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爵门嫡女-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婚四皇子,别人看不起她,认为她‘攀龙附凤’‘不要脸’。她不介意别人怎么看她怎么议论她,也不介意谢昆怎么看她,但是她不想让于珊在她与谢昆之间左右为难,不想她成为于珊和谢昆之间不能提及的人。

    谢昆所顾忌的无非是认为她会不择手段地踩着旁人往上爬,所以在将四皇子打发了之后,她就倔强地站在珊院门口等着,为的只是说这么一句话,她的意思很明确——不论她踩着谁上位,都不会伤害到于府。

    谢昆诧异地看了看于楠的背影,忍不住失笑出声,他没有怀疑于楠此刻的是意图和决心,可那又能怎么样呢,皇宫里到处写着‘身不由己’四个大字,谁生下来就会算计?都说自己是被逼的,实际上还不是被自己的**和野心所驱使,谁也不能保证,于楠会不会走到这一步!

    于珊睡的迷迷糊糊地,并不知道于楠和谢昆开始了一场博弈,等她再次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而于楠已经收拾小包袱,进宫去了。她得知此消息,也没怎么意外,于华那么专心地灌醉她,老爵爷也不拦着,无非是不喜看到她哭罢了。本是一桩喜事,若是她控制不住哭啼起来,确实不美。

    只是,于楠一走,于珊无事可做,觉得干什么都没劲,只可了劲的折腾于安,就差没摁着于安的脑袋让他学刺绣了。于安的小脸一天比一天苦巴巴,终于一天,他怨愤地看着于珊,爆发道:“四姐姐,你等着,有句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若是楠姐姐知道你这般欺负我,一定会收拾你的!”

    于珊一愣,看着于安瞪圆的眼睛,哈哈大笑起来,他倒是知道于楠向着他!原来不止她一个人记得于楠的好,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认真地想念着于楠,这很好,她知足了。

    就算有一天于楠变的面无全非又如何,她终究是与他们一起玩闹过的人。

    想明白这些,于珊看于安的表情就有些嫌弃,虽说看于安吃瘪挺爽,可是这几天教他教的她都腰酸背痛了。

    “一边待着去,你当我乐意教你,你又不交给我束脩,苦心苦力地。”于珊心情舒爽,轻轻踢了于安一脚,站起身边伸着懒腰,边往前走。

    于安眼里的狡黠一闪而过,他快跑两步,扯住了于珊的衣襟,幸灾乐祸地说:“四姐姐是不是看我学东西太快,所以没有成就感?奶奶可是说了,我比你小时候聪慧多了。”

    于珊回身看了看自作多情的于安一眼,伸手毫不客气地弹了他一个脑瓜崩:“拉倒吧你,哥哥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已经开蒙读书习武了,看看你现在会些什么?”

    “爷爷说了,哥哥跟我担负的责任不同!我只要不长偏了,可以使劲玩!”

    “爷爷是骗你的,实际意思就是你不如哥哥聪慧,所以……”

    “……”

    于珊拉过于安的小手,牵着他到院子里晒太阳,一路上故意说些打击于安自信心的事,直到惹得他炸了毛,像个小狮子一样乱咬乱红才心满意足的饶过了于安。

    时间一晃过去了半个多月,逼近年关的时候,朝廷终于放榜了:于华榜上有名,于简却落选了,会试时间定在了明年的二月份。

    老爵爷和老太太对这结果没有丝毫意外,也没有丝毫惊喜。

    于简年纪还小,不过是仗着院试得了案首,便跳过了科试想去乡试试水。老爵爷不曾拦着,也是看于简年少气盛,借此压压他的骄狂罢了,本就没报什么希望,所以也就没有失望。

    至于于华,那是走后门了。甭管他武艺学识究竟怎么样,他还未行成人礼,错过了院试却得了武秀才之名,这就是圣上给开的后门,当然,于华武举人的身份是实刀实枪干出来的,这个谁都不能否认。

    老爵爷和老太太都知道,一旦参加会试,于华就算进不得一甲,二甲也绝对在榜,不然的话,怎么入殿试,在圣上面前亮相,怎么找由头给于华指婚?

