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水浒之我是鲁智深-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志端起酒碗咕嘟喝了大半碗酒道:“大哥,你听俺一件一桩说给你听。”

    鲁智深将杨志的碗里斟满了酒道:“兄弟,别急,你慢慢的说。”

    于是,杨志慢慢的向鲁智深讲起自己的事情来。

    那年,杨志被鲁智深救出来后,他的小妹杨柳就悬梁自尽了。

    杨志安葬小妹杨柳,又在家里休养了三个多月,才将身上的伤养好。

    杨志伤好后,就来到了东京汴梁,找到原来天波府的一些老关系,依靠着他们的举荐,再加上杨志早年的武举身份,被蔡京临时任命押运十制使之一,负责去江南苏杭一带向东京汴梁从水运押运花石纲。

    所谓的花石纲就是在徽宗皇帝赵佶在初登大宝伊始,为了筹建当时大宋帝国的最大国家级园林——艮岳,徽宗皇帝特别在苏州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专门机构,有一个叫朱勔的苏州人,对山石素有心得,被蔡京推荐来管领应奉局,专门负责东南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

    花石到手后,多经水路运河,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十船一组,称作一“纲”,这就是“花石纲”名称之由来。

    杨志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将花石从江浙运往东京汴梁,沿途不得有失。

    然而天不不测风云,就在杨志刚刚担任制使半年的时间,在一次押运途中,运送花石的船队在长江中不幸遇到了一场罕见的风浪,十只大船在风浪中全部沉到了江底。

    船毁人亡花石没了影,幸亏杨志会些水性才得以死里逃生。

    按照大宋的刑律,如果是官员在押运途中将押运的东西丢失,轻声削职为民,重者刺面发配,何况杨志押运的是皇帝所要的花石呢。

    在大风大浪里拣回了一条性命的杨志,害怕制裁问罪不敢再回京复职,只得潜回了老家去,筹备了一些金银财物,开始托人弄景的,玩起了走后门的路子。

    企图逃避刑律的制裁后,再弄个官复原职。

    这一天,杨志挑了一担子金银财物到东京汴梁,经人指点来到了枢密院,找到一名管理人事档案的虞候,塞给了那位虞候了一百两银子。

    虞候接过银子塞进了怀里,高兴的领着杨志找到了都管道:“都管大人,这位杨志是我一位朋友介绍来的朋友。”

    那名都管大人坐在椅子上头也没抬的道:“不知道,这位杨志朋友来此有何事,”

    杨志急忙道:“小人本来是负责押运花石纲的制使,因为在摆途中遇到风浪,连石带船一起都被风浪打翻到了长江的深水之中,因此小人不敢回京复命,辗转了半年之久,才回到这里,还望大人帮忙。”

    说着递上了一份礼单道:“些许钱财不成敬意,只要大人能答应小人的请求,待大人应完卯后,小人自会将这礼单上了物品送到您的府上。”

    那虞候接过了礼单看了看点点头道:“杨志,不知道你有何事要本官为你打理。”

    杨志道:“大人,小人那里敢有什么大的奢求,只求大人开恩让小人官复原职即可。”

    那个虞候沉吟了一会,翻找出了杨志的档案,在山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递给杨志道:“这事不难,你只要拿上你的档案去殿帅府那个找高太尉在上面签个字就可以了。”

    杨志接过了自己的档案,惊喜万分,当天晚间就将担子里的金银送到了那位虞候的家里。

    第二天早晨,杨志早早就来到了殿帅衙门,在那里等候着高太尉,看看已经过了上班的时间,这才壮了胆,走进了殿帅府,没想到却被一个在门口站岗的士兵拦住道:“站住,那里来的愣头青,也不睁开眼睛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杨志赔着笑脸道:“这位兄弟,我是来找高太尉办事的。”

    说着掏出了枢密院那位虞候写的公文道:“兄弟你看看这不国家公文吗。”

    那位士兵道:“去去去,远点去,每天来找太尉的人多着呢,个个都手里拿着公文。太尉那里有那么多的时间搭理过来。”

    杨志急忙从口袋里掏出了五两银子塞到那名士兵的手里道:“兄弟,我找太尉确实有急事,还有劳你给通报一声。”

    那名士兵接过银子咬了一口揣进怀里眉开眼笑道:“这还差不多,等着,我进去通报一声。”

