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第5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没有他,长福县只是一个完全依靠外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富县,可以说是他创造了长福工业区,让一个县从此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这样的老人无疑是值得敬重的。

    刘好好前世并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因为等她有资格和他打交道的时候,他已经驾鹤西去了,但是他为长福县所做的事已经成为了传说。

    当初在长福县办工厂是后来苏华年回乡考察了十几次后,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刘好好的出现只是把时间提前了,所以她有把握他迟早会答应。

    这一次,苏华年最终还是对刘好好的提议不置可否,只是在临走之前请村里组织建设电站,架设电线,并出资给每家每户安装电灯,请刘好好帮忙将县里自来水厂的水管接到村里,让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一应费用全部由他负责。

    同时还购买了拖拉机、抽水机、电动打谷机给村里使用,因为国内的化肥、农药紧缺,又特地从海外购买了化肥、农药,分给村里的每一户农民。

    还给村里的小学修了新的校舍和操场,给镇上的中学捐建了教学楼和图书馆。

    这些零零碎碎的加起来总共捐了一千万出头,顿时震惊全县。

    长福县的华侨很多,而且不乏把持南洋经济命脉的巨商,苏华年甚至不是最有钱的一个,却是迄今为止在长福县捐钱最多的一个。

    这样的大手笔把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都吓得说不出话来了,苏华年的儿子上次回国,不过只是捐钱修了祖坟和祠堂,他本以为苏华年是个普通华侨,不明白刘好好如此热情周到的用意何在,却没想到苏华年在临走前来了这么惊天动地的一手。

    苏家为什么前后两次态度相差如此之大,众人觉得这一切都和刘好好有关,毕竟她从一开始就在苏华年身上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关注,班子私下里也议论过,觉得她热情得有些夸张了,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华侨,长福县每年这样的归侨也有几十个,也没见她这么上心过。

    但因为她素来低调听话,他们也不好当面多说什么,只当她是因为之前指标任务没完成好,受到了刺激,卯足劲想要在华侨中招商引资。

    没想到刘好好一出手,就让人捐出了千万家产,无论是谁都不得不说她有本事了。

    “没想到小刘软磨硬泡还真抓住这么一尾大鱼。”苏三开有些羡慕地说,说起来他和苏华年还是同宗呢,当年他们的祖先到了长福县定居,其中有一支迁往清口村,如果非要攀亲论戚,祖宗十八代之前的关系他还真能和苏华年攀上,只不过他之前没把他当一回事,完全没想到他会一口气捐了这么多钱。

    最可气的是外侨办的田牛,这么大的事情,他都听说了,田牛这个外侨办主任还是糊里糊涂的,一问三不知,这些工作明明是外侨办管理的,却从头到尾都是由刘好好接洽的,搞得他想要争功都没有立场。

    “我看小刘的英文很好,接待外宾很有一套,以后外侨工作不如也交给小刘好了。”王大宇“嘿嘿”笑道。

    苏三开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他已经把教科文卫口的工作交给刘好好了,再把外侨工作交给她,他还管什么?。。

    “老王说的有道理,我们得充分发挥小刘的特长,小刘是当时林市长从京城争取回来的,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想要接收她,我们有这么好用的同志在,可不能浪费了,今后外侨工作也由她分管了,这块工作也该要整顿整顿了,这次写上来的报告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林文昌不满地说,“外侨办那个叫什么来着?”

    “田牛。”苏三开也没好气,虽然他分管田牛,可对这个人也是失望透顶了,简直就是一头蠢牛,不仅蠢还懒,这样的人能把工作做好才怪。

    “对,田牛,他把工作搞成什么样了?我看他不适合在外侨办待着,老陈,给他调个位子。”林文昌不满地说。

    陈华点头称是,“我觉得小刘很适合管理外侨工作,但是这项工作很重要,我建议老苏也共同分管,就像小刘管教科文卫口的工作一样,小刘具体负责,大方向上还是要由更富有经验的老苏来负责把握。”

    林文昌沉默了几秒,望向刘好好,“小刘,你的意见呢?”

