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闭月-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能点头说好。

    方夏道:“有仲康这话,想必无忧了。”

    她笑着,将许褚要开的那张嘴,稳稳的给堵了回去。

    事情运作起来。

    在方夏的“艰难”调配之下,谯郡小部分粮食运出城交接,管亥所在的黄巾军,终于在断粮多日之后,吃了个半饱。

    谯郡并不缺粮食,但是显然戏也得做全套的,粮食若是给的多了,那也就不值当救命之恩了。

    正是因为少,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在管亥看来,这一口饭,是貂蝉大人舍命给他换来的。

    君以国士待我,我自当粉身碎骨报答恩情。

    这一口饭让管亥彻底投降了。

    这一股黄巾本来就是管亥说了算,虽然与周仓合部,但周仓毕竟也是个武将,也受到好感度影响,他其实并不反对投降方夏,反正他已经“投降”管亥一次了,有一就有二,再投降方夏也没什么,他相比管亥接受的还快。

    如此一来,其他人更没资格反对了。

    管亥整顿手下之后,与谯郡进行了交接。

    算得上将领的,也只有管亥和周仓两个而已,因此方夏和他们进行了和谐友好的会面,宾主尽欢,然后才开始做正事儿。

    原本管亥是一万五自称三万,以壮声势,不过可能他没有数学老师,实际上方夏还高估了他,因为人数并不好估量,多是看营寨大小,炊烟数目等等,但是这显然不适合并不是正规军队的黄巾君。

    之前方夏收到的消息是一万五,其实并没有一万五,管亥和周仓合流之后,顶多一万一,一万二的样子,因为周仓所部其实也有些没有跟着离开了,以及鬼知道黄巾人数怎么计算的,每次开拔,都有流民加进来,也有人离开,根本没法统计。

    管亥能够管的,其实也只有那一股精兵而已,其他根本顾不过来。

    最后方夏这边替他统计,大概有二千多的壮年兵卒,剩下大概有一千余是年纪偏大的男子以及年纪不够的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至于最后剩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因为之前的事情,有一部分人跑了,主要是有能力生存的士卒,老弱想走也走不了。

    实际统计下来,大概还剩下九千左右,其中能打的三分之一。

    饶是如此,这人数也不算少了,安顿起来很麻烦,尤其是口粮这个大问题,一个谯郡是吃不下的,不过放眼整个豫州,那就不成气候了,百废待兴,到处缺人,因此方夏还是能消化的了的,熬过最困难的时候,第二年有了收成,事情就好办多了。

    方夏忙的脚不沾地,吸纳战争的果实,这么一来,许褚终于坐不住了。

    他主动找上了方夏。

55。() 
许褚硬着头皮要找方夏“单独”谈谈。

    方夏很“奇怪”,但是她百忙之中,还是满足了许褚的要求。

    这就让许褚感觉更加臊得慌,他有些话,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

    这就是人之间的区别。

    要是换做郭嘉,绝对二话不说蹬鼻子上脸,一定能把对面憋死加噎死。

    方夏看着许褚半天不说话,微微走神想着。

    当然,脸皮固然重要,可是比脸皮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许褚最后还是开了口,方夏当然也如他所愿,辟了这个谣。许褚本来就不是敌人,肯定没有把他往对面逼的道理,要是许褚逼急了破罐子破摔,方夏倒真的拿他没办法。

    主要是打不过。

    当然,作为“交换”,许褚在不久之后,将会跟方夏回许昌“授官”。

    方夏和郭嘉以及钟繇商议过,谯郡肯定要留人,其中钟繇为谯郡太守,

    许靖是本地官员,自然可以为他副手,这样也可以安抚谯郡。但是有的人可以留,有的人不能留。比如许褚,留他在谯郡,很容易生变。

    许褚武力高超,本地威望极高,性子又有些桀骜,虽然本身没有什么野心,但是万一被有心人挑拨,或是出了什么变故,他一怒之下揭竿起义,恐怕谯郡就又归他了。因此,方夏可以留下文官,但绝不能留下武官。

