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明末做皇帝-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二人,可谓是损失惨重,在增发饷银的同时,朝廷发放抚恤超过二十万两白银,实际上此次发放抚恤比以往要高上许多,当然朱由检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他要告诉兵士,只要你们一心为国,敢拼杀,敢卖命,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你们,借此时间,孙传庭的威望不减反涨,朝廷的抚恤金,增发的饷银,孙传庭全部经过自己的手,士兵卖命受伤,孙传庭可不希望有人借着这档子事还能大捞一笔,让士兵寒心。

    四天后,新年便要来临,礼部官员开始筹备祭天祭祖等重大的政治活动,而就在今天,朱由检再度出了皇宫,在德胜门为两万出关士兵送行。

    朱由检站在城墙上,身后站着的全是朝廷大员,意气风发的朱由检看着城下站着的三大营士兵,他们年轻,有勇力,并且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些都是朱由检重振大明国威最大的凭仗。

    这些士兵手中都端着一碗酒水,这是碗送行酒,又名德胜酒,几乎大军开拔出征,都会有这么一个送别仪式,不过这次确是大明朝开国至今规格最高的,因为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亲自前来送行。

    士兵们斗志昂扬,只盼望着建功立业,这些士兵的大多数都要安排到山海关,只有一小部分最精锐的派往最前线,人数不足两千,当然这也是朝廷的一种策略,在山海关带足一年后,便调到前线,再呆一年,才能轮换回京,这种缓慢的速度也是为了让三大营的士卒逐渐适应战场。

    朱由检往后伸了伸了手,王承恩赶忙把一碗酒水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端起酒水,轻声说道“大明的好男儿,朕为你们送行了。”说完一口便把一大碗酒水全部喝光。

    一直注视着皇帝的士兵们看到朱由检仰头喝了一碗酒,都不约而同的把手中的酒水全部喝光,然后把碗扔到地上,破碎声不绝于耳。

    朱由检下令全军开拔,自由数百名太监齐声喊道:“开拔辽东。壮士走好。”

    士兵们在临走前,都跪倒在地,齐声高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百名士兵敲响了战鼓,士兵们开始起身往城外走去。

    朱由检看着士兵们出了德胜门,心里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想法,这就是权利的好处,他一个想法便可以改变成千上万人的想法,这些士兵背井离乡,奔赴边疆,朱由检对他们很是敬佩,不管战争局势如何,也不怪我们的士兵,到现在他还坚定的认为着只要自己给边疆将士支持,只要国内能挺过最艰难的那几年,后金不足为虑。

    洪承畴与曹文昭没有让朱由检失望,他们完成了朱由检给他们的任务,最新的兵部造册已经完成,三大营现有士兵十二万三千六百人,此次调往辽东二万人,京师三大营还有十万人,朱由检相信再过些时日,这数十万大军便能被自己彻底抓到手中,成为他改革的一柄大杀器。

    新年晚上,朱由检陪着周皇后用过晚膳后,在坤宁宫中看着太监宫女放烟花,身形臃肿的周皇后今日非常开心,当然今天不仅皇宫的坤宁宫中热闹,整个京师都陷入一种狂欢中,家家户户都在放着炮仗,烟火,除夕是汉人最重要的节日,整个大明在今天全是喜气洋洋的,就算家里面日子在紧巴,在今天也要吃一顿肉食,为孩子老人置办一身新衣。

    在新年的第一天,朱由检便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去了天坛祭天,这是一场重大的政治活动,一大早,身穿龙袍的朱由检在官员的护送下,前往天坛,焚香告天,祈求今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当然祭天完成后,回到皇宫中的朱由检下了新年第一道旨意,改元崇祯,而第二道旨意,便是在全国上下统计七十五岁以上的老人,每一位过了七十五岁的老人,朝廷均要赏赐一匹布,五斤肉,实际上这般赏赐,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很多次,不过这次朱由检想要坚持下去,每年新年,均要这样赏赐一次,让国家的民众对这个朝廷有一个归属感。

