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巴尔干的圣徒-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博迪奥雷克将军微微点头,向后靠在了椅背上:“继续你的陈述。”

    得到了允许的少校暗自松了一口气,走回了自己的位子继续说道:

    “从我对俄**队的了解来看,因为缺乏夜间照明的手段,所以俄军几乎没有发动夜战的习惯,而且按照俄军以往的惯例,在今天这种程度的炮击过后,是会立刻用大量步兵出击,对着我军的阵地发起进攻的。

    但是今天俄军的炮击结束后,却并没有趁着我军阵地暂时的混乱发起进攻,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可以肯定的判断,俄国人同样遭到了我军炮兵火力的有力打击,以至于失去了在今天发动进攻的可能性。”

    一个军官问道:

    “就算你说的这些都是真实情况,那么对我们目前的情况又有什么帮助,就算俄国人同样遭到了我军炮火的攻击,和我军的损失比起来最多算是平手而已,我们这些人还是免不了要被上头归罪。”

    少校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

    “谁说这是一场平手的战斗,这明明就是我军识破了俄国人撕毁约定的行为,抵挡住了俄军发起的突然袭击,从而获得了今天战斗的胜利啊。

    今天俄军不宣而战的发起进攻,而我军虽然遭到了俄军早有预谋的猛烈攻击,却在博迪奥雷克将军的领导下迅速稳住了阵线,用有力的还击让俄军知难而退,从而保住了我军原有阵地,获得了防守作战的胜利。

    这样说不就没有问题了么,非但没有罪过反而会有功劳。”

    不理会其余军官目瞪口呆的样子,博迪奥雷克将军兴奋的一拍手:

    “你说的太好了,没错,这就是我们的一场胜利,你立刻按照这个思路去写一份报告,拿给我过目之后就立刻发给维也纳。”

    。。。23567;35828;116;120;116;19979;36733;30005;23376;20070;35831;35760;20303;119;119;119;46;56;48;116;120;116;46;110;101;116;

126。磨刀霍霍向俄国(上)() 
到了第二天,俄军并没有再次组织进攻,因为沙皇俄国政府和奥匈帝国先打了一场嘴皮官司,这一天两国政府分别公开了各自的声明,其实声明的内容都差不多,双方都指责对方使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进攻,声称自己一方打退了对方的猛烈攻势,并且获得了首场战斗的重大胜利。 不过对比双方公布的具体战报数据后,明眼人都能看出第一天的战斗明显是俄军占了便宜。

    俄军在炮火轰炸中损失的兵力,加上死亡和失去战斗力的一共两千出头,而奥地利军队的兵力损失却是俄军的两倍还要多,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如果这个交换比持续下去的话,本来兵力上就居于劣势的奥地利军队肯定会先支持不住,说不定连贝尔格莱德地区都难以守住。

    而一旦失去了贝尔格莱德地区,奥匈帝国就会处于极度不利的局面,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贝尔格莱德地区是多瑙河中游平原地区的末端,更是南喀尔巴阡山脉与巴尔干山脉交汇处唯一的平原通道,可以说这里就是奥匈帝国的东南门户要点。

    奥匈帝国想要在东南方向抵挡住俄军的攻势,就必须将贝尔格莱德地区牢牢控制在手里,否则俄军占领贝尔格莱德地区后,就可以肆意对奥匈帝国的腹心地带发动进攻了。

    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奥匈帝国高层也就顾不上玩什么削弱博迪奥雷克将军部队实力的把戏,开始调集国内的大批部队向着贝尔格莱德地区开进支援。

    而距离贝尔格莱德不到四十千米的地方,十二个奥地利步兵师终于结束了原本的观望,首先补充进了贝尔格莱德地区的防线,让奥匈帝**队在这里的总兵力增加到了三十九万,这么一来奥军终于在兵力上超过了俄军,考虑到奥军补充的部队带来了更多的火炮,奥军在火力上也增加了相当的优势,同时在得到后方的补充后,奥地利军队的士气也恢复了一些。

    只是俄军在发觉奥地利人开始大批增兵的举动后,同样向着贝尔格莱德地区派出了援军,补充在这里作战的俄军第八集团军,将兵力扩充到了四十七万人,再次把数量上的优势压了回来。