    毕竟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但谯郡也不能不留下统兵之人,梁习就顶上这个缺儿。

    梁习也是谯郡本地官员,但是他之前并不得重用,一招提拔,他立身不稳,就算真去造反,也没人听他的,而且郭嘉观察了此人,给方夏的答案是,可用之才。郭嘉看人还是很准的,方夏对于梁习历史上干了什么没啥印象,但郭嘉这话她是信得过的。

    因此,梁习的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跟许褚一样自立。

    许褚倒是没有想那么多。

    谯郡距离许昌路程并不算太远,而且是去升官的,作为官迷,他倒是颇为喜悦,自然满口答应。

    许褚这件事情就算是处理好了。

    方夏再去应付管亥。

    她对许褚说忙不是装的,是真忙。

    这个时候,方夏就特别想荀。

    因为荀会为她分忧,而郭嘉不会。这货只会出主意,然后优哉游哉等着方夏去做,不会帮忙的。

    管亥也得跟方夏去许昌。

    但是这接近万人的黄巾军,却是不能都带去许昌的,许昌本来就拉了一只两千人的队伍,容不下那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全部都带去,方夏会压制不住管亥的。哪怕管亥服她,士兵不服她,也是非常麻烦的。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这些事情虽然还有过去千年才会发生,但是也足以让方夏引以为戒了。事实上,钟繇只提了许褚有些过了,还没有轮到管亥,方夏自己举一反三,知道管亥与许褚一回事儿,不等钟繇再提,便打算自己先处理了。

    最后,方夏决定将主要兵力带回许昌,一些士卒的亲属可以随军,至于剩下的老弱,则让谯郡消化掉。

    为此,方夏不得不拿出了一个腹案,屯田制。

    屯田制最早源于西汉,大概是文、景二帝时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袭扰边境的问题。因此,便派遣许多犯人,前往边境,平日里便耕种养活自己,等到敌人来了,拿起武器,就从民夫,摇身一变成了士兵。

    不过,自从汉武帝大胜匈奴,边境无忧以后,屯田制就慢慢荒废了,一直没有发展出规模。直到曹魏时期,曹操手下有人提出,经过完善之后,才成为了一向增加国家收入的根本制度,可以解决粮食不足以及平日里劳力过剩等等问题。

    方夏作为一个游戏宅,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知道的不多,但是鉴于游戏玩得多,对于这些“背景”,还是有些了解的。而且屯田制嘛,顾名思义,也能联想出个大概。毕竟作为后世之人,有些眼界毕竟是超脱这个时代的。

    方夏的打算,便是将这一波老弱,作为军户,让他们在谯郡四周耕种。

    这里只是一个试点,要是搞得好,再去许昌周围,再将这一波主力士兵也启用屯田制,那么想来她只要熬过这最难过的一段时日,

    以后不会太缺粮了。而且距离董卓玩完还有些时候,方夏这个时候做准备的话,会比其他诸侯,拥有更好的基础。

    除了她之外,那些诸侯没有谁现在就开始经营后方的,招兵买马还来不及呢。便是曹操,也是在打败袁绍,一揽北方大权,才有空全力搞生产。当然,要说基础,就方夏这个加强版的豪华文官团,便已经是最强的基础了。

    这件事情,当然得跟钟繇这个太守商议。

    钟繇颇为震惊。

    他出身名门,博览群书,自然一下子便联想到了屯田制的来历,捉摸了一下,觉得这的确是一个适合安置人口的好办法,甚至比他原本打算的办法还要好。顿时有些失态道:“有此一计,后勤无忧也。”

    这话说的方夏觉得有些羞惭。

    事实上,方夏记得的也就是屯田制这个名字罢了,其他都是她脑补发挥的,还怕有什么地方不对。

    不过与实际差距也不远就是了。

    既然钟繇觉得可行,那就开始行动了。

    谯郡大族聚集地没有受到什么骚扰,但是因为战乱,许多田地也开始荒废了,因此土地是不缺的,方夏与钟繇等人按批次将人分隔之后,又以太守的名义,拜访了几个豪族,其中当然也少不了许褚所在的许家。

    目的,当然就是为了打秋风。

    黄巾其实差距很大,穷的是真穷,富的也是真富。张角尚在的时候,俨然有席卷天下之势,其中富有的,在各地劫掠了不少财物,其中农具、牛马甚至丝帛应有尽有,后来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