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重生之代玉-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益侈觉得这个计划怎么如此的丧心病狂、而且豪气干云?可是怎么就总觉得有哪儿哪儿不对呢?

    “王?”蓝眼睛大臣试探着问。

    哦对了!益侈想起来哪儿不对了,“中原现在到底有多少是我们的地盘?到底?!”

    现在中原的局势非常混乱、情报非常的不靠谱。不仅对大陵,即使对西戎也是如此。

    有人以为西戎已经吃下中原好大的地盘了。西戎自己知道,自己的战士们是抢过很多地方,但很难说到底在多少地方站住了脚。他们觉得中原的地方官们好像挺厉害的,把很多地方又夺回去了。

    失去了朝廷的控制之后,汉人们是能爆发出很强的武力和创造力啊!

    可这并不是全部的原因。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流寇。

    忽如一夜春风来,中原大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忽然出现了很多流寇。不知道他们的头儿是谁。他们应该根本就没有统一的头儿吧?说不上他们的来源是什么。他们也许各有各的来源吧?他们就像是树木和土地都死去之后,吐出来的水,在大地上横冲直流。(。)

第三十二章 暮登天子堂() 


    是流寇们杀死了崔珩及其他大部分皇族力量。是他们重新夺回了锦城、并把南宫大爷也收伏了。其实,围困京城的也他们。

    要说崔珩死得,还真够窝囊。最后一刻,他仍然指望着能回到权力的中心,重振崔家皇朝。他觉得他还没有好好的打过一战呢,就被莫名其妙逼到末路了,这是不对的,毫无真实感可言。一定是上天在考验他呢!所谓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并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对于皇帝也是这样的。他一定能通过这次经历,更锤炼自己治国的能力、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从本质上说,崔珩觉得自己并不是个贪恋虚名的人。从他能把皇位轻松传给二皇子就可以看出来。这可不是他让二皇子顶个危险而已。绝不是的!这是他为人恬淡的表现!

    只要国家好,他个人的头衔不算什么。

    当然,如果老天认可他的能力,回头他把皇位重新拿回来也不算什么。量二皇子还有胆子跟他争吗?他不正是因为这个,才肯把位置交给二皇子代掌的吗……

    在天亮之前,崔珩于乱梦中,这些纷乱思绪推推攮攮的闪过。

    他在梦中匆匆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就再也没能醒来。

    流寇捅穿了他的肚子、割掉了他的咽喉。!

    太后倒是醒过来了,匆忙间只喊得出一句话:“杀生,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呀!”

    “你造的地狱!”流寇很有幽默感的呛了她一声,把她也干掉了。

    队长和矮个子的侍卫一横一竖死在旁边。他们只比他们变成烤肉的同伴。多活了六天而已。

    后世史学家在修史的时候,不免感叹这些流寇们善解人意——瞧,正在大陵皇室拿不准主意要不要马上去投奔谢云剑的时候呢!

    如果崔珩他们去了谢云剑那里,谢云剑的全部精力只好用来接驾、替那些皇亲国戚们疲于奔命。像栋勋一样……确切的说,像前半辈子的栋勋一样,只要国家还在,荣华富贵跑不了,不过也干不了太大的事业了。

    如果谢云剑得罪了他们呢,说不定还要受罚!就算不被打,受点鸟气是免不了了。

    如果谢云剑跟他们翻脸呢。那就是谢云剑反了!这个名份一定下来。以后谢云剑再想问鼎中原、正君位,就不那么容易了。

    哪怕大陵气数已尽,一定要出个新帝呢。那新帝总不能是个反贼。最好是要其他反贼先杀了老皇帝,新帝再出来救庶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这样一来。名份就正了。

    谢云剑的名份已经正了。

    现在他唯一的阻碍。就是京城二皇子还在。并且还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

    这一次。京城的流寇们不知为什么却不凑趣了,非但没有打下京城、杀了二皇子,反而在二皇子领导的军事反击战中。节节败退。

    “难道朕真有战略才能?”二皇子不由得生出这样的心喜。

    他妻子在旁边极口称赞他,满心满眼是掩不住的喜乐光华。

    人生几大喜事是什么?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或者像有人加了两个字成就的:十年大旱逢甘露,千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老来金榜题名时。要照笔者来概括,其实也就两个字:逆袭!