    这道旨意下了后,郭允厚便开始哭穷,不过看着皇帝这般爱民,郭允厚很受感动,即便手头十分紧张,户部还是拿出了三十万两白银,相应皇上的旨意。

    新年新气息,各地官府的办事速度有了长进,很快就统计出各地年过七十五岁的老人,并由县令亲自送去布匹与肉食,当然这全是当地官府先行垫付的,若是靠着朝廷的白银到了各地官府的账面上,新年也早就过完了,又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开心的新年呢?在这个时代,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都十分少见,故一县十万人口,有个五六十人都算多的了,故这笔花费也都在当地官府的承受范围之内。(。)

第一百三十七章 葛靖国辞世() 
祭祖对于大明王朝来说有些尴尬,祖陵在洪泽湖西案,那里埋葬着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但是现在的京师距离祖陵太远,皇帝出京又是一场极大的花费,故每当祭祖的时候,皇帝便会下旨地方官员修缮祖陵,并派出大臣前往洪泽湖祭祖,这次当然也不例外,朱由检选中了温体仁前往洪泽湖代天子祭祖,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恩宠,算是朱由检对温体仁的回报。

    崇祯元年正月,京师被寒气笼罩,大雪封城,无奈之下,朱由检只能下旨取消了四个朝会,在皇宫中的朱由检也没有半点清闲,他连番召集众位大臣,商讨新政。

    朝廷已经为张居正平反,推行新政已然成为无可避变的事情,大臣们也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虽然知道内情的官员们没有透露半点风声,但实行变法新政这件事情已经成为了众人都知晓的秘密。

    当然忙着新政的朱由检对于辽东的局势也没有放松警惕,他下了一道旨意,辽东关乎国本,为国守土安疆的士卒们,没有过新年,但朝廷要补上,他又再度压榨户部拿出白银十万两,内库二十万两,用作犒军之用,为将士增添了新的棉衣,又发了一份不大不小的红包,允许将士在军中可以饮酒三天,当然为了不让建奴有可乘之机,饮酒的顺序与安排自有孙承宗的调度。

    这日朱由检拿着奏章正在批阅,李国普冒着大雪来到养心殿求见朱由检。

    朱由检知道李国普寻他定是有大事禀报,立即让他入殿。

    李国普进入大殿后,朱由检看到李国普的官帽上有些落雪,赶忙开口说道:“来人赐座,在给李阁老上一杯热茶暖身。”

    听到朱由检的话后,自有太监搬过来一张椅子,另有侍女去准备茶水。

    李国普顾不得谢恩,急迫的说道:“皇上,福建出事了。”

    朱由检心中一紧,但脸色没有发生变化,询问道:“何事。”

    “福建巡抚葛靖国与三日前暴毙家中,今个福建的奏章入了内阁。”

    “哎,可曾查到原因。”

    “葛巡抚本就年高,政务繁多,应是积劳成疾而死。”李国普开口说道。

    “厚葬葛靖国。”朱由检叹口气说道。

    “遵旨,不过皇上还有一事,微臣不敢隐瞒皇上。”李国普迟疑了一下,开口说道。

    “还有何事?”

    “郑芝龙被朝廷整编以后,便帮助朝廷对付沿海不受教化的海寇,福建总兵,水师提督贾石整肃了水师,沿海贼寇被朝廷水师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但皇上,虽说海寇之乱得到了抑制,但福建水师在海上面已经不止一次的与荷兰国的战船发生冲突,险些酿成战祸,但这些事情都被葛靖国瞒了下来,只因微臣有一个学生在福建为官,写信告诉了微臣福建的这些事情。”

    “一山不容二虎。朝廷水师做大,与他们这些蛮夷有些冲突也是人之常情,向朝廷隐瞒,葛靖国做的对,葛靖国走了,但福建这个摊子还是要有人接下来的,你们内阁拟几个人选,让朕看看。”

    “微臣遵旨。”

    虽是新年,但陕西的巡抚衙门,李烁仍是没有休息,因为异常的天气让许多农田受灾,有的地方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当然不仅李烁,曹德章的新年也没有过好,几乎大半时间都在官府中。

    李烁知道因为这次的异常天气,会让陕西今年的局势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他需要做好准备。

    他一边下令各地官府筹备赈灾的事宜,一边上奏朝廷,禀报陕西的情况。

    今年陕西异常的寒冷,长安城中少见人烟,坐在马车上的曹德章也是忧心忡忡,这几年陕西的光景都不是很好,若是今年再有大灾的话,天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