    不过俄军新补充来的俄军部队中,不光有着大量的新兵,而且严重缺乏备用弹药,所以在几次试探性进攻都被奥军打退后,面对弹药匮乏的窘境,俄军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布鲁西洛夫强烈要求后方加大后勤运输的力度,并果断命令暂停了俄军的攻势,转而与奥地利军队保持对峙。

    好在对博迪奥雷克将军来说,这些跟自己的关系已经不大了,首先在贝尔格莱德地区爆发的这场战事,吸引了奥匈帝国的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元帅极大的关注,在派出援军补充贝尔格莱德地区的防御后,赫岑多夫元帅立刻通过电话命令,让博迪奥雷克将军在之后的战斗中,要全盘服从他的亲自指挥,对下达的命令不得有丝毫的违背。

    “……是,遵命,元帅阁下,我保证一定严格遵照您的一切指示,是,好的我明白,再见。”

    放下电话听筒后,博迪奥雷克将军放松的舒了一口气,转身对部下们拍了下手笑道:

    “我们上报的情况得到了赫岑多夫元帅阁下的认可,元帅阁下认同了我们奋战的成果reads;。

    只是元帅阁下认为这次战斗的损失,如果在事前做好信息上的沟通,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不是层层传达耽误了时间,我们也不会在宣战三个多小时之后才接到了发动进攻的命令,要是我们的炮击提前一个小时,哪怕是半个小时开始,那么损失惨重的就会是那些可恶的俄国人了。

    有鉴于此,睿智的赫岑多夫元帅决定,今后他将在维也纳通过电话和电报,对我军的战斗进行直接指挥,这样就可以绕开层层传达的问题,能够节省大量的宝贵时间,从而避免再次发生这种情况。”

    “可是维也纳远在数百公里之外,赫岑多夫元帅又怎么能及时得知战场上随时发生的情况呢?要是战场上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那么我们就很难做出及时的应对了!”

    “你以为赫岑多夫元帅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只管服从命令就行了,还是说你觉得自己的指挥能力比赫岑多夫元帅还要强?”

    博迪奥雷克将军制止了部下的争论:

    “没有错,我们只需要服从赫岑多夫元帅的指挥就可以了,而且赫岑多夫元帅还透露了一个消息,很快我们的盟友德国人就要给俄国人狠狠一击,从而改善我们这里的局面,另外土耳其人也会在短时间内加入对俄国人的进攻,所以我们只需要等待时机,服从命令发动反击就好了。”

    1913年7月19日,新伊斯坦布尔城。

    一份电报摆在了肖狩的桌上,电报是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发来的,以在战争结束后支持土耳其收回被英国控制的埃及和苏丹地区为条件,换取土耳其对沙皇俄国宣战。

    大致的看了看以后,肖狩把电报放下来,看着正襟危坐的凯末尔:

    “电报的副本你已经看过了,有什么想说的没有?”

    凯末尔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这就是一张空头支票,德国人许诺了看上去美好诱人的条件,却对我们为了获取这些要付出的代价闭口不谈。”

    肖狩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想要得到哪有不付出代价的,而且说这些是空头支票也不完全正确,一旦将俄国人打垮,那么我们就不用再顾忌到背后,可以放心的进攻英国人,从而夺回埃及和苏丹地区。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再加上我们,三方一起发动进攻的话,就算俄国人真的如自己宣传中所说的那样,能够动员出达到一千万人规模的军队,他们也难以同时应对如此漫长分散的战线,不考虑其他方面的话,我们获胜可能性还是相当高的。”

    凯末尔站起身严肃的说出了反对意见:

    “问题就在于阁下您提到的其他方面,英法两国不可能坐视德奥联合我们围攻俄国人的,何况目前德军调动的情况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些天德国人动员的部队绝大部分都集结在西线,只有不到二十五万人的德军组成了一个集团军,被派到东线驻扎在东普鲁士地区,这么点数量的部队,就算是德**人的素质比俄军要高出一倍,也很难主动发起进攻。

    而奥地利人军队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他们的问题在于纯粹奥地利人组成的部队不足,很多部队是不同民族的士兵混编而成,这些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