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秀听着心里很不好受,下意识把有琴莫言紧紧搂住,愧疚,心除了愧疚是愧疚,哪怕是他为了躲皇家婚姻,不得不流连烟花风尘,面对豁达的有琴莫言,也无法做到自我解释。

    面对有琴莫言,一切的话都是那么苍白,他升起了要一心对待有琴莫言的决定,哪怕海枯石烂,决不放弃。

    王家忙碌起来,商水县也热闹起来,直秘阁不仅回家探亲,还要取有琴家的姐,这可是大事啊连知县也过来道贺,唯恐王家人手不够,调拨几名土兵听使唤。

    王秀不太愿意使用地方土兵,但人家知县也是好意,这年头办私事用兵丁很平常,没认为这个说三道四,大家都在做说了等于惹众怒,没有那种傻瓜。

    他鉴于王家人手不够,又想补偿有琴莫言眼,婚礼尽可能奢华些,勉强同意使用土兵,并给这些土兵每人两贯钱,好酒好肉的招待。

    这年月铜钱是不太值钱,如果放在真宗时代,禁军军饷不高,也是一贯多,但那是钱贵啊等粳米80一石,也是说一贯钱能购买等粳米十四石,县里的土兵军饷更加微薄,却也能购买二三石等粳米。

    如果粳米和糙米搭配,买的可更多了,他们还有每月口粮六十升,一名禁军能养活一大家人,土兵也同样能让一家几口人混个温饱,平时再做点小生意,过个小康不成问题。

    可惜现在军饷是涨了点,但朝廷滥制铜钱,导致铜钱的购买力下降了,米价几乎到了两三钱一石,禁军吏士还好一点,最低的下禁军够一石粳米,厢军土兵惨了,每月军饷不够一石粳米,怎么养活全家啊要不是县里用地方财政补贴,土兵也要造反了。

    两贯钱那也是钱啊还有酒肉招待,足以让土兵眉开眼笑了,没有人抱怨官员滥用人力。

    在王秀准备婚礼时,东京蔡家也迎娶茂德帝姬,蔡鞗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终于如愿以偿得到皇家最美艳的公主,他也是没有大志向的人,娶了最受宠爱的公主,相当于有了一层保护伞,算入不了两府也没什么。

    茂德帝姬下嫁的仪式是遵照制度进行,先由太史局选好黄道吉日,成亲的那天,由蔡京率一身红衣的蔡鞗,到大内去迎亲,皇家的公主迎娶是很麻烦的。

    他们在东华门内下马,由礼官引导,恭敬地等待帝姬登彩车,蔡鞗骑马先回府等候。

    帝姬彩车前有宫女几十人,身穿红罗销金袍,着玲珑罗头面,发髻插着珍珠钗,骑马作前导,每匹马前都有一名班直卫士牵引。彩车周围用红罗销金掌扇遮掩,车后有宫女官率领随从,送帝姬到蔡家门前。

    然后,然后好办了,无非是拜天地、公婆再入洞房吃交杯酒,结婚仪式宣告完成了。不过,皇家没有闹洞房的习惯,酒宴过后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去,总不能留在洞房外偷听动静吧

    赵福金不愧是皇家第一公主,陪嫁端地丰厚,不要说十万贯的嫁妆,单单那三两龙涎香价格不菲。这可是产自西方黑衣大食国的品,在开封城市价十五万贯一斤,皇宫里也没有几斤,别说其他人了。

    赵佶拿出三两陪嫁,不能不说对赵福金的宠爱,已经到了无复叠加的程度。

    同一天,王秀也举行了迎亲仪式,相对皇家的婚礼,他的迎娶简单许多,但热闹程度绝不下皇家婚礼,主要是闹洞房,王卿苧不用说了,左一句大胖小子,右一句赶紧的,让有琴莫言那张俏脸,从出了家门没有恢复过。

    谢氏娘家人也来了,自从王家翻盘,谢家人恢复了和王家关系。王秀一举登第,谢家子弟来的更加殷勤,多事巴结着谢氏不放,好让王秀说句话在县里谋个好差事,他虽然不太待见谢家人,但碍于母亲的面子,新婚大喜的不打笑脸人,他也勉强一一拜谢。

    曲散人尽,洞房只剩下一对新人,有琴莫言美眸似水,羞涩地左顾右盼,不敢去看郎君。王秀却透过红烛散发的柔和光芒,深情地看着美人,感叹总算修成正果。花好月圆夜,一刻值千金,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

