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水浒之我是鲁智深-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和尚如此小心翼翼,但做梦也不会想到已经有人在跟踪着他。

    一个在前后如飞的奔跑,一个在后面快速的跟进,不一会的功夫就跑到了一座大寺庙的后角门,和尚当当当的敲了三下,停了一会又当当当当敲了四下,就听到吱呀一声门从里面打开了,一个声音道:“师弟,你可回来的,师傅正在方丈内等着你呢。”

    鲁达不敢进去,沿着围墙转到了寺庙的正门那儿,抬头一看,高大庙门上面书写着三个烫金大字:白马寺。

    白马寺,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马白寺。

    白马寺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座佛教寺,建立于东汉时期。

    东汉永平七年,光武帝接班人,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了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徐徐飞进宫殿,然后就开始在殿庭里不停的飞绕,一直飞绕到刘庄从睡梦中醒来。

    次日早朝时,汉明帝刘庄将梦中的情景,讲给了各位大臣们听,博士傅毅启奏说:“启禀陛下,据微臣所知,在遥远的西方有位尊神,称为佛,就像您刚才所说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大喜,心想有佛光临皇宫这证明,佛主能保佑我刘家江山代代相传,百世千世万世的相传下去,万里江山永远永远是属于我们刘氏一族所有,别人休想染指。

    于是为了求得佛主保佑刘氏江山代代相传,政权永固,汉明帝就派出司礼大臣蔡音、秦景率领二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永平八年,蔡音、秦景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经过一路跋山涉水,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走到大月氏国境内时;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并见到两位高僧随身携带的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

    蔡音、秦景两人拿出十二万分的虔诚之心,一百万分的热忱,将两位高僧请上高头大马,又是一路颠簸的踏上了回归之路。。

    经过了两年,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奔波,在永平十年,二位印度高僧在东汉热情的护送下,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高兴万分,对二位高僧尊以极重礼敬,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从此中国就有了白马寺,白寺马也因此在中国有了赫赫名望,自东汉年间沿传到大宋朝时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香火越燃越盛,寺院越来越广大。

    夜晚的白马寺被高大的院墙围的严严实实,在外面看不到里面的任何情景,也听不到里面的任何声音,那是寂静再加寂静的寂静。

    鲁达绕着围墙又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回到如归客栈。

    第二天早晨起床吃过早饭,鲁达沿着街道慢步向白马寺走去,刚刚转过街角,就看到白马寺前人山人海,人们背袋的背袋,提篮的提篮、挎筐的挎筐,袋子里装的是香、烛。篮子里盛的是瓜果梨桃,筐子里放的是馒头、点心。

    原来今天是五月端午节,无论是住在城里的人,还是住在城外的人,一大早晨就怀着无比虔诚之心,前往白马寺烧香,嗑头,拜佛主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拜文殊菩萨保佑金榜题名,弄个状元,榜眼,探花当当,千万别让人名落孙山,拜观音菩萨滴水滋润,送来金童玉女,好让人儿孙满堂,拜地藏王菩萨保佑人不坠地狱,早登天堂,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只有神与仙喜笑颜开,满面红光。

第五十七章节 寺庙僧人() 
看到热闹的场面,鲁达才想起今天是五月端午节,不禁心中暗笑自己,把这么个传统节日忘到了后脑勺了。

    于是鲁达从小摊上买了三柱香,五棵蜡烛,捧在手里,随着拥挤的人群,一步步向大雄宝殿挪走。

    费了半个多时时辰的功夫,才挤进了大雄宝殿,排在前面众多香客后面,等着在佛主面前烧香、嗑头、祈祷。

    就在这时鲁达发现,大雄宝殿里打坐念经的二十多个和尚中,有个和尚总是时不时抬头,把目光撩向那些烧香拜佛的大姑娘小媳妇身上,那目光中分明是充满的一种邪恶之念,真是不怀好意没安好心。

