然扯到了朱由检身上,当真让李世超惶恐。

    温体仁想把女儿嫁给李世超当然是存着自己的小私心,若说这朝堂之上什么关系最为牢固,便是这种翁婿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李世超确实前途光明,而自己的女儿也到了婚配的年纪,虽说岁数相差有点大,但在温体仁看来,这都不是问题,当然,若是没有调查过李世超,温体仁也绝对不会这般草率的把女儿嫁给李世超。

    这李世超年少便顶替父亲进入锦衣卫,勇猛,沉着,不出几年便得到了田尔耕的赏识,破格提拔为千户,为田尔耕的亲信,田尔耕倒台以后,李世超没有被牵扯,又以自己的能力获得了新任指挥使骆养性的认同,并且一步步进入了皇上的视线,而从未在外沾花惹草,闲暇时候,也都在城北的小院子里面陪伴老母孩子。

    这些全是骆养性调查而来的事情,就因为这些想要跟李世超联盟的**越发大了,若是自己日后登顶,必须有人支持,若是自己女儿嫁给了李世超,那个时候的李世超定会支持自己。

    温体仁这般说,李世超若是还推辞的话,便真的有点瞧不上温体仁的意思了,李世超虽然被皇帝赏识,但这温体仁是机要大臣,自己终归不能让他太过难堪,只能顺着说道:“既然温大人如此抬爱下官,那便完成皇上所交付的差事后,若那时温大人不后悔,下官必背上厚礼,前来提亲。”

    听完李世超的话后,温体仁笑出声来:“如此便好,如此便好啊。”

    李世超不是不知道与温体仁结成翁婿之后对自己不好的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此时与骆养性的关系,但今日话既然说到这里,若自己还不答应温体仁的话,那便是得罪死了温体仁,先不说日后关系怎么相处,便是接下来的江南之行也不会太过

    顺利。

    李世超驾着马回家的路上,想着吃顿饭,竟然吃出个便宜岳丈,不由苦笑出声。

    第二天,巡阅使便奉命出京。

    温体仁与李世超的第一站便就是南京城。

    南京城古名金陵城,洪武皇帝朱元璋,便是占领了金陵城后,才有了资本,荡平了张士诚,陈友谅等人,统一了江南大部国土,并发兵北伐,驱除鞑虏,光复了汉人的天下,靖难之役后,朱棣迁都北京城,为了维护正统,南京城的首都地位没有被剥脱,大明实行两京制度,但大明朝的权利中心是北京城,南京沦为陪衬。

    南京六部衙门聚在,各有尚书,但却没有实权,自从靖难之役后,南京城就成为政斗失败者的政治流放地,最有名的莫过于海瑞,海瑞便是惹了皇帝生气,被调到了南京任右都督,死于任上,当然南京的兵部还是有着一定实权的,便是南京周围的布防,由他负责,南明时期的史可法便是南京城的兵部尚书。

    李世超与骆养性路上没有耽搁走了三天便到了南京。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安石的南乡子形容南京最为合适不过。

    到了南京城外的时候,南京城中知府衙门知府率领着官吏出来迎接,六部衙门的几名尚书却是一人都没有见。

    温体仁看到这种情况,也没有多说什么,只因为六部尚书比他官职要高,在南京任职的年岁也大了,不经常参加这种政治活动十分正常。

    南京作为陪都,知府的品级与京师的知府一样,比之其他州府的知府要高上一品,

    南京城的知府名唤晋客,万历二十五年的进士,一直在京为官,直到天启二年,才被吏部调到了南京任知府,那个时候阉党势力还不是很大,调到南京以后,也算是躲过了政治斗争最为严重的那几年

    入城之后,温体仁性与李世超与随从等人便住入了驿站,刚到驿站还会收好行装,晋客便来拜访骆养性商谈新政事宜,温体仁看着李世超笑了笑道:“李大人,看到没有,,有人比我们还急。”

    李世超淡淡一笑没有多说什么。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四十六章 江南水乡 3() 
温体仁这一路给李世超的感觉便是深邃,与骆养性不同,懂得隐忍,并一直有着坚定的政治目标,在官场上面这种人是最为可怕的,现在想来,怪不得皇帝会让自己辅助温体仁。

