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柔嘉见赵构脸色阴晴不定,道:“叔父宅心仁厚,但王相公居心实在叵测,他现在实施内外朝分离,天子不得干涉外朝府库,简直是等同谋逆。”

    (四库书)

第八五八章 无题() 
(四库书)

    “艺祖太宗开国,杜绝天下方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裁撤精兵,税赋归朝廷。如今,天子失去外朝兵柄,又不能动用府库,岂不是臣强君弱?万一有人行王莽、曹氏,如何是好?就算是黄袍加身,王相公还能坦然应对?”

    赵构暗自叹息,赵柔嘉越说越露骨,不足双十年华的女孩子对付老辣的王秀,他基本上不抱希望。不过,王秀对朝廷制度的改良他感觉非常不好,根本原因在于得到士大夫阶层的,这是绝对可怕的。

    嗯,感觉不好并非认为政策不好,相反对这些良策颇为赞叹,如他能为天子,必然会重用王秀,相信会君臣相得。不过,正是这些有益的政策,导致他登临大宝的希望越发渺茫,不能不让他为之气结。

    “叔父?”赵柔嘉见赵构沉默不已,实在有点沉不住气了,她是聪慧不假,却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无法揣摩赵构真正的想法,更谈不上联络赵构出力。

    在她的眼中,赵构做为唯一的近支亲王,平素里小心谨慎,但在皇权大是大非上,绝不会有半点含糊,定然会为家族尽心尽力。

    所以,她才从一开始暴露真正目地,却让自己陷入被利用的尴尬地步,还毫无知觉。

    “还没有那么严重,王文实对朝廷还是较为忠心的。”赵构不能不说话了,但他把自己抛干净,却留下个由头。

    赵柔嘉一听就来劲了,认为赵构她,急忙道:“有叔父,官家又多了几分胜算。”

    赵构不免再对赵柔嘉看轻几分,一个毫无经验的女娃,懂得什么叫残酷的政治斗争?连张启元这样的人杰,也被王秀反手拿下,赵柔嘉认为能扳倒王秀,简直就是笑话。

    他接受赵谌的拉拢,也是只有他们两人知道,绝不会被陷入其中,因为他了解王秀的强大和残酷,几经沉吟才道:“二娘,范离已经回京了。<;>;”

    赵柔嘉一怔,她的婚期也就在数月之间,想想那脸色不由地沉了下来。

    真的很不甘心,又能怎样?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光芒改过了当年茂德帝姬,还是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

    赵构见赵柔嘉俏脸沉凝,不由地一阵心疼,泛起一抹亲情,温声道:“天家皇子,是不能率意行事的。”

    “侄儿明白。”赵柔嘉看向赵构,凄绝美丽地一笑。

    一切,似乎都很平静,士大夫冷静地对待王秀的各项改良,士民热切地侍卫水军南征。

    这可不是往年的征伐,十余万人的南下,注定要形成国策,能带来多大的利益,他们又能从中得到多少利益?

    大家不知不觉中,一些并不显眼却有成效的总结,逐渐呈现在世人眼前,那就是巨大财富让他们坐享其成。

    不过,某些人在很多年后,才幡然悔悟,深恨自己没有主动,丧失了家族崛起的机会某些人得利。

    北侍军和西侍军陆续成立十个行营,设立行营都统制官,而不是开国时的都部署或是中期的都总管,名目是一样的不假,实质性却大不一样。

    原定是行营都指挥使,最终在钟离睿的建议下,改成行营都统制官。

    都统制官在弱化都部署总管到赵佶时代,都是非常有地位的,由朝廷临时派出节制兵马,边地路只有一人。随着将兵法不断僵化,统制官也逐渐成为固定管制。

    按照钟离睿的意思,都统制也就是地位彻底弱化的都部署,既然都总管地位降低到不能再低程度,由各路文官兼差,副都总管逐渐边缘化厢军、厢军的统帅。<;>;

    就索性把统制官固定下来,用于禁军行营级别的大将,却不再另设单独衙门,而是由军都指挥使兼差。

    行营只设置都统制官一人,由军都指挥使兼差,没有都虞侯,哪个军的军主担任都统制,就沿用该军的都参军兼差行营都参军,虞候系统依然由都司虞候管辖。

    这样,大宋禁军战区指挥序列,形成侍军司、方面行营两级不固定战略指挥机构,军作为最高战术指挥单位,根据任务统辖旅镇作战,完全不同大宋初期的战时行营,它具有稳固的从属关系,比将兵法更进一步,还避免了机构臃肿的弊端。

