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朕即国家-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恐难当此任。”袁应泰再次叩头道,“臣闻户部早已入不敷出,建港花费将在千万两以上,朝廷无力支付,更无银筹建水师,故请皇上三思。”

    很显然,袁应泰觉得让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比团体利益更能让自己觉得快乐。在原来的历史中,他收留蒙古难民及谏言皆不听可见富有同情心又好面子;任淮徐兵备参议时动用漕折银数万两赈灾、辽阳城破之后敢于自刎,可见其并不缺乏胆量;他的才能不再军事,而是民政。

    “朕意已决,水师之事自有军机处择机而行,但建港势在必行。”朱由校起初听其拒绝,手紧了紧,本着‘事成于密,以泄败’原则正准备叫人将之下诏狱收监,待听完袁应泰的后半句才慢慢松开,心下一晒,看来自己是小人之心了。

    袁应泰不知道,刚才的后半句让他免了牢狱之灾,见天子态度,心下一安,继续说道,“不过,臣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若皇上应允,臣定赴汤蹈火。”

    朱由校坐正身子,知道他在讨价还价,还是面带喜色问道,“哦?说来听听。”

    “正如臣刚才奏述,建港虽有兵丁,但财力尚未解决,兵丁膳食及饷银虽可由兵部调拨,但辽东用兵,每岁就需八百万两。即便皇上已停三大殿,内帑或有节余,但还有光庙陵寝未建,正是用钱时节。敢问皇上,建港所需石木料、生铁等物从何处开支?”

    朱由校到底年轻,没想到如此深远,一道灵光闪过,却没把握住,停止脚下的节拍,对袁应泰说道,“那你说该怎么办。”

    袁应泰有基层经验,知道这港口和河堤不同,若全靠朝廷拨银修建,全不现实,“鉴于户部窘迫,臣斗胆乞皇上准各地富商出银营建,事成许其自由出入,并由其征税以归还其建港投入。”

    朱由校终于把握住其中关键,这不就是走资本主义嘛,虽现在手工及商业刚有起色,但贸易获利之丰,他可是知道的。作为穿越者,他断不会将受收税权出让,不过,这倒让他想到了发行‘国债’。

    袁应泰见天子再次沉默,补充道,“此前皇上曾命各地富商进京购蒸汽机,臣可代为斡旋。”

    “若朕不答应呢?你敢抗旨不成?”

    “皇上,非臣大胆抗旨,实乃巧妇难为。”

    朱由校示意传旨回到养心殿的王承恩将袁应泰扶起之后,起身边踱步边说道,“许商人代为收税断不可行,但可换种方式。即朕向他们借银子,给予其凭证,以建港周期为限,每年以金花银做保,按年息百分五支付其利息,待港口建成归还本金。”

    “这……”袁应泰面色尴尬,不知如何回答。

    袁应泰心里嘀咕道,老朱家有太祖杀沈万三在先,很难让人相信啊,到时不认账还还算轻的,万一卸磨杀驴,自己岂不是成了天下商人公敌?不说晋商,就江南而言,商人、官绅或以姻亲、或以利益联系成一个整体,关系错综复杂,自己‘一念之差’便将众人推入了火坑。

    朱由校见袁应泰踟蹰,知他也全非为公,心下不满,对其严词道,“朕为天下向商人举债已是不顾颜面了,这是朕最大的让步。你先下去与富商周旋着,若想通,便在年前到工部挑选擅营建者前往大沽勘查,要求可停万斛('hu',明制五斗曰斛,十斗曰石。时下在广州最大船超过千斛,名广船。)大船。”

    袁应泰知道天子言下之意,即为若自己想不通,则会派他人前往监军。他没有大胆到问若自己没有想通怎么办,用脚趾头也能想到‘想不通’的后果,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惹怒天子,只得硬着头皮的称是告退。

    待袁应泰离开后,朱由校便让王承恩唤来东厂邹义、北镇抚司掌印许浩然(为光宗任命),命邹义监视袁应泰,并将其所见过之人详加核查,命徐浩然暗中缉访江南及山西富商,务必弄清其中瓜葛。

    朱由校此举并非想野蛮的杀人抄家,只为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本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没有和二人细说原由,只是让其当好鹰犬的本分、实心办差。

第69章 不做大哥好多年() 
王承恩待邹义二人走后,上前将天子滑落的裘皮大毡披上后说道,“爷,奴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由校看着王承恩踌躇的样子会心一笑,“你跟在朕身边也有些时日,普天下也就属你同朕最亲近了吧,咱们君臣之间就还需如此吗?”