    “我服从组织安排,没有意见。”刘好好还是如从前一样低调沉默,完全没有存在感,仿佛没有听见他们当着自己的面大喇喇地讨论自己一样。

    刘好好不居功自傲,这一点让大家都很满意,尤其是苏三开,虽然他对刘好好有些妒忌,但是她一直都很尊重他,接管了教科文卫工作后,在唯他的马首是瞻的同时,把工作都一一完成好了,让他少操了不少心,如果她接下来去整顿外侨办,他也是乐见其成的。

第七百九十七章 苦() 
这一年多来,刘好好的乖巧懂事让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她很识趣,又处处忍让,有些麻烦的工作安排给她,她不仅从不推脱,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最重要的是从不居功自傲。

    面对这样干活在先,争功再后的完美同事,就连和她在工作上本该有所冲突的苏三开都无法挑出她的错来,林文昌更是对她无比满意,只有班子和睦了,互相补台,才能把工作做好。

    “好,就这么办。”林文昌像想起什么似的,对刘好好说,“我们县的华侨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田牛换掉之后,要找个靠谱的人接上去,小刘,你和老苏、老陈一定要仔细斟酌人选,今后这块工作可不能再马虎了,如果每个村都能出一个苏华年,咱们县不愁不富啊。”

    林文昌理想化的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刘好好却有些心不在焉,林文昌的观念还是没有彻底转变过来,长福县要富不能只靠华侨输血,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造血功能。

    苏华年回南洋之后,没有多久又寄了一大笔钱回来,他自己并没有在清口村投资办厂,而是拿钱支持清口村自己成立米粉厂、制砖厂和拖拉机运输队,并且指明要刘好好负责监督这笔钱的花用。

    在长福县他谁都不相信,只相信刘好好,一个放弃了在京城大好前途,毅然回到乡下做事的人,不会眼界狭窄地对这么点儿钱起贪念,而其他人就不一样了,尤其是清口村的村长林贤良,那一双眼珠子乱转,有些机灵得过了头,而他的那些族亲没有眼光,没有门路,更不值得托付了。

    这一趟回乡之行,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刘好好这个人才。

    事实上苏华年之前捐建的学校也都是刘好好在负责跟踪,这段时间她一有空就往清口村跑。

    这天她一如往常到清口村看学校的建设,同时也在村里给米粉厂和制砖厂选址,但是一踏入村口就觉得村里的气氛十分不寻常,许多人家里传来或高亢或低沉的哭声。

    “发生什么事了?”刘好好心中一凛。

    匆匆赶过来的林贤良脸色也很不好看,低低地说了一句,“一艘偷渡船沉了,村里有二十几个人在上面。”

    “这么多?!”刘好好皱眉。

    刘好好刚问完这句话,林贤良就有些尴尬,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也有责任,但是村里地少,壮劳力都闲在家里,不偷渡去海外打工还能干什么?就算现在有海外亲戚寄钱回来,这情分也持续不了多少年,他们也不是傻,怎么可能真的坐吃山空呢?还是得往外走啊,这也是南省自古以来的风气。

    别说是他们长福县了,就连刘好好的老家永乐县偷私渡也是蔚然成风,林贤良也有不少亲戚铤而走险,死在路上的有,成功到了国外的也有,虽然现在也抓得很厉害,但实际上他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乡里乡亲的,哪能真的去为难人呢。

    “儿啊!我的儿啊!”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嚎哭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直直往池塘的方向冲,“他死了,我也不活了啊……”

    刘好好认得这个老妇人,她是秦阿姨的表妹,早早就守了寡,膝下育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得了病瘫痪在床,女儿嫁到邻村去了,这次恐怕死的是她的小儿子,家里唯一的壮劳力。

    她家里的亲戚也都哭哭啼啼地,上来把她拉住劝了回去,她要是自杀了,她的大儿子也没有活路了,为了大儿子,她再苦也得活下去。

    今天不知道村里有多少人家伤心欲绝。

    “现在偷渡的行情是多少?”刘好好心中怆然,就算自己重生了也没能改变南省沿海农村百姓的命运,因为贫困,他们依旧会拿性命孤注一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