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第1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官不用了,我回家也没什么大事,还是留在这儿多工作一段时间,也能更充实一些,趁着没去读书给自己多积攒一些工作经验,免得今后脱离实际。”省城的条件比农村好多了,工作本来就是她的乐趣,平时还能够经常骑着自行车去图书馆借书读书,日子过得十分惬意充实,现在让她回到农村,过着没书看没事干的日子可就不习惯了。

    “年轻人不懂事啊,等到春暖花开,寒假结束了,你就得去京城喽,京城离咱们这儿远,你一年最多恐怕也只能回两次家,到时候你就算再想家也回不了,还是得趁着现在多在父母面前尽尽孝,免得你今后后悔,工作这种事儿什么时候做都不算晚。”赵兰舟自己离开父母家乡多年,对此深有感触,现在周围又没有什么外人在,他把刘好好当成自家晚辈,对她也不说什么场面话,这一番话可谓说的是掏心掏肺。

    这么大的领导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好好也不便驳他的好意,只得含笑应了下来,虽然她对刘长生和程招娣没什么感情,但是对家里的弟妹,和学校里的孩子们还是十分挂心的,回去看看他们也好。

    刘好好在省城多留了几天,这一回去就是几个月,她忙着再给学校里的孩子们采购一批书籍,除了书籍之外,还有一些文具和糖果糕点。

    因为在省政府工作,她的社会关系网与过去窝在小山村时不可同日而语,托了几重关系,去了几趟省图书馆和出版社,找到了他们需要当作废品处理的陈年旧书,以极低的价格大手笔地采购近百斤的旧书,一下子花去了她几十块钱。

    “你对你们学校的孩子还真是上心,说起来你教他们的时间也不长,竟然还把他们挂在心上,像你这么爱孩子的年轻老师可不多,你要是不当干部,一定是个好老师。”刘好好是拜托林明找关系买到这些旧书的,林明是又惊讶又感慨,“别的同志回老家都是托关系买什么自行车、手表之类的稀罕东西,你倒是和别人不一样,你买的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为孩子准备的吧?就没想给自己添置些什么?”

    自行车和手表在这个年代稀罕,在她眼里却不是什么稀罕东西,过几年就满大街地普及了,她对物质本来就没有什么欲望,对于这种“奢侈品”更没有什么渴望,不觉得回家向人家显摆这些东西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钱来之不易,就应该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第二百八十九章 书() 
    “我们生产队离省城远,通过书本看世界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可是在我们那儿除了课本,孩子们连一本书都看不到,他们根本无法想象外头是什么样的,每次我和他们讲起外头的故事,他们那一双双闪着渴望的眼睛都让我心里难受。我们总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可是真正能为他们做的太少了,您说我总记挂着他们,其实我连安心待在学校里教书都做不到,我对他们有愧,买那些书不过是补偿而已。”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农村真是苦啊,特别是孩子,别说是读书了,就连吃饱穿暖都是件难事,如果不是当年我做学徒的时候大着胆子跑了出来,恰好被组织救了,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下让我接触了书本,学习了文化,我可能早就在农村饿死了,我家几个兄弟姐妹,饿死了两个,被卖了三个,我的父母也被土匪打死了,等我再回到家乡的时候,那么大一个家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她的话勾起了林明的伤心事。

    刘好好常常觉得自己生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已经很悲催了,没想过自己要是早生个几十年,那日子才真是生不如死。

    “农村现在的日子虽然和城里不能比,但是和过去比不知道好多少倍了,你们可要惜福啊。”林明摘下眼镜,偷偷抹了抹泪。

    “会越来越好的,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我们的国家都会越来越好的。”刘好好听得很认真,一直以来,她总是喜欢向前看,觉得过去的一切都是落后的,破败的,不值一提的,但是现在却有了全新的体悟。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抛开过去,就无从谈将来,她虽然急于改变在几十年后看来落后不堪的一切,但是还是必须立足实际,放缓脚步,让自己变得更踏实一些。

