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神探驸马请上榻-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萦萦绕绕,沁人心脾。

    公仪音被眼前的场景震撼得无以复加,在原地呆立了许久才怔怔地迈开了步伐。

    她一步一步缓慢地走着,一只清峻古健的褐色梅枝伸到她眼前,虬曲苍劲的枝条上开着胭脂红色的梅花,小巧精致,花瓣上还落着清晨的露珠,梅瓣轻轻颤动,娇怯而透明。

    公仪音放眼望去,这些红梅树就那样袅袅婷婷地兀自站立着,盛开在纯白的甬道旁,愈发显得清幽雅致,气韵翩然。

    鼻端的冷梅香愈加浓烈,公仪音的脑中忽然似有什么一闪而过,她愣愣地看着眼前尽在咫尺的梅枝,脑海中的记忆大门似乎被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香气倏然间打开,那些悠远而模糊的记忆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就在这一刻,她突然想起,自己是知道这处宫殿的,不仅知道,她还曾在这里住过。

    因为,此处正是她的母妃顾贵嫔曾经住过的寝宫。

    她一时间有些怔忡,呆呆地伸出手指轻轻拂过花瓣,惹得梅枝一阵颤动,点点露水顺着葱白的指尖滑落下来。

    过往那些尘封在记忆深处的回忆,因为处在这样熟悉的环境下而变得清晰可辨起来。

    记忆中,母妃的身子似乎一直不大好,生下她之后更是元气大伤,勉强亲自抚养了她到两岁。后来父皇见母妃太辛苦,便将自己抱去了未央宫亲自抚养。也因为这样,她成了唯一一个被父皇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

    难怪她会对这座宫殿感到熟悉又陌生,那是因为,自己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只是那个时间年纪小,所以记忆被尘封了。

    公仪音抬目看着眼前的一切,原本平静的心底掀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母妃去世得早,所以母妃一直是父皇心底最疼痛的伤疤。也因如此,母妃的名字成了宫里避之不及的禁忌,而母妃的宫殿,自然也无人敢对她提及了。

    而她自己,因自小在未央宫长大,潜意识里也根本就没意识到母妃寝殿的存在。如今误打误撞到了这里,难道是母妃冥冥之中在给自己指路?

    公仪音抬头望着头顶碧蓝的天空,日光并不强烈,可她还是觉得眼眶中一阵酸涩涌上,忙用手一遮,却觉得面上已一片冰凉。

    “殿下?”见公仪音呆呆地立在甬道上出了神,阿灵和阿素颇有些奇怪,出声唤了一句。

    公仪音长舒一口气,低下仰望天际的头,用手擦了擦面上不知不觉流出的泪珠,这才回头看向阿灵和阿素,“这是我母妃的寝宫。”

    “什么?”阿灵和阿素俱是一惊。瞪大了眼睛打量着周围的景象,眼睛瞪得老大。

    这里居然是顾贵嫔的寝宫?以往怎么从来没听人说起过?

    两人心中疑惑,抬头却见公仪音已朝前走去,顾不上其他,忙小跑着跟了上去。

    公仪音径直拐进了正殿之中,殿内的摆设和布置同外面看到的一样,精致而奢华。

    正殿雕梁画栋,锦幔珠帘,富丽雅致。正中设了香梨木宝座,紫檀木香几上摆着松石绿雕瓷扁耳瓶。文鼎白玉香炉还焚着凝神的百合香,若有若无的清香在殿内飘散。

    看着那袅袅升起的熏香,还有一尘不染的大殿,公仪音心里好受了些许。父皇并未忘记母妃,所以才会派人好好维护着母妃的寝殿。

    正殿右侧立着巨大的雕花嵌金丝海棠玻璃十八扇屏风,绕过屏风,便是寝殿。寝殿比正殿少了几分富丽,多了几分雅致。地上铺着白玉地砖,赤足踏上也不觉冰凉。沉香木红漆螺钿八步床上悬着冰花纹莲青色连珠鲛绡纱帐,纱帐上的银线暗纹光华流转。

    正殿左侧是暖阁,为平日休憩之地。窗上糊着雨过天晴蝉翼纱,软榻上放着水面绫面大引枕。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清晰可辨,仿佛母妃昨日还曾在这里住过一般。

    公仪音站在寝殿内,感受着房中流动的气息,久远的记忆仿佛被触动,面上神情怔忡而茫然。

    阿灵和阿素不敢出声打扰,安安静静地立在一旁。

    公仪音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房中的紫檀木衣柜之上,也没多想,抬步走过去伸手将衣柜门打开。衣柜中还挂着各色宫装,用料上乘,刺绣精美。颜色多以素淡的色彩为主,尤以却倩碧色为多,那是母妃最喜欢的颜色。