    不一会,那名士兵出来道:“杨志,太尉让你进去呢。”

    杨志来到厅前,跪拜在地道:“下官杨志参见太尉大人。”

    高太尉“啪啪”拍了两声桌子道:“下官,那里来的下官。大胆杨志,你现在的身份就是一名离职潜逃的罪犯,还敢在本官面前称下官。”

    杨志嗑头道:“太尉,对不起,小人一时失言。”

    高太尉站起身来怒气冲冲道:“杨志,本官刚刚把你那简历看了一遍,既然朝庭派出了十名制使去押运花石纲。为什么那九个人都回到了京城交了差,偏偏是却把花石纲给弄没了。弄没也就算了,那是事出有因,可你为什么不回京述职,却来个逃之夭夭。今天却又腆着个脸回来要官复原职,你以为这殿帅府是你们杨家开的吗!”

    说着大笔一挥在那批文上写道:此人对国不忠,职守不尽,且视国家刑律为儿戏,花石纲被损一事,系天灾罪可不究。但擅离职守,非可信之人,永不得录用。写完后,“啪”的把笔一摔喝道:“来人,把杨志这个狗头给本帅轰出去。”

    杨志喊道:“太尉,太尉,你在斟酌斟酌!”(。)

第一百八十节章节 杨志卖刀() 
这时从门外进来了三名衙役如狼似虎的扑过来,扯胳膊拉腿的将杨志拖到了殿帅府的大门外,照屁股踹了一脚道:“你给我滚犊子吧!”

    杨志闹了个灰头土脸,垂头丧气离开了殿帅府。

    杨志被高俅高太尉放屁夹沙子,连讽刺带打击的贬低臭骂了一顿,回到客栈之中,饭也不吃,拉过被子蒙在脑袋,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一夜。

    辗转反侧想了一宿,仍然心不甘。

    第二天早早起床匆匆洗了把脸,用开始找关系。看看咱们国人就是这种习惯无论是大事小事,鸡毛蒜皮的事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关系,走后门。

    大凡人在穷囧途,都爱求爷爷告诉奶奶,杨志是人不是神,当然也就脱离不了这低级趣味。

    于是又从担子里翻弄出了仅有的一些银两,开始请客送礼进行打点,东奔西走挨着门拜访他老杨家原先的那些个亲朋故旧。

    客也请了礼也送了,但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杨志别看脸上长着块大青记,但怎么就不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呢:“事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是徽宗皇帝赵佶主掌国家大政,得烟抽的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

    一朝天子一朝臣,老杨家的那些亲朋故旧都靠边站了。

    就是没有靠边站的人也不可能为了你一个小小的杨志,去得罪那权势熏天的高俅呀!

    结果是得瑟没几天,剩下的那点金银钱财花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弄得杨志连住店吃饭的钱都是赊欠人家客栈掌柜的。

    客栈掌柜的一看,你小子说是官复原职就加倍还我的食宿钱,可是看你这样子好象根本就没人搭理似的,因此每天就是跟在杨志的屁股后面催要食宿费。

    杨志被逼的实在没有办法,猛然想起来自己的担子里还有口祖传宝刀。

    本来这是他们老杨家的传家宝,从金刀令公杨续业,传到了杨六郎,从杨六郎传到了杨宗保,从杨宗保传到了杨文广,从杨文广传到了杨成,从杨成传到了杨威,杨威就是杨志的爹,杨威死后就将这把宝刀传给的杨志,并留下临终遗言:“宁可饿死,绝为能卖刀,人在刀在,刀无人亡。”

    可是人到急眼睛的时候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别说是一把宝刀,就是老祖宗的尸骨要是值钱的话都能挖出来卖了。

    杨志都快被客栈掌柜的逼得狗急跳墙了,就将他老爹杨威的临终遗言抛到的脑后。再说了肚子饿得骨碌碌直听,什么祖训不祖训的,祖宗如果那么灵怎么就不从那地地狱跳回人间来,抻出那冰凉冰凉的手拉俺青面兽一把。

    于是就从担子里翻出的那把宝刀,折了一根草棍插在刀柄之上,双手捧刀向东京汴梁最为繁华的汴水河桥自由市场走去。

    杨志来到了市场,找了个显眼的地方往那一站,捧着宝刀开始了叫卖道:“买刀吗,买刀吗,祖传的宝刀削铁如泥。”可是喊了两个多时辰,把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