    鲁达不知道,如今的白马寺已经不是什么佛门净土,这里处处隐藏着丑恶,这里处处埋藏着杀机。

    近几年来白马寺香火可以说越来越盛大,可以说盛况空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绝后。

    白马寺的香火之所以盛况空前,那全是得力于观音菩萨所佛赐。

    究其就里,白马寺的送子观音特别的灵,只要心诚,那是有求必应,只要你许下宏愿,保证会让你满足,满足后面就是更满意。

    谁家的少妇,媳妇要是不生孩子,到这里烧上几次香,或者是住上几个晚上,那就回家等着坐月子,抱孩子吧。

    天下那有这么灵验的事情,你别不信就是有。

    原来这白马寺的僧人们个个都不是好鸟,人人都是孬种,净干那些捐精助孕的事,当然他们所用不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他们用的是霸王条款——硬上弓。

    白马寺现任主持法号叫慧如,外号叫铜头罗汉。

    自从慧如五年前接任白马寺主持后,他就让自己几个亲近弟子在方丈室内挖出了几条地道,地道通往的目的地就是香客们留宿的客房。

    因为有不少前来白马寺进香的人是远道而来,在初一、十五或者是佛主的生日,菩萨们出家的纪念日的前后几天都要在寺里住上几天,那些前来超拔亡灵的人,住的时间会更长。

    于是慧如这个秃驴就生歪心眼,挖起了地道来,通往男客房的是为了谋财,通往女客房的为了图色。

    那年头能在寺庙里留宿的大多是有钱的人家,虽然说寺庙的客房不是旅店,不收食宿费,但那你得捐款,而且还不能少捐,心诚则灵,不舍的花钱那叫什么心诚。

    尽管如此大把大把的捐款,前来白马寺客房投宿的信男善女还是络绎不绝。

    因此慧如就命令小和尚从地道里潜入男香客的客房,当然那得是有钱主住的那间客房了,潜进去后,用**药将客房里香客熏昏,将人家随身携带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溜之大吉。

    等香客从梦中醒来后,发现钱财不见了,有的就声张起来,去那府衙击鼓鸣冤,请求青天大老爷为民作主,捉拿盗贼、内奸,然而官府之人早被慧如和尚收买,如果报案之人硬说是寺庙里的和尚偷盗财物,那官府之人就得给你一顿大板子,警告你小子不要信口开河,胡说八道。

    白马寺里和尚是什么主,个个是有道高僧,人人吃斋念佛,岂能干那些鸡鸣狗盗之事,再敢指良为盗,下次打的就不是屁股,打的是你这么不长眼的狗头。一来二去,那个被盗香客也还敢去官府报案,丢了钱财只好自认倒霉吧,哑巴吃黄连,就当花钱买教训,长了记性,以后再也不来了。哈哈,你不来好,你不来还有别的香客来呢!天下傻瓜多的是,和尚们也不在乎少个一头半蒜的。

    小和尚们从地道钻进男客房殓财去了。

    慧如就与几个亲近弟子就来了个偷香窃玉,悄悄的进屋,打枪的不要,可以打炮。从地道中偷偷潜入到女客房内,先她们用**药迷倒,然后施以****。

    和尚们个个身强力壮,又大多是年轻小伙,于是乎就送子成功,有那良家妇女,醒来后,知道了自己被和尚****,但木已成舟,只好默默不语,为了能怀上孩子,就得先豁出孩子他娘,所以这次没有怀上没和尚,下次再来,直到受怀成功。

    有那****之妇,尝到了甜头,竟然念念不忘,隔三差五的来与和尚们约炮。

    大家可以细心想想,那些结婚许久不能怀孕的小媳妇,那些被七老八十的白头翁一树梨花压海棠的少妇们,即能从和尚这里得到男欢女爱的快乐,又能摘去母鸡不生蛋的恶名,还能免去了公公婆婆的白眼相向,七姑八姨的责骂,一举多得,又何乐而不为。

    此事大家心照不宣,为了传宗接代,只能把绿帽子戴,这叫家家卖烧酒,不漏是好手。

    头上挂点绿,生活才如意,母鸡不被踩,那能生鸡崽。

    有那好事之人为此编出了一句话:“满城花仙子,半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