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军嫂奋斗史-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忙活的时候,刘天天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篮子里满满的猪草,喂猪是绰绰有余了,便在一旁摘野花编花环玩儿,正值春天百花盛开,草丛里也长了不少各色小野花,虽然不起眼,但是聚成一束也挺漂亮的。

    刘天天爱美,将花环戴在头上,对着溪水左看右照的。

    “咱们把树枝斜插进土里,说不定过一段时间,这丛雷公藤还能活。”她又招呼刘向上斜切了树枝,扦插了不少雷公藤,“不过活不活就看它们的造化了,随缘吧。”

    几人在山脚下折腾了这么一阵,眼见夕阳西下,快到了下工的时间,刘好好连忙带着两人匆匆往家里赶。

    到家的时候,炊烟袅袅,刘学习又已经回了家,在灶上忙活起来了。

    连续两次言而无信,刘好好觉得羞愧难当,刘学习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些家务向来都是她做的,她压根就没把刘好好之前的承诺当真,见他们仨走得一头汗,便招呼他们过来喝茶。

    刘学习平日一到家就忙着烧水,稍稍放凉一会儿就冲了一大茶壶的茶水,南省人嗜茶,无论男女老幼家家户户都有喝茶的习惯,哪怕在这种物资贫乏的年代,也改不了这个习惯,大目村的地理条件不算好,产不出什么名茶,但还是在山头种了一大片茶林,除了上交公社的茶叶之外,几乎还剩下一半残次粗茶,生产队里就自己分了,刘家在村里算是有头脸的家庭,一年两收分到的茶有三四斤,够一家人喝上一年的了。

    当然刘学习每次冲茶的时候,都只敢拿一小撮,冲一大壶的茶水,也就只能喝个淡淡的茶味解渴,家里只有刘长生每晚出去窜门的时候,才有资格用刘大力留下来的茶壶喝几口浓茶。

    对于喝惯了茶的人来说,就算是晚上喝浓茶也不存在睡不着的危险,反正刘长生晚上是一沾床更就睡,呼噜打得震天响。

    刘好好对这里的茶有些好奇,便伸手到茶叶罐子里拿了一撮出来看了看,又闻了闻,就索然无味地扔了回去,果然不是什么好茶,不过是最普通的绿茶,应该是自家炒出来的,茶树的品质不好,炒制的技艺也不行,真的只能算是粗茶而已。

    而且今年的新茶还没出来,这也是放了一年的陈茶了,也就只能勉强喝个茶味而已。

    她前世也常常在各种场合接触到茶,在喝茶上也格外精细,不同的茶叶都要搭配不同的茶具和冲泡手法,就连泡茶的水都讲究得不得了。

    她有些朋友得了那种千金难求的好茶,还常请她一起品茶,鼓捣一整套玄之又玄的品茶仪式,所以这世上恐怕还真没有多少好茶是她没喝过的,所以在茶之一道上,她虽然谈不上专家,但却也能算是个“叮叮当当”的半桶水。

    “学习,下次冲茶的时候记得要把头道水倒掉。”她随口说道,茶树容易生虫,这个年代已经有了农药,但还没有什么环保原生态的概念,生产队拼命地往茶树上打农药以提高产量,这些茶叶的农残绝对超过了几十年后的标准。

    好几次刘长生和程招娣回来,身上都带着浓浓的剧毒农药味儿。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这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产量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质量,在饥饿这个大难题面前,什么有机食品全都可以被抛到爪哇国去。

    “为什么?”刘学习一脸奇怪,用来泡茶的茶叶本来就少,头道水要是倒掉了,就这么丁点儿茶能有什么味道?

    “农药呗,你忘了阿爹前阵子在茶山上打药的事儿了?那些农药可是剧毒,隔壁村不是刚有个媳妇儿喝了农药寻短见?才刚喝下去她就后悔了,结果立刻送到医院去还是没有救回来,可见这农药有多毒了。这农药留在茶叶上也有毒,咱们这么天天喝着,农药也就一直留在我们肚子里,日积月累的,总有一天被毒死。”她说得夸张,但也不是危言耸听。

    刘学习果然被吓住了,看着茶水的眼神就好像在看农药,“把第一道水倒掉有用吗?”