    不过,他们谁也没想到,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

    刚转过年,会试还不曾开考,边关告急,谢昆和于华身为谢将军的亲兵,请旨离京去边关了。

    作者有话要说:最近状态不好,第三卷收尾总是收不利索,亲们见谅~~

第116章 :() 
圣上看着手里谢昆和于华的两本折子以及太子请求废储的请罪书;在准与不准间游移不定,他神色纠结,细细打量之下竟是带了几分预料之外的懊恼。

    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这边关告急的局势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造成的。经查,边关战事起于年前;太子早就得到了消息,可他却隐瞒不报;擅自压了下来;这般目无君主;难免就犯了圣上的忌讳。

    谢爵爷二十岁就去边关;至今也已经二十年,他这一辈子;倒有一半的时间在吃边关的沙子;连谢昆这个初出茅庐的都能看出边关潜在的危机,他这个战场上的老油条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年前入冬后,边关出现大批异族流民,这流民虽然不是脸色红润,膀大腰圆,但也不是灾年面黄肌瘦的样子。谢天亮察觉有异,紧急送了折子呈情:恐怕战事将起。

    可这折子入京后,因信封上没有加急字样,监国太子觉得边关一直很安稳,加上对军事一知半解,便擅自开了折子。他见谢爵爷的折子里既没有要求增兵,也不曾要求粮草,只是告知京城,边关战事将起,便潸然一笑,认为不过是谢爵爷的猜测,不值得恐慌,便私下里批复了折子,表示朝廷已经知道了,而后勉励了几句。

    谢爵爷收到批复也不曾多想,他禀的隐晦,朝廷回的干脆,便以为京城已经着手准备了。既然是有了后盾,他也就无顾忌地开战了。

    不得不说,太子初初监国,对护持王朝的四个爵府知之甚浅,一点默契也没有。

    谢爵爷性子沉稳,因手里握有兵权,从不敢夸大事实,唯恐圣上认为事平后他夸大军功,收买人心。所以只会将大事说的委婉一些,他说‘恐战事将起’,那就绝对是要起了,只差战鼓鸣了。

    圣上一向不喜太子,所以在许太子监国的时候,并不曾交代这些。这折子若是落在圣上手上,圣上便会着户部储粮,兵部招兵厉马,太医院收新人,以防战事持久,人力物力的损耗。这是他上位多年之后,与谢将军磨出来的默契。

    偏偏太子自以为是,不想因为谢爵爷的猜测引起朝廷恐慌,便想着私下里告诉圣上此事。可临近年关,事情繁杂,太子唯恐监国有失,大到祭天礼仪,中到各方纳贡,小到外地官员回京续职,熙熙攘攘的事体,无不亲力亲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顾得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连科举的结果都晚了一个月才公布,事情一多,谢爵爷猜测的战事,就被太子当成的小事,抛在脑后了。

    太子其人,憨厚实诚,却无野心无大才更没有远见魄力,若是大盛王朝安稳,他作为守成的君主绝对绰绰有余,比四皇子更适合坐上那个位置。可乱世将起,短视的太子就不再是最佳的继承人。圣上也是看透了这一点,从普安寺回宫后就有心废储,只是苦于找不到借口,才一直拖延了下来。

    这换储的决定虽然有圣上的私心,但也是大势所趋,情势所逼。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借口,可圣上却又不能废储了,边关已经不稳,若是换储,那些铁杆的□□必将闹起来,四皇子年纪尚小,并不曾展示惊人才华,只怕拉笼不到旁人。那如此一来,就会引起动荡不安,内外交加,得不偿失,实非立足之策。

    只是,这太子却算是个妙人,在圣上经过多方考虑,都放弃此时废储后,他上了个请罪书,从各个方面分析自己的劣势,将自己说的一文不值,只差直说——若是父皇不废了儿臣,便是愧对列祖列宗。

    圣上看的都气笑了,他早就知道太子没有大志向,若是四皇子表现出有心储位,太子怕是巴不得顺势下台。俗话说的好啊,三岁看老,圣上还不曾立储就知道慕容丰实非最佳人选,憨厚胆小少魄力,没有丝毫的九五之尊的气魄。可那时候他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谏官纷纷上书,为了朝堂安稳,才不得已将唯一的皇子养在中宫立为太子。

    等四皇子呱呱坠地,才华初现,他就开始纠结,可太子无过失,哪能轻易易储。倒不如留着太子做四皇子的磨刀石。直到智浅批出乱世,他才下定了决心废储,因为太子的品性,无法立足乱世,只是这时候已经晚了。

    慕容丰以太子的身份活了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