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2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蓝袍汉子眉头一扬,很感兴趣地道“去燕山”

    “谋克,有句不该问的话,王秀不过是小人物,无足轻重的人。”

    没等黑衣大汉说完,蓝袍汉子眉头紧蹙,厉声道“乌刺,不该问的不要多问,以免丢了小命。”

    “是、是,是小人多嘴了。”

    “嗯,让你打听自然有用处,告诉你也无妨。”蓝袍汉子颇有深意地道“四太子郎君为何感兴趣我不知道,但郎君座下有一位汉军猛将,他似乎对王秀非常关注,你这个奴才可明白”

    黑衣大汉撇了撇嘴,笑道“小人不过是顺嘴说说,一定会加紧打听的。”

    “你能明白最好,要加紧对枢密院的刺探。”

    黑衣大汉眼前一亮,兴奋地道“看来狼主要对南朝用兵了,小人也算熬出头了。”

    “做好自己的事,少问,待到时候接应大军便是。”

    “小人明白。”

    王秀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也知道不能操之过急,说实在的,除了无法应对北方病入膏肓的乱局,他对利国发展的有一番心思。

    乱世是不假,但利国监对于大宋而言,绝对是一块重要的基地,如果能把利国监的铜铁发展去,不行了了他为父母官的职责,还能为今后地战略储备打下坚实基础,继续留在利国,要徒然挽救不可救药的败局要好。

    细君已经去了店铺,他一个人在家静思,赵佶是语焉不详,但也有了些许动摇,再添把火但火从何来让他伤透了脑筋。

    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大人,外面有位小娘子求见,她说是大人的旧识。”

    “哦。”王秀很怪,一个女人来找他,还是旧识,不可能是秦献容,他稍加沉吟,问道“可有姓名”

    “自称青君。”

    “青君”王秀霍地站起身来,一个几乎被淡忘的名字,他的脸色忽然一变,急忙道“有请到书房。”

    管家一怔,请小娘子来书房,大人的风流名声可不是虚的,他猥琐地一笑。

    当青君出现在王秀面前,他却不知该怎样说话,尴尬地道“按说,我该在客厅外迎接女史。”

    “官人客气,婢子岂敢让大人迎接。”多少年了,青君在太子宫也磨练出来,不再是青涩的小女孩。

    “请坐。”

    侍女奉茶水退下,青君道“大人,婢子不能耽搁太久,长话短说。”

    “请说。”王秀并不没有太多想法,也尽量不去想。

    “二姐为官人考虑,希望官人接受官家好意。”

    王秀眉头一扬,眼前闪过朱琏绝色风华,已经过去的的情愫,为何还要替他考虑正要拒绝时,心闪过一丝晃动,正愁这把火无计可施,朱琏送门来。

    如果能通过朱琏让赵桓出面,自己再谋划一二,恐怕赵佶不想也得同意了,他缓缓地道“我要留任利国,太子妃如果能成全,在下感激不尽。”

    “官人,二姐一片好意。”

    “我主意已定,青君回去说是。”王秀淡淡地道。

    青君起身万福,道“婢子告退。”

    “有劳青君了”王秀起身笑眯眯地道。

    青君去后,王秀又陷入了沉思,他和朱琏的两次欢好,第一次是迷惑和怅然,第二次却是深深地失落,既然朱琏已经是皇家妇,自己不该再贪得无厌。走钢丝的胆战心惊滋味,绝不是他想要的,一不小心,一切都化作流水,能体会出朱琏的理智和睿智,本不想再有任何瓜葛,但他却还是选择了用朱琏。无他,想回到利国监,朱琏是最好地途径。

    “臣以为蔡易资历太浅,出知大郡不妥,不如授州通判较为妥当。”

    两府议论地方守臣空缺,李邦彦扫了眼蔡攸,蔡易已经回到朝廷,但蔡京和蔡攸的意愿相反。蔡京要留蔡易在尚书,蔡攸却要让儿子继续留任,把大儿子推到大郡守臣任。

    他认为蔡京的想法保守,想让孙子稳稳妥妥,逐步解除赵官家,蔡攸太贪心了,牺牲蔡易的前途,换取蔡行的仕途,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没有知县的履历想入大郡,吃相太难看了,索性把蔡易推去。

    蔡易不过是和祖父走的近,被这厮抛弃。他是浪子不假,但多少有些人伦纲常,对蔡攸的为人非常鄙夷,迫父、杀弟、逐子,简直是禽兽不如。

    蔡攸沉默不语,他还在气头,二儿子竟然激烈反对他,认为他应该把公署交出,恨不得把这逆子赶出京城。

    白时是什么人老滑头的泥鳅,干系到当今第一权臣家族的事,他可不想搀和,平白得罪了蔡家人。

    “以爱卿之见,蔡易应在何处”