    “你说的对,会好的!”林明点点头,“看到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我就觉得很有希望,你们学校能出你这样的老师,是福气啊,回头我也向你学习,买一些书带回老家小学,到时候还要你传授传授经验,你买这么多书都能在你们生产队建一个小图书馆了。”

    当年自己曾经在农村推行的“农家书屋”的概念又跃入她的脑海,那时候的“农家书屋”最后沦为了政绩工程,可她对它还是充满了感情,如果把这件事做得更踏实一些,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我想在我们大目生产队搞一个试点,就叫‘农家书屋’,几年之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成效。”她半开玩笑地说。

    “这是个好点子,下次开会的时候,我会和高官提一提,如果成效好的话,我们逐步推开。”林明赞赏地说,“修路的成本太高,如果孩子们能够通过书看到外头的世界也算是一条捷径。”

    “呃,路还是要修的”刘好好连忙说道。

    “我明白我明白,你最关心的就是修路种树。”林明大笑,“你说的有道理,省里也在部署了,但这种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成的,相比之下,这个‘农家书屋’成本更低一些。”

    “但是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我们大目生产队虽然是农村,但条件是公社里数一数二的,所以有个小学,还有负责任的校长和老师,有许多生产队没有小学,就算有小学,条件也很糟糕,教师流动性也大,甚至整个生产队里连个识字的都没有,怎么可能有精力管理‘农家书屋’?带着孩子们读书?如果不考虑具体情况,强行推开,只是徒劳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已,所以还是先稍微等一等,等过几年看看我们生产队的效果再说。”

    “你说的对,我们南省山多,许多山村都十分封闭,甚至与世隔绝,想在这些山区全面推行某项工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来修路才是基础啊。上回说到修路,他们说要修城市之间的主路,我看修每个小山村通往外头的路才是当务之急啊。”林明身为政研室的主任,不仅是玩文字游戏的人,还是赵兰舟智囊团的核心成员。

    “是啊,修路才是根本。”

    “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你是我见过最优秀的年轻人,今后去了京大好好读书,别忘了还要回来,你对南省的情况很熟,我们很需要你啊。”

    “我明白的,这里是我的根,无论我走到哪儿都不会忘了这一点。”

    林明是真的很欣赏这个孩子,对她十分照顾,刘好好回家的那天,特地找了几个年轻人把那上百斤的行李扛到了车上。

    刘好好一上车就昏昏欲睡,一路睡到了金花公社,正睡眼惺忪地准备下车,结果她人还在车上呢,就听到了一连串的鞭炮声,把她整个人都给震清醒了。

    这是做什么?

    在现在的农村可不经常听到这么热烈的声响,现在大家都穷,就连婚丧嫁娶都没有几家人愿意大手笔地放鞭炮,难得遇上这么热烈的场面。

    “好好呢?刘好好还在车上吗?”有几个人嘴里不住地嚷嚷着,急吼吼地闯上车。

    “胡哥,赵哥?怎么是你们?”刘好好一脸懵,眼前几个可都是熟人。。

    “好好,你怎么还在这儿啊!还不下车!”

    “状元还在车上呢!”

    他们都是刘好好当初在金花公社的同事,不由分说地就要拉着她下车。

    “哎,行李,我的行李还没拿呢!”刘好好被他们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指着自己的行李叫道。

    “你什么行李这么重啊?是不是把整个省城都搬回来了?”他们满脸带笑地打趣着。

    “你们这是做什么啊?”刘好好被他们整得一头雾水。

    “还能做什么?当然是来接你的!”

    “接我?”刘好好更懵了,她经常回家,可还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呢,“你们怎么知道我今天回来?”

    “你可是状元啊!给咱们整个金花公社长脸喽!陈书记打听到你今天回来,一早就让我们准备了。”

第二百九十章 热闹() 
    刘好好踉踉跄跄地被他们簇拥下车,又被吓了一大跳,终于知道人们常说的“红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