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魔兽之永恒-第9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墨菲也知道小家伙们在嘀咕什么,径自继续说道:“关于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我想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以前没事儿的时候,我曾经查过一些资料,嗯,是在雷峰塔查的,毕竟,当年白娘子是在雷峰塔下面关的嘛,我也好奇,就顺手查了查,结果发现许仙这个传说中的人物在明清小说中,均称之为‘许宣’,宣纸的宣,直到民国中期,才被‘改名’为许仙。”

    听到墨菲的话,大家也来不及笑墨菲竟然那么较真,好吧,其实当年他们看到新白娘子传奇的时候,也很想去雷峰塔看看的。

    墨菲笑道:“根据考证,雷峰塔建造之时,尚无白蛇故事。吴越国降宋后,市井乡野的说书艺人就一步步地衍化出这个传奇故事。故事的梗概与现代的传说基本一致,唯独这许仙被改了名。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最早较完备地记载白蛇传奇故事的版本之一。”

    “嫂子,能具体说说吗?”小家伙们兴奋地问道。

    墨菲想了想。回忆了下当年看到的内容,慢慢的说道:“我记得书中是这么说的,‘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杭州临安府过军桥黑珠巷内,有一个宦家。姓李名仁。见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这位‘许宣’在书中又称‘小乙官人’,即是如今家喻户晓的许仙。清代古吴墨浪子辑的《雷峰怪迹》一文,文字更为凝练,但许宣许小乙的称呼依然没有变。后来到了民国中期,文学作品中的许宣开始成为许仙了。鲁迅先生1924年发表的《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做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建国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昆曲表演艺术家白云生等都将《雷峰塔》《白蛇与许仙》等剧目作为自己的代表作。电影《白蛇传》更是家喻户晓。从此许仙的大名盖过了‘许宣’。不过,许仙之名确实较许宣有意思。而衍化中产生的这类变化,正是民间文学的一大特征。”

    “哦,这样演变过来的啊!”大家喃喃的说道。

    墨菲又笑道:“而且,大家有一件事估计不知道,大家都知道法海和尚是什么寺庙的吧?”

    “当然。金山寺啊!”小家伙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墨菲眨眨眼,笑道:“那你们知道金山寺在哪儿吗?”

    “不知道。”小家伙们先是老老实实的说了一声,才追问道:“嫂子,金山寺在哪儿?”

    墨菲咯咯笑道:“在长江边上啊!”

    “啊?”所有人都傻了眼。

    金山寺在长江边上,但是雷霆塔在西湖啊!这两个地方怎么凑到一起的啊!

    面对着小家伙们的疑问,墨菲耸耸肩,说道:“根据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记载。许仙与白娘子是到镇江的码头边开一家药店后认识了金山寺的法海禅师的。由此,便将法海禅师扯进了这个传说里。不过,冯梦龙笔下的法海是位正面人物,并且是有道高僧,然而。伴随着明清时期封建礼教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激起的反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在故事里寄予反封建、反**的期盼,在后人演绎的地方戏剧《白蛇传》版本里,法海禅师逐渐被塑造为破坏人间爱情的负面形象,最终成为封建伪善的代言人。”

    说着,墨菲微微喘息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至于为什么会将金山寺与雷峰塔挂上钩,应该不属偶然。金山寺在镇江西北部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时期,寺内殿宇楼台依山而建,向为中国佛教禅宗名寺。法海禅师又确有其人,借名人名地增加传说的‘真实性’,这是司空见惯的。但还有一点可能许多人没有留意,历史上镇江与杭州的联系是相当频繁的。我曾经去过金山寺,当时录下一副对联:‘适从云水窟来,山色可人,两袖犹沾巫峡雨;更向海天深处,邮程催我,扁舟又趁浙江潮。’这幅对联的大意是说,刚从四川云雾迷漫的峡谷中飞渡而来,袖管上沾的巫峡雨水还没有干透,又要向海天深处的浙江杭州赶去了,行色匆匆,小舟还得趁早去赶浙江潮。对联中的‘海天深处’指的就是浙江杭州。身处镇江的古人为什么独将杭州写上去呢?据了解,宋明时,长江沿岸走水路的人凡是去杭州的,莫不以镇江为中转点、歇脚站。而当时以丝茶闻名的杭州已经盛极一时,各路商人争着要来。行商们本来就是民间说书艺人‘兜售’的对象,把客人熟悉的事物拉进说书的内容里,想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哦,明白了!”小家伙们恍然道。(未完待续。)