    “臣以为陈州、扬州和江宁府通判缺,三郡皆是名镇,陛下可择一而任之。”

    赵佶点了点头,淡淡地道“可使蔡易通判扬州,蔡行还是留在京城。”

    也算是他煞费苦心,早蔡知攸和蔡易父子不合,蔡攸盛怒之下不让蔡易回来,他认为蔡攸做的有些过分,毕竟是亲生儿子,何须如此心狠。不过,采用折法子,让蔡易外放即顺了蔡攸意思,升通判扬州又优容蔡易,给了蔡京些颜面,毕竟王黼罢相,朝局有点不稳,他有了启用蔡京的意思。

    蔡攸会察言观色,既然赵官家定了,他也不好再开口,对蔡易太苛刻了,恐怕赵佶对他也有芥蒂,王黼的事还压在他心头,最宠爱的大臣为了一点事罢黜,不能不防着啊

    白时见尘埃落地,这才开口道“王秀的任免已定,却因御史台非议暂搁,但燕山职事不能久空。”这话,明摆着给王秀个人情。

    蔡攸神色一动,瞪了眼白时,相对那不孝子,王秀更牵动他的神经。

    赵佶轻松地笑了,道“这个王秀,朕还真不知怎么办。”

    白时多滑头的老油条,要不是蔡家根深蒂固,蔡京老谋深算,蔡攸给他提鞋也不配。他从王秀被暂停的职事举一反三,授予王秀提举盐茶公事,这可是路一级的差遣,以监寺职兼地方是即将大用的征兆,决定做一回人情。

    他不太愿意出头,但有好处的事情,决不甘落在人后,浅笑说道“以王秀的才能,陛下当以名镇许之,臣以为御史台不过风闻弹劾,无伤大雅。”

    蔡攸冷冷一笑,尖刻地道“江宁银行确有与民争利嫌疑,算御史台风闻弹劾,但侍御史的奏章不可等闲。再说,王直阁自己为了避嫌,甘愿返回利国为天子守土,这等良苦用心,两府应该成全才是。”

    白时嘴角一抽,暗骂蔡攸翻脸翻书还快,明明他举荐王秀的燕山府路,一转眼变了,真让人无话可说。李邦彦看着牙疼,但他也不愿多纠缠,平心而论,他较欣赏王秀,但也是建立在谋划王黼的基础,王黼轰然倒台,他们已经没有利益共同点,说些好话可以,但要尽力维护还不到火候。赵佶对王秀很犹豫,王秀给他描绘利国的前景,让他怦然心动,但他还是想让王秀去燕山府路,蔡攸把公署职事搞的太糟了,没有王秀恐怕摆不平。

    

    。。。

    。。。

第二六九章 乡里乡亲的() 
第二六九章 乡里乡亲的

    白时被蔡攸抢白,自知不能和蔡攸,看赵佶的意思还没确定,反正人情也送了,没必要得罪蔡攸这条豺狼,王秀的前程鸟事,满脸木纳地老神常在,当蔡攸是空气。 匕匕蛧首发

    “陛下,利国是铜铁重镇,徐州赋税半出利国,既然王直阁能为陛下治理好利国,那让他再把第二任做完,然后再大用燕山。”蔡攸的话很活,谋算很深,第二任做完那是明年底了,一年多的时间,谁知道能出什么蛾子,他也有充足的时间,彻底绝了王秀染指公署的希望。

    如果,王秀在场的话,肯定会发自内心感激蔡攸,握着对方的手说一声知己啊

    他自然不知道,在赵官家召集大臣廷议的时候,他正在张启元的府邸做客,这可是他第一次登门拜访啊

    张启元也没想到王秀的登门,在错愕之余,还是非常热情,非得要留王秀吃酒。

    好伙计,老乡亲,不吃杯水酒太不给面子,王秀自然给他面子。

    陆天寿是最惊讶的人,历经磨难的他也明白了,自己根本进不了王秀的眼,如今又是一个贼配军,完全没有前途可言,除非有宋江、史进那样的本事,拉起一支队伍,横行几十个军州,然后在朝廷可剿可不剿之间,干脆利索地接受招安,不然更无法和王秀抗衡,他对王秀的恨越发地深了。

    张启元也是看这点,才留下陆天寿,生性多疑的他曾对王秀不杀陆天寿,反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