    “当然有用,茶叶上农药会溶于沸水,百分之九十的残留农药会在这第一道水里,你把它倒了,第二道就安全了。”刘好好也有喝茶的习惯,但她不想一直喝这种高农残的茶水来荼毒自己的身体,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必须扭转他们的观念。

第二十七章 考校() 
刘好好一边说着一边切了几片姜,压了点姜汁到她的茶缸里,才举起茶缸将里头的茶水一饮而尽。

    “大姐,你要喝姜茶?”刘学习惊讶地看着她。

    “我昨天不是刚掉到水里吗?夏医生说要多吃姜去寒气。”毕竟昨天落到那么冷的水里,她现在年轻感觉不到受了寒气,但是等到再过几十年这些陈年老毛病很有可能就会发作出来,她绝对不敢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开玩笑。

    何况绿茶性寒,嗜茶的南省人不少都喝出了脾胃虚寒的毛病,所以几十年后,喝绿茶的南省人已经不多了,大部分都改喝温和养胃的红茶。

    “大姐,你现在可真讲究。”刘天天坐在一边剁猪草,一边奇怪地说,“前几天你还没这么讲究呢,自从跳了河被捞起来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净瞎讲究。”

    刘好好手一顿,没想到这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的感觉还挺敏锐的,不过刘天天虽然发现她的变化,但绝对不会想到她已经换了个芯子。

    这是一个打到一切牛鬼蛇神的时代,没有人敢真往封建迷信上想,哪怕差点被刘天天揭了底,她也半点不露怯。

    “我讲究还不是为了你们好?只有像我这样差点死过一次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宝贵,身体健康有重要。”她淡定地笑道。

    一向刻薄的刘天天这回倒是没有顶嘴,反正她也更喜欢现在的大姐,不再整天摆着一副臭架子,还会给他们讲故事……

    “大姐,你再给我们讲个故事呗。”刘天天任劳任怨地剁着猪草,一脸期待地看着刘好好。

    “行,”刘好好倒也爽快,一边坐在灶膛前烧火,一边应了下来,“既然咱们在做饭,那就说个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吧,古时候啊,有个孩子他叫范仲淹,他家里很穷,两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了另一户人家,他的继父家境也不好,但是他却一心想要好好读书。那时候读书需要花很多很多钱……”

    “你看他这么个生活在封建社会的穷孩子,都能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条件,做出一番大事业,咱们生活在红旗下,不知道比他幸福多少倍,国家让我们免费读书,还给了补助,阿爹阿妈勒紧裤腰带送我们去学校,我们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伟大领袖,怎么对得起国家,怎么对得起阿爹阿妈?”她骨子里是个官场老油子,说起这些场面话一套一套的,唬得三个思想单纯的孩子羞愧不已。

    “水开了,天天别愣着了,快把猪草倒进锅里去。”刘好好的提醒让刘学习和刘天天如梦初醒,两人手忙脚乱地将猪草倒进锅里,又加了些盐和谷糠,一锅热乎乎的猪食就煮好了。

    猪食的味道虽然称不上很香,但在晚饭前饥肠辘辘的时刻,这种食物的香味显得格外诱人。

    “咕咕,”刘好好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两声,一向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的她窘得脸皮发红,身为几个孩子中的大姐,她竟然连猪食都馋?

    几个孩子都没有嘲笑她的意思,他们也饿也馋,刘天天熟练地将热腾腾的猪食倒进桶里,很真诚地问了一句,“大姐,要不吃块地瓜干垫垫肚子吧?”

    地瓜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不高,就算在大目村这种贫瘠的地方,也能有很高的产量,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地瓜,他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地瓜,早晨是地瓜粥和蒸地瓜,晚餐是地瓜饭,还有这种垫肚子的干粮地瓜干,就算再爱吃地瓜的人,这么吃下来,也会怕的。

    刘好好在心底叹了口气,恐怕现在的人不会想到,几十年后在南省的大小餐馆又开始盛行地瓜粥,还被文人雅士称为“乡愁的味道”。

    她的父母也常在家里煮上一锅地瓜粥,一边喝一边忆苦思甜说着当年有多么怕吃地瓜这种东西,那时候的她完全不能理解,地瓜这么香甜,怎么会有人不爱吃,让她一日三餐以此为主食,完全无压力啊。

    事实证明,是之前的她太傻太天真了,才吃了不到两天,她一看到地瓜,就觉得胃不舒服了。

    看着刘学习塞过来的地瓜干,她摇摇头,坚定地拒绝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