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闭月-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还想着这件事情,但一回到太守府,便又有新的信件到了。

    这是大消息。

    第一封便是虎牢关已破,诸侯进军洛阳。

    这封信应该是虎牢关刚破的时候,就送出来的,不过洛阳虽然距离许昌不远,但是至少也有好几日路程,这封信到方夏手里的时候,诸侯也应该攻进洛阳了。这个时间差差不多,不过因为送信是单人独骑,而诸侯是大部队跋涉,方夏这边可能比诸侯的速度快一点,但也快不了多少。

    方夏松一口气。

    洛阳一失,董卓压着群臣北上长安,王允作为内政重臣,必然也在其中,现在他自身难保,肯定没工夫管她了。想来没有她,王允肯定还是会想办法对付董卓的,譬如当初和她一起培养的好几个舞姬,不出意外,她这辈子是见不到王允了。

    说起来,她还真有一丝怅然,不过貂蝉跟王允感情说不上多深,过了也就罢了。

    第二封则是蔡琰的回信。

    荀家为了营救荀攸,亲自派人前往洛阳,顺便就帮方夏把她劝蔡琰离开洛阳的信带过去了,要是方夏自己派人去送,估计能不能到,什么时候到,那都是个未知数了。世家的消息网就是比方夏这个草台班子的太守强。

    蔡琰性子清淡,又是寡居在家,为了避嫌,速来少与旁人来往。因此,有了貂蝉这么一个姐妹,她嘴上虽然不说,心中还是极为开心的,并且努力维护着这段关系。方夏远离洛阳,见她杳无音讯,蔡琰心中颇为担心。

    但是蔡琰受到的教育与性格,让她无缘无故找方夏联系,她又做不出来。其实前面的消息,她都写好了很久了,只是契机不到,找不到机会发出来。只能说,胡轸这件事情给了她借口,这封信才终于送了出来。

    方夏给她的回复,终于让蔡琰下定了决心。蔡琰前去拜访她的父亲蔡邕,向蔡邕拜别。

    蔡邕并不赞成,他作为大儒,文采自然不俗,可是性子并不好相处,固执执拗,就算蔡琰是他的女儿,对她也不假以辞色,没有什么优待可讲。因此,十分严肃的将蔡琰批评了一顿,道:“昭姬你为女子,不出仕无妨,其他事情休提。”

    如果是之前的蔡琰,她极为孝顺,听到这种话,也就打消心思了。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让步,与蔡邕据理力争。以前蔡琰并没有在口才上表现出独特的天赋,可是这次蔡邕硬是被自己的女儿驳斥的哑口无言。

    无论如何,蔡琰到底是自己的女儿,蔡邕无奈之下,见女儿执意要走,也只能厚着脸皮去找李儒。蔡邕一生不求人,可是为了这么个女儿,也不得不破例一回了。目前洛阳城不许进出,除非得到李儒或者董卓的手令,不然蔡琰根本出不去。

    李儒道:“此事儒不敢擅专,还需得太师决断。”

    虽然此地洛阳戒严,但是李儒显然不可能为难蔡琰这么一个女子,她所带上的也不过婢女外加三五个下属而已,以及一卷卷的书简,金银珠宝丝毫未动。但是胡轸的事情在前,现在他放人也得三思一下了。

    蔡琰确实没有在董卓势力出仕,她想去哪里都是她的自由,但是万一真出事儿,那才不好办。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李儒会给方夏面子,放了荀攸一马,但是蔡邕的面子没有方夏那么大,他虽然没有一口回绝,但是肯定也不愿意耽上风险。由此可见,方夏面子远远比她想的大,只不过永远都是在背后发生作用,正面她根本感觉不到。

    蔡邕无奈,只得再去找董卓。

    董卓最近心情很不好,基本上他的下属都绕着他走,生怕太师一个不高兴把自己给剁了。但是他到底对于蔡邕这样品行高洁的大儒,还是有一点尊敬的。听到蔡邕因为蔡琰的事情求到他身上,爽快的答应了。

    蔡琰顺利的离开了。只不过她毕竟是个女子,又骑不得马,只能坐着马车,方夏当初骑马带着几个下属,轻车简从也花了好几日,蔡琰浪费的时间自然更多。大概要多出一倍的时间,她才能到得了许昌。

