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大宋-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诧异地看了眼王秀,似乎对他的坦诚很惊讶,抚着胡须正色道“你有这份心思很好,官家也举棋不定啊”

    事关朝廷大政,王秀听在心里、记在心里,但并不接蔡京的话,这些东西离他还很遥远,他没有资格说。

    “你在商水经营的有声有色,心学正论也提出洞察事物背后的规律,谈到当今商业发展最终形势,铜钱将必然被淘汰,形成金本位的货币体系老夫看了几遍,觉得似乎有点意犹未尽。”

    王秀闻言大为吃惊,心学正论前半部是学问,后半部是用心学论述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性,也是概括性的字,仅存在理论的研究,哪知道蔡京闻雅音而知雅意,一眼看出他的保留。

    他没有丝毫犹豫,淡淡地道:“相公说的对,学生的确保留了许多,心学正论是说学问的书,别的东西都是衍生出来的,并没有详细阐述。”

    “那说来听听。”蔡京眼前一亮。

    王秀心一动,他隐约能摸清蔡京部分意图,王黼以太宰提领应奉局,天下财货全部进出,蔡京在财政失去很大部分发言权,不如说出来,或许有意外收获。

    他清理一下思路,把后世银行、货币流通、税务等主流市场经济学大概说了一遍,间蔡京还问了几句,到了后来一言不发,眯眼捻须仔细倾听。

    当他把经济学简要地说完,目光落在蔡京脸,企图看出点门道,心里还有点担心,蔡京可能会无法理解市场经济,白费了自己的心思。

    蔡京面沉似水,大约小半柱香的时间,才长长一叹道“钱多则物贵、少则物贱,老夫是知道的,但建立金本位为主,银铜为辅币银行体系,对外贸易进行控制,形成稳定的商业发展,再以银行汇集钱币贷出,一进一出”

    “原来早有了,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缺乏关键两个环节,槠币转交换的地方,金银和交子之间的变通,多年之惑一朝得解。嗯,当年老夫也明白大钱扰民,但内有黎民嗷嗷待哺,外有西北烽火连连,才种下今天的苦果。”

    “要早知到有这种良法,肯定能防微杜渐,以大钱权宜之计辅以银行,以金为本、银铜为辅,再不济也能减少生民的苦楚,何必滥发交子、铸大钱这些饮鸠止渴的法子。”

    王秀明白蔡京在说十钱法,这正是后世批判蔡京敛财主要依据,铸出来的大钱面值太高,货币本身价值达不到面额,你这不是坑人敛财吗但这话只能咽在肚子里,小心翼翼地道“大钱是有不足的地方,但朝廷要不做常例,生民能遵行,再用金银为储备,也算是应急良法。”

    蔡京听出王秀并不认同大钱,甚至还极为反感,他苦笑道“我当年因大钱伤民罢相,任由那移乡子猖獗数载,今日又让王阎罗得势,天下被搜刮殆尽。想当年官家用兵西北,朝廷财力还能支持战事,而今数十万官吏,百余万禁军,天下财力”

    王秀吃惊的看了眼蔡京,眼前的这位老宰相,完全不是脑海里根深蒂固的奸佞形象,他陷入了深深的迷惑。

    遽然间,心头又是一亮,如同拨云见日的敞亮。蔡京,不过一老儒耳。有好大喜功、穷奢极欲的赵官家,下有百年遗留沉疴、积弱积贫的烂摊子,神仙亦难有回天之力,一个行将入木的老人又能怎样

    不过,他也没有被蔡京迷惑,再怎么说蔡京也是老辣奸猾的老狐狸,心性坚韧不常人,一切以利益为重,他一个不小心有可能被啃的连渣都不剩。

    “可有具体实施章程”

    王秀稍加迟疑,断然道“很难,暂时没有。”

    “你的主张很不错,恐怕暂时无法实行。”

    “官府只要掌立法、监控,其余由民间自行解决,要是能实施,哪怕京畿附近一个繁华大州”

    此时,蔡京的目光,不再有摄人心神锐利了,王秀的思维顿时扩展很多。能得到这位老太师的支持,哪怕是一个经济繁华的州,只要能带来巨大利益,形成固有的制度,壮大既得利益阶层,也能产生蝴蝶效应。

    “朝廷把目光放在蓟北,官家志在收复燕山。”蔡京的口吻很平淡。

    王秀不由地苦笑一声,北伐这不扯淡嘛西北正在逐步蚕食党项,这是说大宋唯一有战斗力的军队,不可能出现在北伐战场,用当花架子摆设殿前司,还是向来名声不好的河北诸军,不失败真没天理了。