    在王秀拾遗补缺的计划中,行营就相当于后世的方面军,平时组成行营的框架,设置行营都统制官、都参军等官职,更有从属的各军,完全能承担战略方向任务,会出现去年尴尬状况,面对金军的猛烈打击,侍军司下属各军太多,十二个军,两千里战线,北侍军都参军司无法进行协调作战的情况。

    整个北侍军四个行营,西侍军六个行营框架,完善了整个禁军作战体系。

    枢密都参军司不断地健全职责,逐渐成为全军最高辅助参议军机机构,还有侍卫水军陆续出港不提。

    单说在政治救济方面,欧阳澈在成都府路干的不错,两银法推行的势头很猛烈。虽说,是有反对的某些人,但那又能有什么阻力?历朝历代的改良,哪有不触动既得利益的,哪怕王秀吸取了历代经验教训,推出最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改良,还不免会触及某些人利益。

    这也没有办法,王秀早就做好了应变准备,启用欧阳澈不能不说是大胆的决定。

    在当年的学生领袖中,陈东坚定执着,百折不挠,说白了是坚持传统认死理,适合担任清流领袖。

    钟离睿是机智敏捷,绝不把自己置于万劫不复境地,说白了是避凶趋吉,主管军机是上佳之选。<;>;

    欧阳澈却综合他们两者优点,眼光是非常敏锐,为人颇为灵活,也很有治世的才能,甚至率先向他投效。但是,多年来也有自己的坚持,那就是一切天下苍生谋利,手段都要建立在为民的目的上,这就是一个人的原则。

    什么样的人才,被选用在什么的位置,欧阳澈有坚持、有谋略,也有任性,注定是庶务官不二人选。

    (四库书)

第八五九章 两银法顺利试行() 
(四库书)

    不能不说,王秀让欧阳澈独当一面,的确是慧眼识才,连钟离睿也没有出知大镇,一跃成为节臣的机会,仅仅外放一任通判,任期还没有满,就被调回来救火。

    要知道短短八年时间,欧阳澈连大县经历也没有,一直在朝廷担任侍臣,就直接出镇成都府,还兼差成都府路漕司,引起的非议是极大的,伯乐没点气魄肯定不行。

    欧阳澈没有辜负王秀希望,他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刚刚到任就树立自己的权威,从乡民和某恶霸入手,一阵眼花缭乱的手段,恩威兼济,顺藤摸瓜,打击了一批顽固的势力,却又恰当好处地收手,没有引起大的反弹,初步打开了路子。

    然后,并不急于大规模实行,而是从乡间小民的土地入手小民尝到甜头,毕竟取消了身丁钱人剩下一大笔钱,在生子添女就不用那冤枉钱。

    不要小看每年的那点钱,每个人乱七八糟加在一起,每年也有三百文,一家有几口人啊!绝对是不菲的花销。

    循序渐进一段时间,他就突然爆发,公然宣布取消成都府路支移。这可是大事啊!等于给了大家天大的好处,不要寻常人家惊喜万分,就是大户人家也乐在眉头。

    干嘛?支移也很简单,那就是每年上缴的赋税,由官府说了算,给你指定上缴钱物送到某个地方。

    要说财货不定,钱粮两说,这里面的猫腻可就更大了,比方说农户种了庄稼,只能缴纳粮食,官府非得要你缴纳银钱,你还得拿粮食换钱去缴纳,粮食和钱转换间,猫腻可就出来了,不法粮商利用这段时间,大肆压低市价,吃亏的还是升斗小民。

    就算你是商人,有的是银钱不怕,那就好。你是粮商我让你缴纳丝绢,你是工坊主更好,那就缴纳粳米,反正是名目繁多人眼花缭乱。

    更过份的是你自己把缴纳的赋税送到指定的库房,有的需要缴纳到州治,还有北边的县,非得要送到南边的县,路途上车船脚力花销,绝不是小数目。<;>;

    就算你想你雇人雇车运着粮食去?那就有点不太可能,沿途的公人能鸡蛋里剔骨头,就让你自个去不成。

    既然你去不成那就好办了,官府为你代劳了,只要你缴纳脚力钱、车马钱等等名目的费用,一切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