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魔兽之永恒-第10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哇哦,这么多人啊!”小家伙们赞叹道:“黑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准备看你的相片了!”

    黑月圆舞曲说道:“已经在找照片了!”

    “那就等着看了。”

    墨菲听着小家伙们在那边嘻嘻哈哈,嘴里却依旧继续准备说故事,这故事不说清楚,他们是不敢罢休的,继续说道:“大家还听不听中秋习俗了?”

    “听啊!”

    墨菲微微摇摇头,继续说道:“燃宝塔灯,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she。”

    “宝塔……感觉和那个烧塔仔有点像啊!”小家伙们喃喃的说道。

    “确实有点像,不过不完全一样,”墨菲笑道:“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se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se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哇哦,这是变相的群体相亲吧?”小家伙们听得忍不住吐槽道。

    然后纷纷嬉笑不已。

    墨菲对于这些小家伙们没有任何法子,干脆继续说道:“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所有人听得满头黑线,“嫂子,真的有这习俗吗?”

    “应该不是假的,”墨菲说的很不负责,“既然说到了偷菜求郎,我接下来就说说窃瓜祈子的习俗好了。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ri,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se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ri,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额……还有这种习俗啊?”小家伙们听得直咧嘴,在他们看来,这是绝对的封建迷信。

    墨菲笑道:“当然啊,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好吧,还真不是只有一个地方的人这么相信。”小家伙们都忍不住翻白眼了。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而在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墨菲又说道。

    小家伙们微微摇摇头,说道:“嫂子,怎么有这么多送子之类的传说啊!”

    “中国的老话啊!”墨菲微微无奈的说道:“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对于这句话小家伙们也并不陌生,当下只能点点头,说道:“哎,还真是啊!”

    不过家穷人丑向来问题最多,这时候随口追问来一句,说道:“嫂子,,你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有什么两个不孝?”

    小家伙们也好奇的看过来,说起来他们还真的不太清楚不孝有三,到底是哪三个不孝呢!

    “哦,这个啊!”墨菲解释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用白话文来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明白了。”小家伙们点点头。

    不过这些小家伙们大部分年纪尚且年轻,对于这些事情是听过就算,并不会多想什么,墨菲也不会多说。而是继续说中秋节的事情。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se阑珊中的厦门,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八月十五ri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十三至十八,前后六夜,军中按单双ri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duli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墨菲慢慢的说道。

    “嗯。”小家伙们点点头。

    墨菲又说道:“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se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ri食品,品种有金柚也叫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