    晋客进入驿站后,温体仁起身迎接,与晋客互相行礼。

    待到三人坐下后,晋客便道:“温大人,李大人,本官今日设宴款待两位大人,还望两位大人能够赏脸一聚。”

    温体仁笑了笑道:“盛意难却。”

    李世超点了点头,也没有拒绝,反而问道:“这南京城乃是陪都,在江南又起到表率的作用,为何新政迟迟没有推开,晋大人可知,这京畿之地,进度可比南京要快得多啊。”

    晋客听完李世超的话后,轻笑出声站起身,走到窗边:“这南京城藏龙卧虎啊,比微臣官大的更是不计其数,这内阁机要司要让我们南京知府衙门推动,可曾考虑过我等的难处啊,现在温大人与李大人到我们南京来,说实话,本官真是松了一口气。”

    “那推行新政最大的阻碍是何人。”温体仁一语中的。

    “南直隶的各个州府,乡绅实力通天,跟南京城中的官员有着许许多多的联系,就比如户部侍郎杨世烽大人,他便是杭州府大乡绅杨家的次子,还有吏部尚书张国璐,那更不得了,他贵为二品大员,跟内阁首辅李国普可是儿女亲家,张家在南京城也经营了数十年,根深蒂固啊,这一桩桩,还望温大人与李大人多多查阅。”

    “南京作为陪都,理应起到表率作用,知府衙门也应该积极推动,而不是知难而退,只找借口,把错误推到南京各衙门身上,又把新政扔到北京城。”李世超轻声说道。

    “哈哈哈。李大人真是有所不知啊,不是本官不愿意去推行新政,那是因为老百姓也不愿意啊,重新统计户籍,这是第一步,知府衙门派人去州县统计人数,可下面的百姓不相信重新丈量人口与土地,是为了更好的分配,他们还以为多一个人,便多交一个人的税,所以迟迟不肯根据官府的要求上报人口数量。你说乡绅不同意,老百姓也不愿意,那咱们还推动什么新政啊,望温大人,李大人,把南京城的详细情况上奏皇上,让皇上多多给予点时间。”晋客是个老江湖,他一两句话便把知府衙门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李世超听完晋客的话后十分生气,站起身刚想说话,温体仁一摆手阻止了李世超,语气有些平静的说道:“那知府大人想要多长时间,一年,两年,或是十年。”

    “两年足矣。”

    “哼,两年,知府大人是真的没有把朝廷放在心上啊。”

    “本官不敢,若是温大人觉得本官不称职的话,完全可以上奏皇上,拿了本官的乌纱帽。”看到温体仁有些生气,但晋客却没有半点害怕的想法。

    温体仁当然知道此行不会是和善的局面,但也不想刚到南京便于南京知府闹得太僵持,便轻笑出声:“晋大人多虑了,本官不会上奏弹劾大人,本官与李大人前来,便是要看着新政推行开来,至于晋大人所说的老百姓不知道情况,那也有解决的办法吗。各州府立即贴上官榜,把新政的一条一条全都写上面,若还是不相信的话,那官府也可以深入百姓之间,多多开导便是。”

    这次的谈话有些不欢而散,但都在温体仁的预料之中,只因为这整个江南,官绅一家最为严重,那晋客列举了那么多例子,把李阁老都牵扯出来,却从来都没有说过自己的身世,殊不知,在来南京之前,锦衣卫便就调查的清清楚楚,这晋客本就是这南京人士,家中万亩良田,儿子晋商游是秦淮河上的花花公子,在整个南京都是人皆尽知的事情,新政的推行最先损害的就是他自己的利益。

    即便心中清楚,温体仁也不愿意说透,杀鸡给猴看,若是这晋客冥顽不灵,那便是要做这只被宰的鸡了。

    到了傍晚的时候,温体仁去赴宴,李世超以身体不适推辞不去。

    李世超换上便装后,带着五名同样换上便装的锦衣卫出城而去。

    城外十余里处有个集镇,李世超所去的地方便是这里。

    今日对话晋客毫无所惧,这本身就透着不正常,温体仁李世超明着来督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