    不过诸侯之中,其中蔡邕与同是名士的孔融略有交情,再加上方夏的手书,一路顺利。

    第三封则是荀家带来的消息,说荀攸已经被救出,十分顺利,后面附上具体详情。

    荀攸自从曹操那里脱身之后,他便跟着荀家来人,打算去许昌找自家小叔叔荀彧。他的速度比蔡琰快一些,因此倒是在路上遇到了。稍稍一交谈,发现双方目的相同,而蔡琰带的人手又太少,两队便主动合为了一队,一起走。

    算一算时间,大概还有几日,便能够到了。

    看完了信,方夏倒是为蔡琰高兴,看样子她不会再重蹈被掳掠到匈奴十二年的覆辙了。虽然都说诗人都是在苦难中才能诞生大作,大部分诗人都是官场失意,才能在诗坛上发光发热。但是蔡琰并没有做错什么,方夏觉得哪怕宁可不会再有《胡笳十八拍》这样的名作,也该让她好好的。

    方夏告诉何仪如果发现人来,需得郑重接待。

    目前方夏的武将只有裴元绍和何仪他们两个,质量十分堪忧,但是她也没有办法。两人分工裴元绍因为统帅与武力稍微比何仪高一点,训练士兵效果高一点,方夏便让他去训练军队,剩下城中治安相关的大小事儿,就有他负责。

    何仪应诺。

    最后一封信,便也是情报相关,记载了十八路诸侯的动向。

    曹操追击董卓去了,孙坚因为拿了玉玺,避免节外生枝,因此跑的最快,孔伷身染疾病,颇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他兵少也没什么话语权,因此没有直接离开,而是向着袁绍告辞。之所以关注他,便是因为他乃是前豫州牧,现在的谯郡太守,与方夏是竞争状态。

    其他稍微值得注意的,便是袁绍和袁术这两兄弟了。

    袁绍此时已经有了田丰、审配、郭图等等谋士,而且现在他的势力并未坐大,这些谋士还是在尽力为他谋划,党争不算太过严重。他们见孙坚走的匆忙,再加上探子传来的消息,就觉得肯定有所古怪。因此,田丰便出计让袁绍留下孙坚。

    田丰性子一向十分耿直,用谋略也偏向于大开大合的方面,因此经常惹得袁绍不开心。袁绍性子有些优柔寡断,听了田丰的话第一反应不是自己思考,而是去问其他的谋士,这应该如何去做?他觉得博采众家之长,集中出的意见应该才是最好的。

    审配、郭图这个时候还没有和田丰撕破脸,因此也没有正面上去和他吵架。

    他们也赞成田丰的说法,觉得颇有道理。不过这两人应付此事儿的想法就和田丰不一样了。他们觉得,主公你那个充话费送的弟弟袁术天天拉仇恨,败坏袁家四世三公的名声,你可不能学他啊。此时诸侯会盟,你的声望已经提升了不少,万不可破坏这样的天赐良机。

    袁绍觉得有理,他就问:“那我应该怎么办?”

    审配和郭图嘀咕了一下,献策道:“可用借刀杀人之计。”

    袁绍道:“计将安出?”

    这么一来,这些君臣就把眼光最毒,先看出问题的田丰给无视了。

    田丰:“……”

    虽然有些不高兴,但是田丰早知道袁绍是这样的性子,他便再次建议,让袁绍早点出手。

    袁绍还是不理他,采纳了郭图、审配的意见。

    因为孙坚的根据地乃是在长沙,要想最快时间返回,他必须得走长江水路,不然绕一个大圈子,黄花菜都得凉了。而目前荆州一代占据水路的乃是荆州刺史刘表,后来的荆州牧。他作为汉室宗亲,并未参与这次会盟,老神在在的在看戏。

    刘表治理荆州,取得了不俗成就。之前在他来之前,荆州也是一片乱象,不过随着他的治理,发展成了一片乐土。对内让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却拥兵自重,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因此曹操发出讨董剿文之后,刘表并未响应。

    但是不管刘表再怎么淡定么,知道孙坚手上有什么东西之后,他肯定是坐不住的。

    传国玉玺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哪怕自己不信,只要天下人信,也得把他握到手中。

    袁术虽然被袁绍觉得是个渣渣,但是他其实也有点水平的,在孙坚被刘表坑了一把之后,他派人找到孙坚,道:“孙文台,你可知道这一切是为什么么?这些都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兄长袁本初告诉刘表的,他就是为了算计你,你知道不?”

    孙坚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