第六八六章() 
    1886家穷人丑摸了摸下巴,又好奇的说道:“嫂子,你刚刚说法海最开始是一个得道高僧?是真的吗?”

    墨菲呵呵一笑,解释道:“确切的说,这是法海最开始的原型,事实上,法海的原型可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高僧呢!和白娘子传奇中的法海差别可大了去了。”

    “真的吗?”大家惊讶的说道。

    “是的,”墨菲微微一笑,说道:“历史上名为法海的僧人有数位,名最著者为金山寺法海禅师。关于这位得道高僧的公案众多,曾有一则驱赶咬伤人兽的白色蟒蛇进入长江的记载。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的故事中,有道高僧法海禅师可能就是据此创作。然而,伴随着明清时期封建礼教对人们心灵的禁锢而激起的反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在故事里寄予反封建、反**的期盼,在后人演绎的地方戏剧《白蛇传》版本里,法海禅师逐渐被塑造为破坏人间爱情的负面形象,最终成为封建伪善的代言人。”

    “原来是这样啊,那么,嫂子,真实的法海是个什么人啊?有来历吗?”小家伙们追问道。

    “有的,”墨菲笑道:“还是很有名气的呢!”

    “嫂子,具体说说。”大家对于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法海可是很清楚是个什么样的和尚,但是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就不清楚了,这让大家都非常好奇。

    墨菲想了想,回忆了下,慢慢的说道:“历史上同样是金山寺的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其父裴休宰相,字公美。唐代济源地方裴村人。出身名宦之门,世代奉佛。裴休宰相于当时各宗派教旨均深入研究。他在唐代长庆年间也就是**一年到八二四年间考中进士,历任节度使、礼部尚书、太子少师等职。大中六年也就是八五二年,裴休升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居相位五年,为官廉洁、治理有方、博学多才、文书俱都曾为他立传。”

    “哇哦。法海他爹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名人啊!”大家咋舌道。

    墨菲笑意盈盈的说道:“正是如此,据《金山寺志》记载,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并由时任潭州也就是长沙一带观察使的父亲亲自送往湖南沩山去修行,拜在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佑禅师’足下为弟子。古来禅林的说法,裴文德剃度时获赐法名‘法海’,人称法海禅师。剃度以后,其师灵佑禅师日日命其苦行,前后为常住劈柴有近三年时间。又为常住五百余僧众运送生活用水近三年时间。有时实在辛苦,也会略动念头。一次,他大汗淋漓地担着水桶自语:“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这一语之下,每一餐大众吃完饭都肚子不舒服,饮食不能消化。师父灵佑禅师听说了这件事以后,于法海禅师每日来身边小参时,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从此,大众腹中隔阂即完全解除。法海禅师深感惭愧。即收摄身心,苦行服务大众僧。”

    “哦哦,后来呢?法海他爹爹不是个大官吗?让他出家就出家了,他家里人舍得吗?”小家伙们追问道。

    墨菲微微摇摇头说道:“不舍得又怎样?这毕竟是他老子的话,那时候,法海要是不听可是一个不孝呢。再者说了,当时佛教盛行着呢,当和尚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呢,不过,就像你们所说的。法海的家人也很是舍不得他的,法海禅师的胞姐曾因挂念亲弟弟,远道由都城往湖南地方看望弟弟。不忍法海禅师长途往来运水的折腾,乃向寺院施舍脂粉钱,为常住修建了工程浩大的饮水磵,当地民众美其名曰‘美女磵’,从此解决了沩山全山大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