    王承恩心里乐开了花,不再矫情,“各地矿监已陆续回宫,臣听从江浙一带回来的人说,滨海自穆庙(隆庆帝)开海后,番舶运来大量白银,物价在几十年间持续上涨,以江南五府(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为甚。”

    这正是朱由校担心的问题,在没有找到途径消化突然涌入的金银前,只能维持海禁松弛的现状,以‘不鼓励、不禁止’的禁海的方式减缓金银的流入。

    “另据称,这五府中,苏州自吴闾至枫桥门肆绵亘二十四里,各地南北游贾无虑数十万人,至轮毂击、人肩摩;袁可立所在之松江更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谣……”

    白银内流以商品的大量输出为前提是经济常识,故而沿海地区工商业繁荣也就不足为奇了,朱由校不知王承恩东拉西扯到底何意。

    王承恩见天子一脸倾听状说出自己真实目的,“大抵日本所需,皆产自中国,如杭之长安织席、脂粉、金银箔,饶之瓷器、湖之丝绵、漳之纱绢、松之棉布。而日本之石见、秋天、佐渡等矿山盛产白银,咱亦可效仿红夷将江南货物贩往长崎,获利皆入内帑。”

    朱由校被王承恩这个大胆的想法点醒,忽然茅塞顿开,这不就是官方贸易。朝廷因东北用兵尚无暇顾及沿海走私,没有水师的护航,开海、禁海都无从谈起。

    “爷,不满您说,自奴臣侍奉御前,就一直想着为君分忧。咱大可效仿永乐时三宝太监,以朝廷之力,货通外番,建三大殿及光庙陵园就有银子了。”

    “恩,此言在理。”朱由校点头道,“不过非用朝廷之力,而是由内官前往主持,效仿沿海商贾组建船队,由江南通日韩,广州通南洋,更可远通泰西诸国。”

    “皇上圣明,奴臣正是此意。三宝太监之航海图尚在兵部,咱自己贩货,远比从海商抽税来得直接,更可不假红夷之手,获得巨利。”

    朱由校见王承恩一脸向往,对郑和在太监心中的地位认识更深一层,会心一笑,“那你认为遣何人前往主持为佳?”

    王承恩先是一愣,这名利双收的事是自己提出来的,目的不言自明,硬着头皮请缨道,“奴臣毛遂自荐,请陛下恩准。”

    朱由校想着王承恩虽然跟着自己时日尚短,但其办事干净利落,有大将风范,派其充当‘钦命海盗’,奉旨走私也不无不可,至于内侍,正在内教场编练净军的纪用可代之。

    朱由校不确定王承恩是否还像原来历史一样忠心,若扶持其为海商漂流于汪洋大海,万一他变了养兵自重,岂不是给自己树一强敌。

    因此,朱由校便没有立刻答应,思考良久后,还是面色凝重道,“此事也不在这一时半刻,容朕再想想。”

    “是。”王承恩无法掩饰的失落从其话音中表现出来,朱由校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感叹道,去势之人也逃不过名利这玩意啊。

    ……

    翌日,朱由校出内右门正欲出宫往王恭厂看安顿下来的茅元仪等人时,在门外碰到身穿大红绣金龙的衤曳衤散的朱由检。

    “五弟,你为何这里转悠?是门子不让进吗?”朱由校说完环视一圈在内右门左右的五六个太监,眉头紧锁。

    几个太监赶紧下跪,其中为首一人解释道,“小的们知道万岁爷有过‘众弟妹可随意出入’的明旨,并未阻拦,请万岁爷明鉴。”

    朱由检见大哥发怒,也跟着下跪解释道,“皇上,不关他们的事,是臣第一时进退失据,在此徘徊。”

    朱由校因自己的几个弟弟妹妹尚且年幼,自己又未大婚并无后宫,故嘱咐过身边人,五弟他们不需要避嫌,可随意出入养心殿。可不知是等级观念深入人心还是极为姨娘的叮嘱,五弟他们从未主动找过自己。

    “那为何不通传?”朱由校先将五弟扶起,本打算就此放过几个门子,可见其中两人身子十分瘦弱,心下不满,若碰上行刺之人,几人毫无招架之力岂不坏事,便斥道,“朕也不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