    。。。

第二零六章 回乡4() 
第二零六章 回乡4

    王秀在商水县过的有滋有味,小日子红红火。 其实,按照他的本意,真的不想那么早结婚,才二十岁啊那一世咱还大学没毕业,正是把妹的大好时节。

    不过,今生让他很满意,无论是有琴莫言还是细君,都是绝代铅华,说不好听的话是祸水级别的纯天然美人,要是放在后世他想都别想。影星级别别开玩笑了,君不见某星都能刮下一张粉脂人皮。

    一个善良却有些刁蛮的夫人,一个伶俐却勾人魂魄的侍妾,齐人之福啊

    朝廷内,针对王秀的阴谋正在进行。

    蔡攸绝不能让王秀在回到公署,他是控制公署不假,但王秀给他的印象太深刻,谁能知道这小子回来,还能玩出什么花招,他和王黼为了公署已经闹翻了,是不能让王秀再来折腾了,办法还是有的。

    趁着赵佶嫁女的高兴劲,他了奏章说公署运行不可缺少正任检详诸房字不可缺少,王秀既然离职应该再任命一位,才能不影响公署的正常运行。

    赵佶正在高兴头,也问了蔡京一句,哪知道蔡京一反常态,对大儿子的奏章表示认同。

    “不知还有那个衙门嗯,书门下还有哪个职事缺人”赵官家还不算糊涂。

    “各衙门职事不缺”

    “这个不好办了。”赵佶有些为难,他选了好女婿,却不想把王秀调开。

    “王秀缺乏大郡历练,陛下若能放他历练郡县,未来未尝不是可以大用的人才、”

    “嗯,卿家认为,王秀放在何处”

    “徐州利国监。”

    这厮蔡京最后帮王秀说话,这位老权臣无论怎样算计,从蔡易和钟离秋,还是从政治方面考虑,他还是没有完全抛弃王秀,留下的后手终于发挥了作用,让王秀到蔡耕道手下担任知监事。

    这一切都要到明年,王秀仍在商水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王记百货打量生产冰糖,生意那个红火啊王卿苧正打着主意,把总店挪到东京开封去,家二老也一块过,在繁华的东京享受几天清福。

    可惜的是,王成和谢氏习惯商水的生活,他们一生认识的人都在商水,哪有说走走的。再说了,李寡妇也住在这,唯一的女儿也跟着走了,孤零零一个人没有照应也不行。

    当然,王秀也不主张二老去东京,甚至想让他们去杭州或成都居住,但那也是不现实的,连东京开封也不愿意去,千里之外想都别想。

    但他对在开封城再设分店,或是把总店迁过去没有意见,大城市有大城市的优势,算五六年的时间,赚得也小县城十几年多。

    身处事外,再看一年来发生的点点滴滴,似乎清晰了许多,也看到身处局看不到的某些事、某些人,有得有失,有利有弊。

    无论是银行还是东南海事局,在他眼几乎是没有太大的意义,在他不能主导的改良,尽最大去努力矫正,结果差强人意,是钟离秋的某些举措,他也无法完全赞同。

    一切都还只是一个虚壳,都是徒有虚表的东西,连他理念的最低要求都没达到,充其量只能作为日后改良的构架。

    至于蔡攸主导的公署,他连考虑都没有考虑。

    近来传来的消息,让他很无奈的是,无论是赵鼎还是其他几路海事局官吏,都对官府组织武装船队和民船共同出海,表现出的兴趣不大。

    赵鼎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筹备钱财,准备低息贷给农户,以备农时耕作之用,连钟离秋也持谨慎态度,仅仅对各地商船进行统计归类,大宋远洋水军别说框架搭起来了,连个鸟毛也没有,充其量也是海岸警备队。

    在他今生前世所见所闻,大宋是最重视对外贸易的朝代,他有点不明白具有革新思想的钟离秋、赵鼎等人,会认识不到海外贸易延伸到海外征伐的重要性。

    东南海事局另一项重要职事,几乎没有开展,那是督造大型远洋武装福船,造船肯定是造了,但进展速度让他极为失望,他无没办法过问。

    钟离秋到底在犹豫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去信询问,关于这一点,他在几年后才明白。

    不过,钟离秋和赵鼎绝对是干练的人,他们的施政让朝廷无话可说,皇宋江宁工商银行对东南各军州农户低息贷款,的确保障了农时有效的耕作。已经开始向海商与工场主贷款,明年可以稳收本利,面对即将滚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