    公仪音惆怅地伸出手指从衣裙上缓缓划过。这时,她却突然看到衣裙后面露出了一个木匣子一角,不由心下生奇,拨开层层衣裙将那木匣子拿了出来。

    这个木匣子看上去朴实无常,并无多少出彩之处。匣上没有设锁,伸手一开便将盒子打开了,露出里面厚厚一沓纸张来。

    看着纸张上隐隐透出来的墨色字迹,公仪音微微蹙了眉头。

    她拿着匣子走到长几前坐下,伸手将匣子里的那一沓纸张拿了出来一一看过去。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不想越看到后面,眉头皱得越厉害。

    这里头,都是母妃跟别人的往来信件。

    公仪音红着脸将父皇写给母妃那些言辞缠绵的信件挑出,才发现剩下的信全是同一个人写给母妃的。信的落款是:顾琛。

    而他在信中称母妃为阿宜,自称为阿兄我。

    阿兄……

    公仪音握着信纸的手抖了抖,这么说,这些信全是母妃的兄长写给她的?而这位顾琛,便是自己素未谋面的阿舅?

    对于自己的外祖一家,位列五大吴姓氏族之首的顾氏,公仪音知道的情况并不多。南齐建国之后,秦王谢萧四大侨姓氏族南渡,渐渐在南齐站稳了脚跟。而原本的五大吴姓氏族顾陆容朱高,高氏在建国初期被灭族,剩下的四大家族许是感到了形式的变化,纷纷收敛了羽翼,行事做派愈发低调起来。

    当年公仪氏建国,并未得到各大士族的拥戴。公仪音听青姨不经意间提过,当年母妃入宫,是违背了家族的意愿的。也就是说,当年的顾氏并不支持公仪氏,当然就不想母妃入宫了。

    公仪音在脑中梳理了一番自己知道的欣喜,沉下心来看起手中的信件。

    信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顾琛跟母妃说一些顾氏家中发生的事,偶尔也提到几句顾家宗主的态度。公仪音一目十行地看来,总算了解了个大概。

    当年,母妃违背家族意愿入宫后,顾家一怒之下与母妃断绝了关系。当时先主已经灭了一个高家,因而父皇不可能再对顾家下手,再加上母妃的求情,所以父皇并未动顾家。

    而母妃,虽然选择了爱情,但始终对家族割舍不下。她与顾琛兄妹感情极好,因而时不时同顾琛写信了解一下家族的近况。当时的顾氏宗主就是顾琛和母妃的父亲,他虽然代表族中做出了跟母妃断绝关系的决定,但到底是自己的亲生孩子,在顾琛时不时的趁机劝解之下,态度似乎松动了些许。这些,在顾琛的来信中都可以看出来。

    一开始两人的通信频率较为频繁,越到后面两封信之间的时间间隔却越久,而顾琛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母妃身体的担心。最后一封信,是顾琛告诉母妃,顾氏宗主的气已经消得差不多了,让她再耐心等等,也许很快顾氏宗主就能原谅她了。

    一封封看完,公仪音的心情变得莫名沉重起来。

    看这样子,母妃应该还没来得及等到顾氏宗主的原谅便撒手西去了。

    对于自己的外祖顾氏,公仪音算不上熟悉。

    自小她便知道母妃姓顾,也知道顾家是世家大族,可是顾家,从未派人来看过她。彼时的公仪音,娇生惯养心高气傲,心里想着,你不来就我,我自然也不必巴巴地贴上去找你,只当没了这个外祖家。所以她对顾氏的了解并不多,只偶尔从别人口中听到了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

    公仪氏出身草莽,于乱世中建国,建国初期并未收到南地本土世家的拥戴,先主雷霆手段,找借口将当时闹得最凶的高氏灭了全族,以起杀鸡儆猴之功效。这招果然收到了一些功效,剩下的四大士族就算仍有不服,也不敢摆在明面上跟公仪氏最多,国中局势仿佛渐渐安定了下来。

    公仪音曾听青姨偶尔提过,顾氏最是清傲,重风韵姿仪表,因此暗地里对出生草莽的公仪氏并不福气。不想当时身为顾氏嫡女的母妃却与父皇相恋,顾氏拆散无果。母妃入宫后,顾氏宗主一怒之下断了与她的关系。

    但顾氏也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这样公然反对触了父皇的逆鳞,从此便退出朝堂,并定下一个规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