    前头越是困苦,后头逆袭时就越是精彩。

    没有被蚊子叮过,就不知道抓起痒来有多爽。

    没有斤斤计较的穷困过,就体会不到大把撒金钱的痛快。

    这个女人,蓝陵班氏,闺字幼娘,祖上高贵,到她这一代已经衰微了,朝中几乎没什么影响力,但幸亏族人们还知道持家,因此家境还算殷实,而家教是一直很严格的,不但有自己的私塾,免得子弟们在外头学坏,而且还有女塾,里头的先生不是老得牙掉了、就是纯粹的女性,换言之,是绝不具备任何与女学生偷性的可能、而遭别人闲话的。并且这些先生甚至会比外头学塾的先生们更严格。他们也很少教女学生念书识字,教的只是管理家庭、记帐、或者给孩子念几句儿歌所必须的文化基础而已,此外大段的时间都用来教导女学生们怎样让公婆欢心、让丈夫欢心、让丈夫的其他亲友们欢心,怎样掌握必备的厨艺及女红技巧、怎样招待客人,诸如此类。

    蓝陵班氏的女塾,在当地是比较有名的。某些有眼光的当地名流,甚至愿意出钱、说好话,以便把自己的女儿插进班氏女塾中。

    往往要真的很有钱、或者当地声名很好的家庭,班氏女塾才肯接纳。

    这些女学生的家长,会给班氏女塾捐助一大笔钱。班氏的财务来源,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此。

    这些女学生既然出自如此富裕的家庭,眼光高,一进班氏女塾,发现班氏的女孩子吃穿用度都不如她们,就有些看不起。而女塾里规矩又那么严,她们被拘束得恶向胆边生,很愿意在班氏女孩子身上报复回来。

    班氏长辈要求自家女孩子朴素、安静,给外来的女孩子做好榜样。可惜这并不能保证女孩子们之间相处愉快。

    班幼娘从记事起的历程,就被夹在师长们严苛的命令、还有外来女孩子奢华来历与鄙夷仇恨的目光,这两方面的压力之间。

    她的家世与教养,符合皇家择媳标准。但她并不是唯一符合标准的。她怎样从几十名……确切的说,是四十一名相仿年纪、好看又优秀的女孩子中脱颖而出,得以匹配二皇子呢?她自己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她的整个家族又做了怎样的贡献?本身可以写成一整本书。

    她是她自己故事的绝对主角,进京待选时生死攸关,甚至因此患上了厌食症,过了这关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人生无尽难关的终点,只能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场而已。

    她成了她家族的模范学生、骄傲和指望。与此同时,在皇家,她也是个值得注意的新人。同样是两方面的压力,而且比她出嫁前更大。她没有被碾成糜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更微妙的一个问题是:她嫁的是二皇子,那时候上头还有太子。崔珩对太子还是很重视的。太子的脾气却又不算好。也就是说她表现得不能太差,也不能太突出,令某些人觉得不舒服。低于六十分,就会被踩成零分。如果高于八十分呢?同样要被削成零分!

    这才叫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时太子还未娶正妻。班幼娘和其他入选的女孩子,分别填充为二皇子的良娣、保林、孺子。这三个等级,都属于妾侍的地位。但与民间的妾侍不同的地方在于:妾不能升为主母。妾与正妻间的鸿沟,就像奴仆与主子之间那么深。

    皇子的良娣等女人,却是还有希望升为正皇妃的,就像皇宫的妃嫔们仍然有希望升为皇后一样。

    在大陵朝,这是个理论上的希望。

    经历了某一次严酷的内宫争宠斗争之后,某位先帝立下个不成文的规矩:后宫妃嫔升到贵妃就到顶了;皇子的侧室们升到良娣就到顶了。不再往上升。给她们一个玻璃天花板,好叫她们知本份、守规矩些儿,别对正妻蠢蠢欲动的出手!正妻保住了她的安全地位,这才能更优质而有效的帮助丈夫管理这群小野猫们。

    以上,是个很重大的发现,其重要意义甚至可以和科举制相提并论,其有效性也很快得到证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