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9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府再次做了,王秀是不动如山,李纲却出人意料,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去接任枢密使,李光担任枢密副使。

    原本,枢密院都是知院事或签书院事,地位比较低,此时换成了枢密使,两位老臣执掌枢密院,无形中提高枢密院地位。两位坚决主战的老臣把持枢密院,又传递出一个信,朝廷要打仗了。

    秦桧仍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管邦国经济,蔡易也升迁中书门下平章事,显然是照顾性质,却也那么恰如其分,沈默如愿以偿,成参知政事,范宗尹也成为参知政事。

    中书门下完全是三相两参,还是和往常一样,有利于庙算的稳定。

    只是,秦桧的日子相当的不好受,他是负责邦国经济、民生户口,只是沈默主管海外贸易,包含了一切的对外经济,蔡易也掌控农业工商,这就直接把他给架空了他隐隐察觉,王秀有目地的剥夺他的权力。

    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越行越远,还和赵构勾勾搭搭,脚踩两条船。

    范宗尹也算媳妇熬成婆,原本历史中,他三十余就成为宰相,如今晚了那么多年,也算是聊胜有无了。

    当然,从参知政事下来的赵鼎,却被任命为西京留守大臣,兼知河南府事。

    就在两府的当天,封元火速北上,就任殿前司河东行营副都统制,作为殿前副指挥使的高平,早就在孟州设立行营,各部大军汇集待发。

    既然东府有三相两参的格局,那西府自然是一正一副,两府七位宰执共掌邦国重柄。

    赵鼎以宣和殿学士身份,外放出知河南府,陈东迁户部侍郎兼差开封府,他们早就在宣布之日北上,提前一步去稳定地方,为大军汇集做最后准备。

    凡是大军征战,后方的稳定尤为,河南、开封两府的性凸显,赵鼎、陈东的北上并非贬斥,反而是委以重用。

    当战争爆发时,他们要稳定大镇秩序,调拨各地签军,征收汇集粮草种种事宜。

    消息灵通者传出,两府商议再次成立北方宣抚处置司,由王秀再次出任宣抚处置大使,全权节制两大侍军司。

    这个消息顿时引起争论,很多人不愿看到王秀再次领兵,要知道倾国之战,对于声誉而言何等。

    届时,王秀的功绩已经到了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地位,怎么办?赐死,或许是一种选择,再不就是黄袍加身。

    有些人是真不愿看到赏无可赏,唯有赐死的结局,尹焞、李侗、王次翁、喻樗、刘勉之、刘子翠、熊蕃、江贽这样闻名天下的大儒,他们不太赞同王秀挂帅,并非是别样心思,而是真正在意王秀,希望他能够保住晚节,或不至于有悲剧。

    不过,刘仁凤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王秀不应该北上节制北伐,而是应该端坐庙堂别人去节制这场战争。

    各大小报推波助澜,那些论调你来我去,谁也说服不了谁,大家各据一词,辩论相当激烈,甚至发展到对个人品行的攻击,越发地热闹起来。

    就在此事当口,御史中丞李正民忽然发难,奏当庭请当此北伐前夕,天子康复应主持政务,不应由十岁的太子承担监国重任,差点让王秀俯首待罪。

    为何?御史中丞为御史台实际长官,平时并不负责弹劾,宰相并乎侍御史的弹劾,却不能意御史中丞。要是御史中丞当庭弹劾,被弹劾的两府必须跪地待罪,无论你有没有罪,必须得先伏地称罪。

    好在,王秀没有按照制度来,虽说又被殿中侍御史弹劾失去礼仪,却依旧没有下跪,岂不知中丞弹劾宰相俯首的制度,被他无形中改变,的确增强了两府的地位。

    此事,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比北伐还要吸引人的眼球,矛盾的焦点汇集到王秀身上。

    李正民的言辞恳切,非常有说服力人们觉得,既然天子已经康复,为何还要太子监国主政,此时的环境抛开养在深宫的天子,那是和周少主时代何其的相似。

    士林和民间风向顿时大变,不少官员上书请天子复出,也有士人和百姓,通过银台司上奏,一切对王秀似乎很不利。

    本书来自//

    看过《权倾大宋》的书友还喜欢

第一二六一章 高平的疯狂() 