    童贯算是很能打的方面大帅,不也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部下太无能。

    他摇了摇头,明白蔡京隐晦地告诉他不太可能,沉声道“相公所言极是,循序渐进恐怕要百年光阴,要能从建立银行着手,以青苗茶马为由头,先储蓄放贷,阻力会小很多。”

    “百年太久,要是选一边远军州,哪里最合适”

    “东南。”

    “东南”蔡京脸色沉重,捻须不语。

    。。。

    。。。

第121章 太子聘妇() 
蔡京非常明白他虽然总领三省,但赵佶的宠信明显衰退,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不要说不梁师成,是王黼的权势也渐渐凌驾他之,连长子蔡攸也要和他并驾齐驱了。 首发

    他需要另辟蹊径,在众多宠臣杀出一条血路,心学正论的论经济篇让他眼前一亮。赵佶的目光全在建立不世功业和无享乐,这玩意可是烧钱的买卖啊所以钱是重之重,他要为赵佶获取大量金钱,必然能重新巩固地位,很可惜王秀并没有说具体的操作,又让他有点失望,他已经没有时间等待了。

    王秀并没有多说,他对蔡京的印象有很大改变,但不代表他依附蔡京,做人不能不留一手啊

    “听说你匆匆来赴考,还没有冠表字。”

    王秀眉头微蹙,立即意识到蔡京决定拉拢他,要知道蔡京是书法大家,无论从那方面讲,这位老人在学的地位,都无法被人否定,能得到蔡京的冠表,可以说极为风光。

    但是,他毫不犹豫地道“相公,学生在礼部试前夕,已经自行冠表,字实。”

    “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不荣而实,看来实志向远大,绝非趋炎附势之人”蔡京眼闪过一丝失望,但他还是挺赞赏王秀的。

    王秀笑的很平淡,隐隐有淡淡的疏离。笑话,让你冠了表字,那把自己绑在你的战车,绝不是合作的关系了。

    他们并没有过多谈论,王秀借故告退,由二蔡送出客厅,在老管事的陪同下出了蔡府。

    二蔡来到书房面见蔡京,却看到蔡京正站在书案前,砚笔墨迹尤新。

    “你们过来看看。”

    待二蔡走到书案前观看,蔡京慢慢度到窗前,望着窗外池水,悠悠地叹道“九步成章,今天看来天下果有此妙才。”

    “不过是偏旁巧宠,有些快才罢了。”蔡绦当面对王秀客气,私下却不以为然,一个登科榜的三百多名士子,能有什么出息。

    蔡耕道凝视蔡京记录的诗词,正色道“天地神灵扶庙社,燕山父老望和銮,好词。”说着,意味深长地看了眼蔡京。

    蔡京望着池边灯火下的垂柳,微微一笑道“王秀才华横溢,学问实在让我咋舌,要能磨练郡县十年,循序渐进,二十年内入两府,未尝不是一代名臣。”

    “可惜登科榜名次早定了,他很难有大的作为。”蔡有些不服。

    蔡京冷冷一哼,转首瞥了蔡绦一眼,暗叹儿子虽然聪明过人,但没有出任地方官,更兼刚愎自用,见识受到约束,。不过,今天实在让他失望,简直是一块朽木,但这块朽木是自己的儿子,不能雕也得雕,耐着性子道“这正是王秀聪明的地方。”

    开导儿子不可能一股脑说白了,轻轻点题让儿子自己去琢磨,才能培养思考能力,不然废物还是废物。

    蔡绦不太明白老父的意思,但蔡耕道却眼前一亮,恍然大悟道“难道是。”

    蔡京轻轻地一笑,淡然道“王秀年纪轻轻,学问却让老夫佩服,他似乎对我还有戒备,并没有合盘拖出,少阴说的果然没错,弱冠年华有这等成,不过前朝寥寥几位相公,绝非池之物可。”

    蔡耕道眉头一动,低声道“看来,王秀不愿被大人所用”

    蔡京摇了摇头,很随意地道“他和少阴有几分相似。”

    蔡耕道点了点头,似乎在自嘲道“少阴兄持才傲物,要是他在的话,怎能轮到大兄和王阎罗蹦。”

    蔡京脸色有点不好看,他沉吟片刻,瞥了眼一脸不在乎的蔡绦,淡淡地道“让二郎和王秀多多深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