    就在行在闹的不可开交时,高平却是意气风发,他对行在那群措大不感兴趣,唯独是对自己建功立业,充满了激动的非常,经过不懈地努力,他总算争取到了最大利益。

    殿前司组建河东行营,在西侍军的配合下,对河东展开大规模攻势,他就任都统制。

    虽说,仍然算是试探性偏师,那又能怎样?当年的西北行营不也是偏师,最终随着战事发展,成绝对主力,所以主力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他也决定再争上一次。

    更何况,河东行营是一支强大的部队,有一个军又五个旅镇编制,战斗力冠绝全军,至少他那么认为。

    河东行营各部刚刚抵达,封元还没有到任,他就召集各位大将会商,准备进攻泽州。

    拱圣军都指挥成蛟,捧日军都指挥关师古,龙卫军都指挥辛道宗,并捧日军第一旅镇都指挥真秀全,天武军第七旅镇都指挥呼延通,神卫军第十旅镇都指挥张东,龙卫军第十五旅镇都指挥辛道原,铁林军第二十旅镇都指挥解满,并拱圣军四名旅镇都指挥会商。

    成蛟是极为幸运的,不到一年前还是旅镇都指挥,现在成为拱圣军都指挥,上升速度简直是骇人听闻。

    他却非常清楚,除了他的阶官够了外,最的是王秀需要原从大将把握拱圣军,还必有有近期和金军作战经验的大将,原本应该是景波上位,却因为要协调殿前司大将情绪,意外地被选中,简直是破了军中升迁规矩。

    当然,他的都指挥并非是正任,也是权试。

    在战前的会议上,他坚决反对轻敌冒进,主张联合第四行营,对金军发动两面进攻,稳扎稳打向隆德推进。

    高平不顾成蛟的反对,决定对独自泽州发动进攻,除了张东赞成成蛟,其他人都认为,泽州地面金军多是汉军,战斗力很弱,应该一鼓作气冲过去,拿下隆德府和晋州,这块肥肉可不能分给何藓。

    成蛟那是极为反对,认为金军军情不明,大军粮草还未齐备,贸然独自进军不妥,也会引起第四行营的不满,造成孤立状态,却被高平一阵斥责,被关师古耻笑。

    最终,高平决议进兵,更不理会友军景波的劝阻,以辛道宗率第十旅镇、第十五旅镇率先发动进攻,关师古率第一旅和第七旅镇两翼跟进,他率第二十旅镇居中,拱圣军屈居后方,这可是两万余人的整编大军,委实受尽了委屈。

    驻扎怀州的景波很不看好,对路过的成蛟交代道:“凡事应当谨慎,虏人汉军也颇具战力,河东地形不利我军,一旦有事千万不要硬拼,立即收缩固守,再伺机救援,老七十二将底子,不能让那厮败坏光了。”

    成蛟能超越张东,从卒伍跃升军主,自然有两把刷子,能听出景波话中有话,分明是不看好高平的冒进。

    当封元快马加鞭抵达军中,想要制止冒进,已经来不及了,高平又让他作为殿军,统率拱圣军最为殿军部队,还要负责督促粮草的转运,简直成了辎重官。

    其实,这厮的理由也很可笑,封元做过枢参知辎重动员司事,琐事得心应手。

    高平做事雷厉风行,甚至可以说鲁莽,刚刚组建的河东行营,各部甚至没有进行磨合,就发动了对泽州的袭击。

    不能不说,殿前司六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的确还处于鼎盛阶段,平时常进行混编训练,就算没有经过磨合,相互间配合还算不错,至少连战连胜,一鼓作气势如虎。

    辛道宗率神卫第十旅镇、龙卫第十五旅镇,万余装备精良的甲士,担负军锋重任,击败金军七千拦截兵马,几乎不费力气拿下天井关,兵锋直抵泽州治城晋城县。

    金军立即放弃晋城,不断地收缩兵力,宋军兵锋所向,几乎无一合之敌,顿时席卷了泽州和晋州东部,金军退保上党、冀氏一线,显得相当狼狈不堪。

    的确如此,一线的汉军部队根本就是一群农夫,怎能是殿前司精锐的对手。

    高平再三权衡,决定改变计划不走隆德府,而是要拿下临汾,断绝绛州和太原联系,取得北上的进攻阵地。

    他的选择不能不是精妙,战术素养颇高,舍弃取隆德府,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要是取泽州再拿下隆德,那就是进行防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